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上人開示.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上人開示. Show all posts

Friday, 15 April 2011

沙大慈青校園齋戒 師生響應見清流

JY_KK20110409_08_fpf 
“大愛感恩科技”區,展示了各類以寶特瓶製成的產品,讓前來觀摩的人無不驚訝,紛紛對產品另眼相看且研究起來,【攝影:馮寶芬】

, 2011年 4月 9日 【楊秋鳳/亞庇報導】

沙巴大學旅遊系於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在校園舉辦了一場“Love you Love Green”活動環保宣導,邀來活躍于校園環保的慈青參與。慈青不僅宣導環保意識更大力提倡素食,帶動校園教職員一起響應。


活動當天,慈青們用心設計幾個攻站,看板區分別有“環保清淨在源頭”與“時代青年千萬素,減少億萬CO2”。“環保清淨在源頭”裡,慈青呼籲大家少消費減慾望,少慾望就少使用,不使用既無浪費回到源頭根本。

“開始算,一、二、三......每六秒就有一位兒童死於饑餓。”在看板區,慈青以數據告訴大家不能忽視缺糧的事實,糧荒不是貧窮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危機。“改變飲食,素食就是最快拯救地球,解除糧荒的方法。”

滑鼠從電腦螢幕上將溫度調高到四度C,可清楚看到世界各地所面對的後果,當然馬來西亞亦免不了。“馬來西亞也被波及哦!”同學們臉上不禁露出擔憂。慈青們傳遞:一個舉動既能改變局面。

◎ 減少使用 延續物命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區,展示了各類以寶特瓶製成的產品。塑膠瓶由石油提煉的副產品聚酯所制,方便了人類的生活,然而它不能重複使用且萬年不腐,嚴重污染地球。透過科技技術,回收的寶特瓶有了新生命!

寶特瓶能溶解製成線,再由線製造成各種產品,讓前來觀摩的人無不驚訝,紛紛對產品另眼相看且研究起來,除了不隨意丟棄,最重要乃大家減少使用,甚至沒有需求!慈青們傳達大家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如攜帶自身的水壺、餐具,減少廠家的生產量,這才能達到真正的環保。

在“祈福”區,除了呼籲大家寫下祝福語予日本的災民,更大力提倡大家戒慎齋戒。“不管一天、還是一個星期,都是一個好的開始,好的嘗試!”慈青不厭其煩鼓勵大家踏出第一步,從素食中調整習慣,讓身心靈獲得淨化。

“希望地球不再發生嚴重的天災。”學生陳華欣覺得天災乃上天給予人類的考驗,然頻傳的天災令她不禁擔心。雖然華欣不確定素食是否能救大地,但她說:“只要有心,不管能不能,還是況且一試。”陪伴華欣前來的母親也與女兒填下茹素的發願卡,以實際行動來響應吃素救大地。

◎ 戒慎齋戒 淨化身心

“我對寶特瓶再生技術很感興趣!這種科技無形間減少了垃圾也保護了環境。”沙巴大學旅遊系芭薇德爾教授讚歎於台灣企業家在科技上融入環保概念,她表示在國外留學期間,已被灌輸“環保”概念,故此做回收已有段日子。

芭薇德爾認真看和聽以了解回收品的價值,讓她有了新方向。“以後我會將回收品送到能幫助資源再生的團體。”她認為之前將回收品送到一些回收廠,卻無法確定她的“做法”是否對真的環保了?她將效仿慈濟人的環保概念,就是確定回收品真正達到“再生”價值。

當慈青向她呼籲素食救地球運動,芭薇德爾毫不猶豫填下茹素發願卡,願意一個星期吃素。“我的宗教也鼓勵我們吃素,但就是無法恒持,恰好此很好的理由鼓勵自己要吃素!”對眾生有著一份憐憫心的她,爲了添口慾而剝奪動物的性命感不妥當。芭薇德爾認為茹素能達到身、心、靈的淨化,若每個人心淨化,大地亦能獲得淨化的機會。

◎ 減少慾望 減少貪念

“我能力有限,僅能在精神上祝福他們。”就職於沙巴大學建築維修技工的麥倫,寫下了對日本災民的祝福語,他祈求上蒼能給予災民重生的力量。透過活動瞭解到寶麗龍對環境的危害,他承諾往後要減少使用塑膠類,也要做回收。

“吃葷對健康不好。”麥倫當天也填下了茹素發願卡。除了健康因素,麥倫謂身為人類理應愛護有生命的眾生。“因為習慣所以就算知道,還是做不到。”他希望藉此因緣嘗試吃素!

麥倫亦分享,吃葷宛如一種慾望,吃山珍海味滿足慾望也造就貪念。反之若吃素既降低了慾望減去貪念,他相信人的慾望少貪念也會減少,繼而戰爭與敵對不會發生,那麼世界就能和平。麥倫購買了一套慈濟環保餐具,以行動實踐“環保”於生活上。

“之前不曾想過人類製造垃圾,能以建築物的高度來比對。”當得悉大馬人民每天所製造的垃圾,九天內既達雙峰塔般高的數量,讓徐家桃同學驚訝不已,自稱要做出改變了!“以後出外打包,會用自己的餐盒。”家桃決定從現在開始落實,謝絕保麗龍減少塑膠類。“自我改變,身邊的人也會改變。”家桃承諾會改掉危害地球的生活習慣,既是減少慾望。

JY_KK20110409_01_oll   JY_KK20110409_02_oll
沙巴大學旅遊系於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在校園舉辦了一場“Love you Love Green”活動環保宣導,邀請沙大慈青參與。【攝影:胡莉莉】
 
滑鼠從電腦螢幕上將溫度調高到四度C,可清楚看到世界各地所面對的後果。慈青們呼籲大家從個人開始做出改變。【攝影:胡莉莉】
 
 
JY_KK20110409_03_fpf
JY_KK20110409_07_oll
大家都寫下祝福語予日本的災民,更大力提倡人人戒慎齋戒。【攝影:馮寶芬】
麥倫購買了一套慈濟環保餐具,以行動實踐環保於生活上。【攝影:胡莉莉】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沙大慈青校園齋戒 師生響應見清流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v.generation

Tuesday, 12 April 2011

雪隆精英青年環保旅 開拓環保視野

JY_KL20110403_19a_cyh 
四月三日,來自吉隆坡精英大學先修班的二十一位同學參訪慈濟增江環保教育站。志工用生動又詳細的解說,吸引了衆人的目光。【攝影:陳運鴻】

週日,2011年 4月 3日 【林英意/雪隆增江報導】

吉隆坡精英大學先修班學生訪增江環保教育站;從體驗做環保到響應素食,同學們不僅對環保開拓了視野,也發現自己的一個習慣都是在製造垃圾。這一段親身體驗,讓現代的年輕學子有了不同的省思和覺悟。


吉隆坡精英大學先修班,報讀道德科的同學,通過慈青陪伴學姊甘彩瑩,向慈濟雪隆分會申請到增江環保教育站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這班同學完成了三個小時的服務計劃,並且對慈濟環保人文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二O一一年四月三日,二十一位的先修班同學,早上八點前就已經聚集在精英大學的停車場。雖然並非選擇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但這群同學也響應節能減碳的呼籲,共車一同前往位於吉隆坡北部的增江環保教育站。這趟環保之旅的協調楊思恩是先修班的同學,除了忙碌於點算出席率外,更要分配衆人的交通。

踏入增江環保教育站,迎接同學的是正在準備做早操的環保志工,爲一天的資源回收勞動暖身。身材高大的志工葉永興,擁有豐富的環保經驗,爲現場初次來到的同學,簡介環保站的歷史功能。由於部分的同學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因此楊思恩同學與精英大學慈青江其霖全程充當翻譯員。

辜佩玲是此次參訪團成員之一,也是精英大學的“V-gen”大使。二O一O年七月,慈青把“百蔬V族”帶入校園,而佩玲就是當時其中一位響應號召的同學。同年九月,慈青透過校園中秋嘉年華,正式向大專生們宣導素食活動,而佩玲也發心到場支援。穿上志工背心,手拿勸素文宣品,走入喧鬧的人群中,只爲了多影響一人嘗試素食。

這趟先修班同學的環保站之旅,是由佩玲引綫而促成。口操流利英語,卻自稱是英語初學者的志工黃秬程,帶領全體同學巡禮環保站。雖然早晨的陽光逐漸由暖變熱,但志工詳細又生動的解說,讓大家把目光都專注在環保資源上,似乎忘了髮間流下的汗水。

如果沒有伸出雙手體驗資源回收的滋味,環保站之旅就如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第一組由慈青幹部其霖帶動,負責分類紙張。第二組則由其能陪伴,負責回收寶特瓶和鐵罐。由環保志工發明的小小工具,如鐵罐壓和寶特瓶造孔器,都是加速工作、節省體力的利器。

第一次來到環保站的黃儀晶,綁著馬尾,臉頰上的汗水不斷滑落。頭低下,雙眼不斷注視地上。一手拿著環保志工創新的造孔器在每一個寶特瓶上刺穿小孔,一腳用力踩扁瓶子,把空氣都擠壓出來。原來環保站是這樣新奇又好玩,儀晶覺得這一趟見學之旅大開眼界。

在儀晶旁的同學許康瑞倒是像個熟練的環保志工,只要落在他手裡的資源都很快地被分類與處理。來自巴生的康瑞已經纍計了數年的環保經驗,原來之前常常跟著父母到臨近的慈濟環保點幫忙,乘著志工卡車到住宅區回收資源是他最享受的任務。

努力回收再生資源,爲的就是減少垃圾量,保護這顆急急可危的藍色地球。可是,最快解決地球暖化,讓氣候平衡的方法是素食。當場更有十位同學聽了學姊的解說後,各認領了一張“V族卡”,與衆多“百蔬V族”成員(V-generations)一齊邁進,完成一百萬餐蔬食的目標。

同學們都覺得環保站見學之行很不錯,有些同學在分類時會發現,原來我們平時都製造了那麼多垃圾,也丟棄了那麼多的垃圾。這一段親身體驗,的確讓現代的年輕學子有了不同的省思和覺悟。

JY_KL20110403_17a_cyh   JY_KL20110403_02a_cyh
慈青學長向同學們解說慈濟環保人文,希望大家明瞭環保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攝影:陳運鴻】
 
環保之旅協調楊思恩同學(左)不只確保同學順利來到環保站,還要爲不諧華語的同學充當翻譯員。【攝影:陳運鴻】
 
 
JY_KL20110403_26a_cyh
JY_KL20110403_13a_cyh
黃儀晶同學親身投入環保活動,灑下了比平日活動還要多的汗水。手中新奇好用的寶特瓶造孔器,不必彎下腰都能順利擠壓出瓶子內的空氣。【攝影:陳運鴻】
吃素已不再是宗教課題,而是降低全球暖化最快的方法。第一次聽到“V-gen”,大家都充滿好奇。【攝影:陳運鴻】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雪隆精英青年環保旅 開拓環保視野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v.generation

Wednesday, 23 March 20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3 月26日播出 新青年 心曙光

慈青2010年耶誕節,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慈青,齊聚花蓮靜思堂,歡慶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十八歲的生日,並許下對這個時代的承諾。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黃姿殷:
要學習師姑師伯的精神,勇敢的踏出去向人介紹慈濟。


台灣慈青 黃帝瑋:
不管是學業或人際關係 其實挫折滿多的,「用一顆簡單的心去做複雜的事」,上人這句話陪伴著我一路走過來。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盧子康:
上人說:「帶大家走菩薩道,永不後悔」,我要向 上人學習,發願帶慈青們走菩薩道不後悔。

美國慈青 楊育儒:
我們不要害怕付出,也不要害怕承擔,因為唯有承擔,真正受益的才是你自己。

證嚴法師:
聽到他們的分享,真的好像看到了曙光,在這樣的地球,在現代的社會,我們真的是看到希望了,世界新時代的青年,在我們的慈濟世界裡,他們都是勇於承擔,他們人人都在發願,發願承擔慈濟的歷史使命。

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於1992年,證嚴法師期許這群年輕人,能秉持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啟發良知、發揮良能,成為現代青年。如今慈青社邁入第十九個年頭,遍布17個國家,從共修精進、社區關懷到響應環保、素食,甚至投入慈濟國際賑災,這群新時代的青年,是一道照亮社會的曙光,是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青春歲月不空過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曹芹甄:
上人對慈青有三個期許:第一課餘做慈濟,第二在慈濟的團體裡,學習與人相處,調伏自我習氣,然後調整自己的心、觀念、想法等等,第三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 上人希望啟發大家的悲心,當一位覺有情的菩薩助人,所以在比較長的假期,花蓮就會辦營隊,讓慈青可以到醫院當志工,實際去付出, 上人常講慈濟的法門是力行,唯有去做了之後,有體會,才能將感動內化,內化之後才有辦法再繼續升起另一股力量、能量,然後再持續的一直做下去。

台灣大學慈青 嚴致孝:
時間管理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把持一個原則,努力做到 上人對慈青的第一個期許:在課餘時間做慈濟,當慈青社活動和課業兩者發生時間衝突時,我會先把課業做好,再去參加活動;當課業碰到困難或問題時,我就會去慈青社做志工,因為每次參加完之後,會很感動、很歡喜,讓我有動力繼續念書。

證嚴法師:
我對慈青的要求很嚴格,慈青不可以只是熱衷於活動,你們要守好自己的本分,行有餘力,才能投入活動,我要他們把時間從那一種的吃喝玩樂,出去飆舞、飆車的時間,好好利用在真正對人有利益的去付出,其他的就要盡自己的本分好好用功,希望大家要珍惜你們現在念書的機會,知識、智慧,是在學中與人群中得來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有休假的時候,多投入幫助弱勢團體,慈青菩薩們,未來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所以肩膀真的要好好地挑起來,要有愛心、要有勇猛心。

自愛知足重孝道downloaded (2)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會徽,象徵慈青心燈相傳,以清淨無染的大愛,成為校園內的清流,因此慈青也要遵守十戒,其中除了端正言行的規範,聲色柔和重孝道,也是上人的殷切叮嚀。

證嚴法師:
什麼樣的人最孝順父母?就是不讓父母操心,讓父母能以孩子為榮,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現在的年輕人「我」太大了,都說:「我已經有自主權了,不需要父母管。」凡事都是我、我、我,把自己看得很重,甚至還有孩子會對父母說:「你怎麼可以不尊重我!」這種話現在愈來愈常出現在年輕人的口中,都沒有想到做子女的,為什麼你不尊重父母,反而說父母不尊重你?這不都是天地顛倒嗎?這也都是因為「我」,這種的我執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有自主權,因此忽視父母心靈的感受,所以我們不能光為自己,盡自己所欲,讓父母操心,要先把自己放空,真正回顧於父母給的宏恩。


慈青證嚴法師常說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若能潔身自愛,不讓父母擔心,就是報親恩;懂得付出造福,回饋雙親,就是感謝父母恩,也是感謝眾生恩。

南榮技術學院慈青 劉俊言:
現在的年輕人上課睡覺,下課玩電玩或是有時候會約去旅遊之類,迷失了方向、目標,曾經我也是,周遭都一些抽煙、喝酒、嚼檳榔的朋友,回想起來會覺得以前很懵懂、很墮落,現在完全不一樣,每天很充實,參加慈青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很喜歡為大家服務,常常說付出才會有收穫,付出雖然身體會疲憊,但心靈是喜悅的。

證嚴法師:
現在的人知不知幸福啊?尤其是年輕人,所以他就會要求、要求,在他的心靈上一定要幸福,還要很圓滿,圓滿的這個圓,他是要畫多大的圓?實在是那種的圓,那個圈圈的範圍無窮無盡,少欲知足的人最幸福。

慈濟心血輪

證嚴法師:
我常常會感覺世間到底有沒有希望?希望在青年,這些青年能懂我的心嗎?但願大家能懂我的心,這一群,層層的青年人,如果能了解我的心,一層一層接棒傳承,這樣我們的社會才真的有希望。

慈青在證嚴法師諄諄教誨下,不論是當前就學的慈青,或是已畢業的慈青學長,這群時代年青人不負眾望,投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承擔佛心師志的使命,為慈濟世界注入心血輪。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 葉秉倫:
期待自己能夠再更快速成長,可以獨當一面挑起大樑,為志業做更多承擔。

花蓮慈濟小學學務主任 王佩茹:
我們那時候還傻傻的,但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得到 上人對這一批年輕人,有非常大的期待,慈濟的棒子就是要這樣代代相承下去,在慈青團體中,不管是對事情的看法、人生的價值觀也好,對我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依據,我們有責任把師姑師伯對我們的好以及 上人對我們的期待,傳給下一代。

證嚴法師:慈青
最近這幾年常常會聽到這句話:「上人,你的孩子回來了」,聽到這一句我就知道是我的慈青長大了,出社會、成家了,而且他們也都就業,回歸於慈濟慈誠或委員的系統裡,而且他們畢業以後還是繼續在聯繫,同時成立學長會,學長再帶著學弟妹們精進,在慈濟系統裡,不只是學佛,在學佛中還要把佛心貼上自己的心,所以叫做佛心;還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所以叫做師志─行菩薩道,這都是慈青的使命!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粒粒很純真的果實,相信這每一粒的種子都能遍布在全球,每一粒都能成長為菩提大樹,全球菩提林立同根生,不就是全球最好的保護,這都是我們的期待。

2011/03/26

菩提心要:新青年 心曙光 (預告片)

文章轉載自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3 月26日播出 新青年 心曙光

師公上人對慈青孩子的殷殷期盼

Monday, 21 March 2011

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downloaded 

週日,2011年 2月 11 【慈濟基金會報導】

從今年一月份起,全球災難頻傳,證嚴上人提醒人們,這正是天地告急,大自然透過一波波的災難向人們提出警訊,要遠離災難,只有人人懺悔覺悟,了解這些都是源自人心的貪欲,因此從現在起齊戒素食,並且走入人群,利益眾生。
澳洲水患、巴西土石流、玻利維亞土石崩落、紐西蘭強震、菲律賓火山爆發、中國雲南地震,2011年,從一月份開始,災難頻傳,大自然向人類傳遞訊息。

證嚴上人開示:「天地告急了,災難頻繁了,所以我們現在正是需要靜下來,靜靜地反省,靜思,到底是怎麼樣來造成這樣?我們該要反省懺悔的時刻,光是懺悔還不夠,還要起而行動。」

從2011年開始,證嚴上人推動全球大懺悔,呼籲人人齋戒素食,回歸清淨本心,看到日本強震所造成的災難,更發表信函,提醒世人,要體認到風火水土四大不調,源自人心貪欲,因此,唯有發心覺悟,力行惜福愛物,並且投入人群,利益眾生,才能遠離災難。
證嚴上人開示:「但願我們人人以天下事為憂,我們要為天下事來承擔,人人來負責,哪怕都是螞蟻,只要有共鳴,合和互協,整塊大餅都可以把它轉動過來。」

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天災頻傳,乃因天地告急,唯有人人回歸清淨本心,大懺悔,大願行,才是消弭災難之道。

上人公開信:(按此下載

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 Pg01

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 Pg02

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 Pg03

陳珮瀅 徐英豪 台北報導

證嚴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愛網 - 上人公開信: 天地告急! 齋戒‧懺悔

Tuesday, 4 January 2011

新時代曙光,打造希望的堡壘

真心看世界    991227()  1445    

一、【無盡智慧無盡藏】2010/12/27 志工早會  上人開示        

「昨天(26日)我也去參加全球慈青日,圓緣時聽到他們的分享,好像看到曙光,在現代的地球和社會,我們真的是看到希望!」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地區、近八百五十位的慈青,26日『全球慈青日』研習,圓緣時,人人發心立願承擔慈濟使命、負起社會責任。上人讚歎,慈青是世界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能盡守本分,更能勇於承擔,人人發揮所學所長。

上人說,教育所教導學子的,是精要的技術與知識;但若方向有了偏差,就會造成自利自私,或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立,而這是人人所不樂見的。「我們所要看到的,是接受高等教育、得到學識的精英,為社會人群而付出。各行各業各有所長,人人假如守護自己的本分、發揮所長,這才是世界之福、社會之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上人以種樹比喻教育,「教育實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就如在種樹,要十年、百年才能看到大樹的結果,粒粒果實都是一生無量……」然而若能讓菩提大樹蔚然成林,就能如大山有了樹木植被的保護,才能水土保持,也庇蔭人類的福祉。

慈青成立於台灣、遍佈於全球,發展已有十八年的時間。此次的研習中,海外慈青紛紛分享在各國推動慈濟志業的成果;美國慈青以參與聯合國青年大會的經驗,從擔心到勇於承擔,鼓勵慈青夥伴們不要害怕挑戰。「沒有錯,受益者是承擔的人!現在的青少年的確需要有承擔的責任。」上人叮嚀,「現在的年輕人不勤以學習,放縱自己不懂自愛,這是我們在社會裡人人應該擔憂的;可是看到了、聽到了,青年人有這樣互相勉勵、自己身體力行,勉勵大家無畏懼於承擔。唯有承擔,受益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多麼貼切啊!聽了令人感動。」

此外,今年在澳洲舉辦的聯合國NGO年會,則由澳洲慈濟志工和慈青承擔接待與人文宣導的工作。慈青發揮巧思,在年會現場以環保杯及咖啡和與會者結緣,鼓勵大家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紙杯,愛護地球、推動環保落實於生活中。

澳洲慈青為了響應海地賑災,結合人力與智慧,透過音樂手語劇的演出,也募得了八十多萬善款。上人讚歎,這也是慈青為地球、為國際負起一份責任,也是世紀青年的典範。

為了推動素食,台灣、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等等各地慈青,也透過各式的活動或講座,帶動素食的觀念,全球同步推動茹素。上人感恩地說,「去年,他們祝福我要常住世間,我只是回過頭來,輕輕的一句話,『你們要精進,要素食、要尊重生命。』就這樣,全球的慈青動起來,台灣也推動『晨鐘起,薰法香』還有素食,許多的國家同步進行!」除了在生活中推動素食,慈青更精進深入法脈。馬來西亞慈青因人數眾多,外地學子常常租屋共住,透過共同的生活,彼此可以相互照護道心,也能利用夜間舉辦讀書會,研習《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或是《衲履足跡》,深入靜思法脈,讓正法入心、讓正知正見落實於生活中。

「他們以法相會,就是希望大家都是靜思法脈的種子,也是慈濟宗門的慈青,一定要能了解佛法,正信、正知、正見,要能體會如何落實在生活;所以他們要把心貼近、將事理印證,印證佛法生活化。他們的用心與精進,我相信他們的道心一定很堅固。」以佛法堅固道心,以慈濟力行菩薩道,慈青們的立願力行,不論是推動素食或參與社區活動,皆是由法入心、法入行。上人期許,「看到全球慈青遍佈不同國度裡,但是人人有同一理念--合和互協,這一念心合於佛心,一念佛心就是悲智平行,行菩薩道、呵護眾生,這就是他們共同的心願,人人都是法髓入心、慧命成長,承擔於未來!」十八年來,慈青也代代相傳,自學校畢業後而投入慈誠委員的慈青學長也日益增加;上人期許,慈濟志業要環環相扣,不斷傳承下去,一粒種子能生無量,而無量種子已佈於全球,這是慈濟的曙光!

歡迎下載師公上人 的開示
baby41

Monday, 27 December 2010

《菩提心要》來不及 - 20101225

從2001年至今,證嚴法師在公開場合的開示中,總共有八百多場­提及,平均每年要提近百次,為何證嚴法師如此急切、不斷地強調「來不及」?

「來不及」這三個字,從2001年至今,證嚴法師在公開場合的開示中,總共有八百多場­提及,平均每年要提近百次,為何證嚴法師如此急切、不斷地強調「來不及」?

【器世間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我說來不及,就是感覺到已經這麼久了,放眼天下,有這麼多人,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把淨­化人心的聲音,很徹底的傳到每一個地方,讓人人能聽到,讓人人本具的愛心,能被啟動,­儘管我常常都說感恩,感恩跟我有緣,聽我說話,相信我,不惜一切投入付出、盡心盡力的­慈濟人,但是還有很多沒有啟發的,這種比率比起來實在是不成比例,所以我會說來不及了­,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假如人人的那分心、那分良知沒有被啟發出來,只要人­還在無知中,這個社會就會危機重重,所以我說來不及,我們的聲音太微弱了,看看天下,­天災、人禍,不斷不斷發生,什麼時候才能天下無災難?

二十一世紀至今才過十年,每年的天災人禍已是越來越嚴重,英國地球物理學家比爾麥奎爾­(Bill McGuire),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書《7年拯救地球》(Seven Years to Save The Planet),書中警告著:「人類只剩下7年時間拯救地球和人類自己。」他說:「從­現在到2015 年,如果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將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包括­戰爭、瘟疫、饑荒、乾旱、洪水、颶風等各種災難將席捲地球,使人類遭遇末日般的劫難。­」

如今我們已然邁入2011年,時間只剩下4年。

【心世界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地球不斷在毀傷,是什麼讓它毀傷?是濁流。這個濁流是什麼樣的濁流?就是眾生心靈的濁­氣。眾生的心本來跟佛陀一樣,本性清淨而明亮,慈悲有智慧,因為人間社會有很多污染,­貪瞋癡慢疑,這些東西不斷地污染,社會的污染、人群的污染,這種濁氣,的確很令人擔心­,尤其是佛法裡面的五濁,見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劫濁等等,就是表示已經到達有­病的時候,所以我一直說來不及了,因為清流太微弱,濁氣,濁流像洶濤波湧一樣,一直湧­上來。

如果清流代表的是善的力量,濁流是惡的力量,試問善惡拔河,究竟哪一方會贏?
答案是:人多力量大的那一方會贏。

請問您選擇站在哪一邊?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發揮善的力量,讓「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慈濟人的來不及】

2010年十月,在慈濟宗門法脈的研習營圓緣開示中,證嚴法師明白向慈濟志業體同仁及­慈濟人要求,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法脈的傳承。

證嚴法師:
你我相聚在這個時候,師父也還在,我們一同投入慈濟,這都是我們的緣,雖然有緣相聚,­難免也會有別離,因為生命遲早都會過去,所以我自己也在做會過去的準備,因為人漸漸的­老邁,老邁難免就會有凋零的時刻,所以既然是老邁凋零,我就要做這樣的:我假如不在的­話,慈濟怎麼樣做下去呢?未來的慈濟,千年的事情,到底要如何傳?到了往後,我就看不­到了,既然未來看不到,我想要求及時能看得到,看看四大志業如何傳法脈,如何再承擔。

這段開示帶給慈濟人的心靈震撼難以言喻,在祈求 師父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的同時,慈濟人能夠做的,就是精進、再精進,承擔、再承擔,對­內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對外拉長情、擴大愛,共同為天下人群而付出。

本週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帶您深入體會【來不及】的迫切、無奈與不捨,期盼您能以行動將­【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本集精彩內容:
一、 器世間的來不及
二、 心世界的來不及
三、 慈濟人的來不及

『志工早會』發萌顯跡 新時代曙光

20101227 
全球慈青日,來自海內外的慈青們一起虔誠唱誦佛號。攝影者:蔡佑良

週一 ,2010年 12月 27日 【慈濟基金會/台灣報導

【證嚴上人12月27日志工早會開示】
「昨天(26日)我也去參加全球慈青日,圓緣時聽到他們的分享,好像看到曙光,在現代的地球和社會,我們真的是看到希望!」

育德成英勞百年 承上啟下立天地

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地區、近八百五十位的慈青,26日『全球慈青日』研習,圓緣時,人人發心立願承擔慈濟使命、負起社會責任。上人讚歎,慈青是世界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能盡守本分,更能勇於承擔,人人發揮所學所長。

上人說,教育所教導學子的,是精要的技術與知識;但若方向有了偏差,就會造成自利自私,或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立,而這是人人所不樂見的。「我們所要看到的,是接受高等教育、得到學識的精英,為社會人群而付出。各行各業各有所長,人人假如守護自己的本分、發揮所長,這才是世界之福、社會之福。」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上人以種樹比喻教育,「教育實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就如在種樹,要十年、百年才能看到大樹的結果,粒粒果實都是一生無量……」然而若能讓菩提大樹蔚然成林,就能如大山有了樹木植被的保護,才能水土保持,也庇蔭人類的福祉。

同儕相扶作度舟 欲海苦波塑典範

慈青成立於台灣、遍佈於全球,發展已有十八年的時間。此次的研習中,海外慈青紛紛分享在各國推動慈濟志業的成果;美國慈青以參與聯合國青年大會的經驗,從擔心到勇於承擔,鼓勵慈青夥伴們不要害怕挑戰。

「沒有錯,受益者是承擔的人!現在的青少年的確需要有承擔的責任。」上人叮嚀,「現在的年輕人不勤以學習,放縱自己不懂自愛,這是我們在社會裡人人應該擔憂的;可是看到了、聽到了,青年人有這樣互相勉勵、自己身體力行,勉勵大家無畏懼於承擔。唯有承擔,受益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多麼貼切啊!聽了令人感動。」

此外,今年在澳洲舉辦的聯合國NGO年會,則由澳洲慈濟志工和慈青承擔接待與人文宣導的工作。慈青發揮巧思,在年會現場以環保杯及咖啡和與會者結緣,鼓勵大家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紙杯,愛護地球、推動環保落實於生活中。

澳洲慈青為了響應海地賑災,結合人力與智慧,透過音樂手語劇的演出,也募得了八十多萬善款。上人讚歎,這也是慈青為地球、為國際負起一份責任,也是世紀青年的典範。

正信能生勇健行 知見不偏證事理

為了推動素食,台灣、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等等各地慈青,也透過各式的活動或講座,帶動素食的觀念,全球同步推動茹素。上人感恩地說,「去年,他們祝福我要常住世間,我只是回過頭來,輕輕的一句話,『你們要精進,要素食、要尊重生命。』就這樣,全球的慈青動起來,台灣也推動『晨鐘起,薰法香』還有素食,許多的國家同步進行!」

除了在生活中推動素食,慈青更精進深入法脈。馬來西亞慈青因人數眾多,外地學子常常租屋共住,透過共同的生活,彼此可以相互照護道心,也能利用夜間舉辦讀書會,研習《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或是《衲履足跡》,深入靜思法脈,讓正法入心、讓正知正見落實於生活中。

「他們以法相會,就是希望大家都是靜思法脈的種子,也是慈濟宗門的慈青,一定要能了解佛法,正信、正知、正見,要能體會如何落實在生活;所以他們要把心貼近、將事理印證,印證佛法生活化。他們的用心與精進,我相信他們的道心一定很堅固。」

次第精進趨菩提 合和佛心傳法髓

以佛法堅固道心,以慈濟力行菩薩道,慈青們的立願力行,不論是推動素食或參與社區活動,皆是由法入心、法入行。

上人期許,「看到全球慈青遍佈不同國度裡,但是人人有同一理念--合和互協,這一念心合於佛心,一念佛心就是悲智平行,行菩薩道、呵護眾生,這就是他們共同的心願,人人都是法髓入心、慧命成長,承擔於未來!」

十八年來,慈青也代代相傳,自學校畢業後而投入慈誠委員的慈青學長也日益增加;上人期許,慈濟志業要環環相扣,不斷傳承下去,一粒種子能生無量,而無量種子已佈於全球,這是慈濟的曙光!

20101227-1    
第63屆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DPI/NGO)年會,來自澳洲各地的慈濟志工和慈青,一同前往活動會場準備與布置展覽攤位。攝影者:呂紹輔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發萌顯跡 新時代曙光

上人期許,慈濟志業要環環相扣,不斷傳承下去,一粒種子能生無量,而無量種子已佈於全球,這是慈濟的曙光!

『2010全球慈青日』系列新聞報導

報導1 - 全球慈青日 營隊主題--成年禮

來自全球五大洲,包括台灣共計個國家與地區的慈青,齊聚花蓮靜思堂參與「全球慈青日」。今年營隊主題是「成年禮」。

充滿活力的歌聲,現場的氣氛想當熱鬧,大家用青春洋溢的活力,歡迎彼此,也為年度的「全球慈青日」揭開了序幕。

來自全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青年,回到花蓮靜思堂。適逢慈濟環保20年,全球慈青在各個僑居地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

大愛無國界,年輕的一輩也承擔起無疆界的使命,來自美國的慈青,分享參與「聯合國青年大會」的經驗與心得,第一次承擔記錄工作的楊育儒,從中獲得滿滿的法喜。

美國慈青 楊育儒:「我們不要害怕付出,也不要害怕承擔,因為唯有承擔,真正受益的才是你自己。」

響應海地賑災募款,澳洲的慈青籌辦「環保舞台劇」,共募得新台幣81萬元。而全球NGO年會,也是由澳洲慈青及學長更同承擔幕後工作,更在會場發送八百多個環保杯,推廣環保觀念。

澳洲慈青 葉欣怡:「其實在國外很常的就是,到一個地方就是要買一杯咖啡,那一杯咖啡就是一個紙杯,因為我們慈濟人的環保杯,其實很多人在那個過程中,他們都把紙杯放回了購買處,拿出環保杯去換那杯咖啡。」

別小看一個小小動作,將會有想不到的影響力,透過分享,時代青年的使命相互激勵,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做「慈青」。

陳信羽 鄭勝銘 羅世翔 花蓮報導
2010/12/25

時代青年的使命相互激勵,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做「慈青」。

轉載自: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943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U-pkr5l-Y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04339522063

報導2 - 全球慈青雲來集 節能減碳救地球

來自海內外十一個國家,八百多位慈青回到花蓮心靈故鄉一同精進,透過會務報告,年輕的慈青們與全球慈濟人一同分享他們在各國推動志業的成果,這群菩提種子正在全球各地深耕發芽,樹立年輕人的典範。

2009年的全球慈青日,因為證嚴上人的一句話,台灣區的慈青發起「時代青年千萬素,減少百萬CO2」的活動,而這一年來,全球各地的菩提種子以實際行動克服種種困難,展現年輕人的創意。

這一群年輕人除了擁有充沛的活力外,更引法髓入心,在印尼及馬來西亞,不只推廣蔬食,也帶動精進共修。馬六甲的慈青學長親自帶動《水懺》手語劇,透過事理相互印證,以清淨的身心守護大地。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盧子康:「我要學習上人,因為上人講說,要帶志工們走菩薩道不後悔,我也發願,我要帶慈青們走菩薩道不後悔,我也發願,明年回來授證。」

而同樣堅定行走在菩薩道的,還有這一位慈青,因為先天視障,讓他在還沒有加入慈青以前不太敢接近人群,後來因為一句靜思語,打開了心門,更承擔起慈青社長的工作。

中州技術學院慈青 黃帝瑋:「用一顆簡單的心去做複雜的事,不管是學業方面或人際關係,其實挫折滿多的,師公這一句話一直都在我心中,一直陪伴著我,一直走過來。」
靜思法脈勤行道,菩提種子以實際行動勤耕耘,更以年輕人的熱情樹立典範,承擔起世界的責任。

陳信羽 鄭勝銘 羅士翔 花蓮報導
2010/12/25

轉載自: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961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XZftEKIC78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04353322408

 

靜思法脈勤行道,菩提種子以實際行動勤耕耘,更以年輕人的熱情樹立典範,承擔起世界的責任。

 

報導3 - 手語音樂晚會 慈悲大愛善種成林

來自全球將近850位海外慈青,在花蓮靜思堂進行「全球慈青日」,昨天(12/25)晚上舉行一場全球慈青日晚會,透過系列的手語音樂劇呈現,分享慈青的一份慈濟情和心靈成長的足跡。

透過動畫電影《鑑真大和尚》的電影原聲帶《行願》,演繹百折不撓傳承佛法終生不悔的心念,場面莊嚴,為晚會活動揭開序幕。

全球慈青日晚會25號晚上在花蓮靜思堂舉行,主題為「慈青十八淨源頭,深耕愛灑無疆界」,透過手語音樂劇的演出,象徵著一份代代相傳、綿延不斷的慈濟情。

慈青家人們齊聚一堂,共度美好的夜晚,也要將一分感動化為行動,傳承靜思法脈,也為天下人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甘育瑋 鄧明怡 花蓮報導
2010/12/26

轉載自: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961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XZftEKIC78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04374562939

要將一分感動化為行動,傳承靜思法脈,也為天下人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報導4 - 全球慈青日圓緣 展現世界公民責任

2010全球慈青日,為期兩天的課程今天(12/26)圓緣,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的慈青,分享「勸素」的過程與成果,更有畢業後回到志業體工作的學長,分享職志合一的幸福。根據統計,海內外慈青受證成為慈誠委員有583人,在慈濟志業體上班的有464人。證嚴上人期許孩子們把握因緣,為人間、為地球盡一分責任,這才是真真實實為人生來付出。

來自全球五大洲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慈濟青年,齊聚花蓮,面對全球氣候異常,四大不調,這一群年輕人發揮創意,肩負起守護地球的責任。

來西亞慈青學長 黃姿殷:「我們慈青勇敢的踏出去,向人介紹慈青,向人介紹慈濟,學習師姑師伯的一個精神,我們在這四個月裡面,我們總共募了六尊的觀世音菩薩。」

因為有愛,一顆種子可以生百千萬,來自美國的周鑫儀,與姊姊一起加入慈青社,也帶動家人茹素,往年都在美國度過耶誕節,而今年則是全家人一起回來參與全球慈青日。

美國慈懿會 鄭啟鳳:「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是我拉著他們走,現在是我受他們很多的影響,像這一次吃全素,也是我受兩個孩子的影響。」

全球慈青18周年,18歲,對於一般人來說,是真正成年的階段,因此證嚴上人也對時代青年寄予厚望,期待年輕學子要展現出世界公民的責任,自愛愛人,承擔起佛心師志的使命。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應該要踏踏實實,踏在地球上,在人與人之間的,是很真實的,我們要真真實實為人生來付出,真正要活下,在世間上有你的足跡,我想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生命的深度廣度都由自己來開拓。」

輕輕的一句話,聽入心坎裡,發心立願,起身力行,成就不凡的生命價值,這一群地球未來的主人翁,將把握有限的生命,為自己鋪起菩薩道,承擔世界的責任。

許鴻男 陳和昇 賴靜枝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綜合報導
2010/12/27

2010全球慈青日,為期兩天的課程今天(12/26)圓緣,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的慈青,分享「勸素」的過程與成果,更有畢業後回到志業體工作的學長,分享職志合一的幸福。根據統計,海內外慈青受證成為慈誠委員有583人,在慈濟志業體上班的有464人。證嚴上人期許孩子們把握因緣,為人間、為地球盡一分責任,這才是真真實實為人生來付出。

來自全球五大洲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慈濟青年,齊聚花蓮,面對全球氣候異常,四大不調,這一群年輕人發揮創意,肩負起守護地球的責任。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黃姿殷:「我們慈青勇敢的踏出去,向人介紹慈青,向人介紹慈濟,學習師姑師伯的一個精神,我們在這四個月裡面,我們總共募了六尊的觀世音菩薩。」

因為有愛,一顆種子可以生百千萬,來自美國的周鑫儀,與姊姊一起加入慈青社,也帶動家人茹素,往年都在美國度過耶誕節,而今年則是全家人一起回來參與全球慈青日。

美國慈懿會 鄭啟鳳:「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是我拉著他們走,現在是我受他們很多的影響,像這一次吃全素,也是我受兩個孩子的影響。」

全球慈青18周年,18歲,對於一般人來說,是真正成年的階段,因此證嚴上人也對時代青年寄予厚望,期待年輕學子要展現出世界公民的責任,自愛愛人,承擔起佛心師志的使命。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應該要踏踏實實,踏在地球上,在人與人之間的,是很真實的,我們要真真實實為人生來付出,真正要活下,在世間上有你的足跡,我想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生命的深度廣度都由自己來開拓。」

輕輕的一句話,聽入心坎裡,發心立願,起身力行,成就不凡的生命價值,這一群地球未來的主人翁,將把握有限的生命,為自己鋪起菩薩道,承擔世界的責任。

許鴻男 陳和昇 賴靜枝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綜合報導
2010/12/27

轉載自: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989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65sO0-8ufY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04540167079

慈青把握有限的生命,為自己鋪起菩薩道,承擔世界的責任

報導5 - 全球慈青齊聚分享 推動志業增慧命

2010年全球慈青日活動,昨天(12/26)圓緣,上人說,教育就是要讓人人為社會付出,現在菩提種子遍布全球,以天下為己任,負起世界青年的使命。

來自全球八百多位慈濟青年,透過兩天的營隊,相互分享在僑居地推動志業的過程與成果。來自馬來西亞的慈青,不只推動素食,更引法髓入心,透過定期的共修活動,齋戒入經藏,親身演繹"水懺",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對佛教的虔誠。

證嚴上人開示:「因為水懺,他們了解到佛法的智慧,這種的因緣果報,不是迷信,要引導人人啟發尊重生命的愛心,所以他們持齋、戒慎虔誠,我相信有這樣的精進,道心一定是很堅固的。」

大愛無國界,慈濟青年也承擔起無疆界的責任,不論是在美國的世界青年大會,或澳洲的NGO年會都可以看到慈青的身影。國際間的賑災募款行動,更可以看到年輕人以天下為己任,負起世界青年的使命。

證嚴上人開示:「世界新時代的青年,守護人世間的責任,同時也是要守護人人的本分,人人假如守護著自己的本分,發揮所長,那這才是世界之福、社會的福。」

全球的慈青,遍布在不同的國度,但是大家都有共同的一念心,合和互協守護大地。菩提種子蔚成林,勇於承擔的精神,更是慈濟未來的希望。

陳信羽 鄧明怡 花蓮報導
2010/12/27

轉載自: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994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WopiaFj9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04548647291

菩提種子蔚成林,勇於承擔的精神,更是慈濟未來的希望。

 

報導6 - 步行回心靈故鄉 海外學子道心堅

2010年全球慈青日、以及海外慈青幹部研習營,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來自海內外大專青年志工,今天徒步返回靜思精舍,心靈的故鄉,也從證嚴上人手中接過福慧紅包,象徵對新年的祝福,也象徵上人對青少年深切的期許。

頂著11度左右的低溫,海外慈青排著整齊隊伍,踏著堅定步伐,一步一步,往靜思精舍的方向前進。帶著感恩的心情,回到心靈故鄉,展開精舍巡禮,回首來時路艱辛。

在靜思精舍新講堂舉行研習營隊圓緣,來自海外的慈青上台分享慈濟路上的心情點滴,也交換心得相互鼓勵。

慈青 劉思佳:「不同國家都來這裡學習,他們分享的時候,真的讓我感動,因為他們像我一樣,這個年紀,他們做的比我的多,讓我也覺得說,我也可以做得到。」
證嚴上人在圓緣開示,期許人人成為人品典範和清流,讓社會更祥和。

證嚴上人開示:「你們這一代就要趕快把天下跟社會,真正的把人品都要調好,自己調好,去調別人,自度度人,這樣的人世間,才會平安。」

從上人手中接下福慧紅包,接下一分祝福,所有海外慈青,未來回到各自的僑居地,要將感動化為行動,傳承靜思法脈,讓世間充滿光明與希望。

甘育瑋 鄧明怡 潘明原 花蓮報導
2010/12/29

轉載自: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8036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BwElSsNL97Q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710763322654

師公期許所有海外慈青,未來回到各自的僑居地,要將感動化為行動,傳承靜思法脈,讓世間充滿光明與希望

『志工早會』青春慈悲 幸福智慧

20101226 
2010全球慈青日,12月26日在花蓮靜思堂圓緣,上人開示:「人間的青年菩薩很令人感動,讓我感覺到地球還有希望…」。圖為:全球慈青上台演繹手語劇。(攝影者:徐政裕,時間:2010/12/25)

週日 ,2010年 12月 26日 【慈濟基金會/台灣報導

【證嚴上人12月26日志工早會開示】

一年一度的全球慈青日研習,25日起在花蓮靜思堂正式展開並於26日圓緣,今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慈青菩薩,叮嚀著說,慈青的使命即是佛心師志行菩薩道。

「在慈濟裡不只是學佛,在學佛中還要把佛心貼上自己的心,所以是佛心;還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所以是師志,行菩薩道就是慈青的使命。」

親身力行佛真理   崩壞世間有使命
上人說,「慈青社已經十八年了,最近這幾年受證的時候,常常聽到年輕菩薩們來到我面前跟我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聽到這一句話我就知道,是我的慈青長大了,出社會了、成家了,而且也回歸慈誠委員的系統,所以他們來受證,都是說孩子回來了,多貼心啊!」

上人欣慰慈青能從學校畢業後,持續投入志業,也能以學長會的方式持續帶動學弟妹們,讓慈濟精神能代代傳承、棒棒接力。特別是在科學昌明的現代社會,全球氣候四大不調,澳洲夏日降雪、歐洲大雪陸空交通受困,現代人的使命不再只是守護人倫道德,還要能夠保護地球、節能減碳。

娑婆世界現危機   非素不可正思惟

為了推動環保與素食的概念,自去年(2009)起,全球慈青推動「百萬青年百萬素」運動,一年來於各地也受到熱烈的響應,而回想起慈青推動素食,來自於上人輕輕地一句話。

「去年的這個時候,慈青日的圓緣我去參加,為他們祝福,結束的時候,我要出來,他們同聲呼喚,『敬請師公保重身體,常住世間』我聽到就輕輕回過頭,說一句話『要我身體健康常住世間,就是要你們素食』。我貼心的慈青,就這樣開始推動,這樣輕輕的一句話,他們聽入心坎裡去!」

上人開示,「現在的地球、現在的氣候,這樣危機重重都是因為眾生共業,他們聽進去了,他們深信正法,佛法是生活正確的方向,是非常科學、非常哲學,也是生理學、也是心理學。慈青有智慧,信受奉行,開始發心立願以行動表達出來,落實在生活。」

體悟真法得歡喜   傳承人間善知識

全球各地慈青為了推動素食上街推廣,透過活動、音樂會、講座、行動劇……等等方式,上人讚歎這是智慧與慈悲的新時代青年。而上人也深深期許教育志業體,也能帶動學生茹素護生愛地球。

「人間的青年菩薩很令人感動,也讓我感覺到地球還有希望,期待我們慈濟中學的孩子,看看慈青有這樣的純真、熱愛地球,愛護自己的生命與身體健康,希望就讀我們的慈中的孩子們,老師多輔導,讓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的棟樑、主人翁。」

013a   013b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慈青社, 積極學習料理手藝在校內推廣素食。(攝影者:幸新恬,地點:696 Marset St., Chula Vista, CA 91911,日期:2010/11/14)
 
新加坡慈青在社區環保點裡投入,慈青楊家興分享自己為何堅持做環保。(攝影者:張佑平,地點:新加坡靜思堂,日期:2010/11/07)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青春慈悲 幸福智慧

時代新青年,以清淨的身心投入人群,守護著地球,推動素食與環保,除了是人間青年菩薩的典範外,更是未來地球的希望。

Thursday, 23 December 2010

『菩薩身影』馬來西亞李彩蘭師姊家屬精舍行

週一 ,2010年 12月 20日 【醫發處曾慶方師姊/台灣報導】

20101222_thumb1

馬來西亞李彩蘭師姊的牽手陳先生,在林媽媽慈聯師姊、顏惠美師姊、馬來西亞江慈伶(月媚)師姊、與二位家鄉的好友陪伴下,帶著三個孩子到精舍拜見  上人。
陳先生見到上人頂禮之後,長跪不起,上人親自向前扶起,並細數自12月7日為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授證之後必須外出行腳的心情。在家鄉開貨運行,有一百多位員工的陳先生,聽聞上人感同身受,句句關心,數度痛哭發抖。

上人言及自己也覺得因緣不可思議,往年為海外慈濟人授證,都是在最後一天圓緣的下午舉行,這一次卻因為大愛臺董事會安排在8日下午,所以才提前一天為大家授證。但就這樣因緣湊巧,吉隆坡分會的李彩蘭師姊7日歡喜受證之後,第二天一早就因為頭痛,緊急送至慈院檢查後,立刻開刀安置引流管引出腦內出血。若是按照往年的慣例在營隊最後一天舉行,師姊就來不及參加受證,師姊圓滿心願入慈濟門之後,發生這樣的狀況,誰也無法預料。

上人說,8日出門時,執行長與副院長就報告李師姊的狀況,讓他心裡牽掛著,每到一處,上人就請精舍師父電話詢問師姊的狀況如何?一路上聽到報告,狀況穩定了,清醒了,師兄趕來花蓮照顧了,也比較安心,但醫療團隊檢查之後回報,建議師姊還是要做腦血管栓塞手術,因為李師姊有二個腦血管瘤,還伴隨著複雜的動靜脈畸形,若不處理,隨時都有危險。沒想到15日下午完成血管栓塞手術幾個小時後,彩蘭師姊狀況就突然急轉直下,昏迷不醒,讓上人很擔心。上人說,這種狀況,任誰都會覺得很突然。上人理解師兄「很難接受」的心情,但還是鼓勵師兄要堅強。

上人提到行腳到高雄時,剛好15日發生空軍官校T34教練機失事意外,第二天12月16日,殉職學員劉哲宏的家人在高雄慈濟人的陪伴下,來到靜思堂。劉先生的雙親是慈濟會員,獨子劉先生是在爸爸一而再、在而三的鼓勵下,才前去報考飛官。劉先生的父親不能原諒自己,因為是他鼓勵孩子去報考,考上之後,又鼓勵孩子去就職,孩子很聽話,雖然不是自己的興趣,還是去當飛官,雙親沒有想到,才第三次飛行訓練就發生意外而往生。上人不捨安慰雙親,如果孩子的緣就是這麼短,就算走在路上,躺在家裡睡覺,也都可能就這樣離開我們,希望雙親要安下心,祝福孩子;但悲傷的父母還是哭泣落淚難捨喪子之痛。隔天,慈濟人也陪伴飛官教師牛鵬育的太太和孩子來見上人;太太表達,先生才50歲,很疼愛家人,牛先生平日都在靈鷲山學佛,人非常好,竟然發生意外,讓家人非常不捨。

上人又提及豐原張寶桂師姊,10月參與活動後,在回程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原本緊急送到苗栗某家醫院搶救,但因為傷勢嚴重又再轉送臺中慈濟醫院搶救,當時病況危急,有生命危險,先生江春金師兄也是慈濟人,江師兄跟上人說,他會為師姊祈福,但若是萬一不幸,就要讓師姊發揮大用,回到花蓮慈大做大體老師,培育良醫。二個月後,這次上人行腳到臺中慈院,遠遠就看到有病人坐在輪椅上等候,走近看見是江師兄推著寶桂師姊,師姊雖然還不能講話,但會以點頭回應上人的問話。

陪同孩子從馬來西亞趕來花蓮,李師姊的協力組長江月媚師姊告訴上人,彩蘭師姊進入慈濟才短短四年,從當會員,到參與環保得歡喜心,一直都非常認同慈濟理念,進而參加委員培訓,也因為師姊非常優秀,還在培訓就承擔起協力副組長的重任,也承諾受證後,明年要出任互愛組長。對陳師兄來說,平日師姊不但打理家,照顧三個孩子,還幫忙公司業務,一家人都很依賴她,平日有時會喊頭疼,她就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也曾經到醫院檢查,但查不出確切病症,這次突生嚴重病痛,讓家人心疼不已。

上人慈悲,言及一路上掛心著弟子狀況,很想去探望,但前一天結束行腳,太晚回到精舍,沒有辦法去看師姊。大家都在祝福彩蘭師姊,醫療團隊也會盡最大的努力,但是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心裡要有「萬一」的準備,希望師兄要放下、要安下心,要顧好自己的身體。

陳師兄答應上人,要做上人的好弟子,不讓上人擔心,要承擔起彩蘭師姊最愛的慈濟志業,為師姊做她想做的慈濟事。也答應上人,會在花蓮慈院接受健康檢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李彩蘭師姊–大愛遺人間

影片轉載自大愛電視 -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842

『志工早會』慈悲喜捨 人生精緻豐富

20101222 
回顧彩蘭的一生,上人讚歎她的精進與美善,「她是家裡的好太太好媽媽,是賢妻良母,來時盡本分,真的是美善人生;走入慈濟了以後,不但沒有放下照料家庭的責任,也更加把握時間,不讓時間空過,不論是醫療志工或者是老人院關懷她都不缺席……在慈濟人的眼中,她真的是一位人間菩薩,是這麼完美的善女人,她一生所要求的一個心願,就是回來受證……」

週三 ,2010年 12月 22日 【慈濟基金會/台灣報導】

【證嚴上人12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佛說:『無業不來人間』,因緣盡了,愛別離、難割捨啊!這都是人生的寫照。人間啊,苦偏多,不管是生命長或短,有的人生命很長,可是事事不如人意,心靈障礙,造成了一生中的災難,是苦啊;有的人財名都富有,可是所求不足,心靈遺憾偏多,同樣也是苦,這都是業,所以佛陀說『無業不來人間』,因為過去的因緣業力來到人間。」

證嚴上人今日志工早會上,感嘆人生總有因緣業盡的時候,雖然愛別離苦,令人不捨,但更重要的是,人生活在世上時,是否能有精緻豐富的人生。

上人說,「我們的人生如何才能很精緻?有慈心的人時時都會在人間造福;有悲心的人不忍眾生受苦而拔苦難;同時菩薩是用喜心,歡喜的心,智慧娛樂人間;捨心就是智慧解脫,這都是人生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都能夠做得到,這都是很精緻人生。」

以精緻的人生把握生命,即使生命有盡,捨掉了這娑婆堪忍的世界時,也能清淨自在,「不管生命是長或是短,但願我們的人生最後就是喜捨娑婆苦,願得清淨樂,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目標。」

千里皈依善無瑕   生命圓滿最上乘

將近半個月來始終讓上人掛心的李彩蘭師姊,在醫護團隊的努力搶救下,病情依然無法好轉,在家人同意後,以器官捐贈遺愛人間。這段期間以來,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慈濟人一直為她祈禱,醫護團隊也全力照護,雖然穩定了彩蘭的腦出血,但由於先天性的血管畸形瘤,在遺憾中,師姊還是離開人間。

回顧彩蘭的一生,上人讚歎她的精進與美善,「她是家裡的好太太好媽媽,是賢妻良母,來時盡本分,真的是美善人生;走入慈濟了以後,不但沒有放下照料家庭的責任,也更加把握時間,不讓時間空過,不論是醫療志工或者是老人院關懷她都不缺席……在慈濟人的眼中,她真的是一位人間菩薩,是這麼完美的善女人,她一生所要求的一個心願,就是回來受證……」

上人為了行腳,特別提前一日為海外慈濟人授證,而就在上人授證後的隔一天,彩蘭即病發昏迷,上人行腳一路上掛心彩蘭,彩蘭也似乎等著上人回來。返花後上人前往病房探望,彩蘭張著雙眼,默默地聽著上人說話……

「我覺得這位弟子真的是善解人意,我到了加護病房,醫師跟我說,她就是維持這樣,沒想到我去看了以後,我跟她聊聊天,『妳已經受證,師父已經提前為妳授證……』就這樣跟她聊聊天。我們心裡都知道,人生啊!能這樣的無痛苦的情況下解脫也是福,雖然家屬難捨、法親難捨,但對她來說已是了無遺憾……」

最終在家屬不捨的心情中,仍能同意捐出器官,造福無數的家庭,來自千里之外的她能造福台灣的患者,此不可思議的因緣,源自彩蘭和家屬的大愛。「雖然醫護團隊是那樣盡心力的搶救照顧,這麼多人為她祈禱,但是生命長短半分由不得人,這就是佛陀常常在提起人生苦難偏多!」

菩薩道上續因緣   人生劇本莫空白

此次上人行腳高雄時,歲末祝福的故事裡也有一則感人的真實人生。陳新銀師兄二十多歲因職場的意外而失去右手手掌,他為了不讓母親難過,打起精神,常常帶著母親出外散步,一次,看到慈濟的環保站,於是和母親投入環保,雖然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非常精進地投入,並一心一志期待能接引兄弟走入慈濟。令人惋惜的是,歷經見習與培訓後,2008年終在即將受證前,癌末病危陷入昏迷,一直企盼能接受上人親自授證的陳新銀師兄,最後在宗教處與當地慈濟人的祝福下,病榻上為他致上委員證與皈依證。

陳新銀師兄的離去,也接引了弟弟走入慈濟,此次歲末祝福的短劇中,弟弟親飾自己的身分,他在舞台上不斷拭淚,母親也參與演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劇中重現陳新銀要弟弟與家人不要離開慈濟,要家人為他圓這個願……

「他來人間才四十一年,二十多歲就失掉一隻手掌,那樣的低沉的心情,直到遇到慈濟人生才要重新振作,無奈生命苦短,總之,雖然我沒有親自為他……我也是很不捨,已經兩年兩個月的時間,還是慈濟人不捨……」

慈心造福悲心拔苦 喜心智樂捨心慧解

不論是高雄陳新銀師兄或吉隆坡李彩蘭師姊,雖然人生短暫但卻精緻美善。「就如彩蘭,可是她的人生很精要,我們還是為她祝福,她已經做到『慈心造福,悲心拔苦,喜心智樂,捨心慧解』。但願她喜捨娑婆苦,願得清淨樂,希望這娑婆世界的苦,她捨掉了,她清清淨淨地再來人間行入菩薩道……」

「萬般的不捨也要捨,轉悲為虔誠的祈禱啊,真的很感恩,多少家庭因為她而幸福,她的捨心助人,真的很難得!」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

慈心造福清淨樂

Saturday, 11 December 2010

海外培訓志工 返心靈故鄉

180 
一千多位海外慈濟志工,12月4日開始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五天四夜營隊活動。圖為此次課程地點:二樓講經堂。(攝影/高雄人文真善美李黎鐘)

週六,2010年 12月 4日 【陳怡君/花蓮報導】

佛教慈濟基金會「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2月4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開營典禮,全球五大洲、23個國家與地區,一千一百多位海外慈濟志工回台參與五天四夜營隊。證嚴法師將親手致贈福慧紅包給每位慈濟委員慈誠。8日圓緣返回各國後,繼續推動大愛與關懷。

一千多人將接受證嚴法師的祝福
五天四夜的研習會中,安排有四大志業課程讓志工更加深入慈濟的精神理念之外,並希望藉由研習讓海外慈濟人相互交流;此外,也能在歲末之際,感受家的溫暖與祝福。課程中講師們分享慈濟歲月的點點滴滴,勉勵海外志工志為菩薩,守護眾生,同時也透過人文志業的課程分享,

讓海外志工體會人人都是創造清流的小水滴。

今年23個國家與地區的學員包括: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大陸、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香港、南非、泰國、澳大利亞、日本、巴拉圭、越南、法國、阿根廷、英國、紐西蘭、約旦、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荷蘭與德國等地。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志工齊聚一堂,長途飛行雖然讓人疲憊,學員看來卻精神奕奕。

大馬志工逾全體半數 南非見首位慈誠

今年南非祖魯族回來了第一位男性志工--札雷奇杜(Zakhele Dumisa),7日,他將和5位祖魯族女性志工同時受證,成為南非祖魯族第一位慈誠。札雷奇杜和其他五千多位祖魯族志工在生活貧脊的黑色大地,儘管本身條件困苦,仍發心立願、盡心盡力幫助族人,關懷愛滋病患、每天提供午餐給失去雙親的愛滋遺孤。

此外,隊伍浩蕩長的馬來西亞,從去年(2009)開始號召1108位志工,齋戒108天,在歲末祝福感恩會中以最清淨的身心表演《無量義經》音樂手語劇,用音樂與肢體來詮釋佛經意涵,深入經藏,帶動志工精進在慈濟菩薩道上,凝聚向心力。這次馬來西亞共回台585人,有506位志工受證,佔全數受證人員的二分之一以上,足堪全球慈濟人的典範。
4日開營典禮時,服務志工熱情迎接海外學員的到來,700多位工作人員投入服務。課程中,有人專心聽講,有人勤做筆記,此次難得回來,人人都相當珍惜這樣的機緣,把握學習的機會認真吸收舊法新知,期待將慈濟的真善美帶回去,接引更多民眾參與志工服務,創造人心祥和的美麗家園。


(文:陳怡君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0/12/4)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海外培訓志工 返心靈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