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吉隆坡靜思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吉隆坡靜思堂.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8 September 2010

慈濟吉隆坡靜思堂動土典禮 打造千年希望的未來

RW_KL20100916_125a_lzd 
多位嘉賓(前排左起)達摩拉達納長老、丹斯里許子根博士及林碧玉副總(右)一齊為吉隆坡靜思堂進行動土禮。【攝影:林振東】

週四,2010年 9月 16日 【顏倩妮/吉隆坡報導】

輾轉找了八年、為得到發展準證再等三年的吉隆坡靜思堂用地,終於在三千多人的見證與祝福下動土了!三年後,慈濟吉隆坡靜思堂建竣,首都將湧現一座寶塔,秉持慈濟一貫的理念,肩負“聞聲救苦”與“淨化人心”的使命。

馬來西亞國旗、佛教旗及慈濟旗在空中振奮地飄揚,現場人潮湧動,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九月十六日是“馬來西亞成立日”,寓意全民團結一致,並結合馬來西亞首相倡議的“一個馬來西亞”概念,今年起這天已被列為全國公共假期。與此同時,這一天也是慈濟人期待已久的日子,因為,找了八年、再等待三年才取得土地發展準證的吉隆坡靜思堂用地,終於在眾人的見證與祝福下動土了!

來自台灣、日本、新加坡以及全馬十八個據點的慈濟人專程出席動土典禮,人人歡欣露出“家有喜事”的笑臉,為今日盛事增添喜慶氣息。除此之外,各佛教團體的長老與

代表們、首相署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羅由中、吉隆坡分會各項專案的合作夥伴及各界代表、會員大德共三千多人也受邀蒞臨觀禮,共同見證馬來西亞慈濟歷史性的一刻,同沾法喜。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座落在馬來半島西南沿海,面積約二百四十多平方公里,連同巴生河流域的人口共約五百多萬。

一九九二年,慈濟大愛種子飄揚過海來到馬來西亞;一九九七年,全馬第一座靜思堂在馬六甲分會啟用後,檳城、吉打分會也相繼建竣。而今,吉隆坡靜思堂亦動工了,預計在二O一三年落成啟用,成為全馬第四座慈濟靜思堂。

吉隆坡靜思堂座落在首都華人聚居密度最高的社區之一──甲洞。這裡交通繁忙,而靜思堂地處涵蓋商業中心、輕工業工廠、學校與住宅區等的絕佳位置,佔地五英畝,樓高四層,建築面積約四十四萬二千平方呎,內部規劃完善,包含各種功能空間。

◎ 慈濟正信 乃社會模範

二O一O年九月十六日上午九時正,陽光普照,和風習習,吉隆坡靜思堂動土典禮正式開始!

在《揮灑人生的彩筆》音樂中,莊嚴的慈誠隊手執佛教旗、慈濟旗及靜思堂模型,穿過紅彤彤充滿喜氣的拱門,緩緩步入會場。

雙手頂起“靜思堂”,志工茹明輝步伐穩重,心裡的感動溢滿心懷。

“等了那麼多年,今天終於盼到了!扛起‘靜思堂’不輕鬆,這只是有形的重量,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肩挑起慈濟志業的無形重量。”茹明輝表示,能成就今日,凝聚了無量愛心。

首相署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在致詞中多番讚歎慈濟。部長表示,對慈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二OO四年北馬遭受南亞海嘯侵襲時,慈濟是第一個到災區援助的團體。他謹代表馬來西亞首相傳達祝福之意,也對全馬慈濟人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致以謝意。

一九九六年,部長伉儷有緣到台灣拜見證嚴上人,感受到上人慈悲為懷與大愛的精神。他說:“慈濟是一個正信的宗教團體,可以作為大家一個學習的模範;希望各界人士能配合慈濟,一起推行真正的佛教精神。”

吉隆玻十五碑錫蘭佛寺住持達摩拉達納長老在致詞時表示:“慈濟是一個走入人群中去付出的佛教團體。”長老讚嘆慈濟“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

多年來皆對慈濟讚譽有加的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雪隆分會主席釋明吉法師認為,上人在弘揚人間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的努力與成果,很值得所有佛教徒學習。此外,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任代表羅由中先生,也特於百忙中捎來台灣政府的祝福與肯定。

◎ 歷史性的一刻

“馬來西亞的靜思堂是緣起不滅的殿堂,它的大愛生生不息,也是我們共同打造的菩薩培訓道場。”

早期即參與勘地且一路關心至今的慈濟基金會台灣本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師姊(簡稱:林副總),在會務纏身中仍抽空蒞臨,代表恭讀證嚴上人親筆的祝福信函:

“人間菩薩如農夫,開墾福田深耕。感恩馬來西亞慈濟人以大愛為活水,以慈悲為種子,把握時間、善用空間,用心把無私之愛都留在人與人之間。”隨著《慈悲的心路》旋律,林副總傳達證嚴上人無限的祝福,上人的心也無時無刻與慈濟人同在。

慈濟榮譽董事馬可欣女士甫聽到林副總恭讀上人的祝福信函時,即感動、哽咽地說:“上人離我們那麼遠,還特地捎來祝福,我聽了很感動……”

“第一鏟,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第二鏟,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第三鏟,祈願大地萬物、生生不息……”

一百五十位慈誠和委員組成的禮儀隊手捧白手套和金鏟,隨著莊嚴的《靜寂清澄》偈誦,步伐整齊劃一步入會場,盡顯慈濟人文的整體美,讓與會嘉賓為之注目。在司儀的引導下,主典與陪典貴賓進入會場,掀開動土奠基儀式。

年輕的周翰華先生與未婚妻是嘉賓之一,他倆在婚前即捐助靜思堂。“既然我可以用一筆錢來準備婚禮,也可以捐善款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透過動土前一天的大愛新聞報導,他才知道原來吉隆坡慈濟找地是那麼艱辛,所以希望能獻力護持,祝福靜思堂能順利完成。

現場三千人均有機會分梯次動鏟獻上祝福。慈濟志工都有共同的心聲:以後有了這個家,可以邀約更多人來認識慈濟,也能募更多人的愛心做好事!

◎ 聚善成就希望的殿堂

“千萬個祝福與期待,許孩子們一個希望的未來,打造千年的希望未來……大愛為樑,智慧為牆,把握當下,成就希望的殿堂……”

慈青、慈少、親子班學生、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小朋友和緬甸難民宗教學校孩子,現場共同呈獻《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手語,也唱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十七年前,我在想‘家在哪裡’?找土地的過程很艱辛,幸好有鍥而不捨的志工,終於讓我們找到這塊福地。很感恩匯聚了這麼多人的付出來成就這座靜思堂。”慈濟吉隆坡分會執行長簡慈露說,希望將來靜思堂啟用後,發揮“為佛教、為眾生”的使命,也期盼這座寶塔能成為社區的“心靈之家”。

凝聚眾人的力量,滿滿的祝福,大馬首都即將從平地湧現一座“無聲而有言”的寶塔,肩負起“聞聲救苦”與“淨化人心”的使命。

 

RW_KL20100916_140a_lzd   RW_KL20100916_116a_zkj
在《揮灑人生的彩筆》音樂中,慈誠隊志工領著佛教旗、慈濟旗及靜思堂模型,緩緩步入會場。【攝影:林振東】
 
動土儀式後,嘉賓如首相署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和明吉法師等人,在林碧玉副總的陪同下來到展覽區,一睹靜思堂模型。【攝影:張愷傑】
 
 
 RW_KL20100916_131a_hbf   RW_KL20100916_110a_lqy
一百五十位慈誠和委員組成的禮儀隊,手捧白手套和金鏟,整齊地步入會場。【攝影:黃寶發】
諸位佛教團體的長老、法師及代表蒞臨觀禮,並給予祝福。【攝影:梁倩宜】
 RW_KL20100916_115a_lsy   RW_KL20100916_117a_hbf
台灣、日本、新加坡以及全馬十八個據點的慈濟志工特地前來獻上祝福,為吉隆坡靜思堂動土盛事增添喜慶氣氛。【攝影:林思源】百五十位慈誠和委員組成的禮儀隊,手捧白手套和金鏟,整齊地步入會場。【攝影:黃寶發】
吉隆坡慈濟教育團隊、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小朋友和緬甸難民宗教學校孩子,共同呈獻《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手語,也唱出所有人的心聲。【攝影:黃寶發】
 RW_KL20100916_137a_lzd    
慈濟吉隆坡靜思堂在三千多人的祝福下進行動土儀式。【攝影:林振東】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慈濟吉隆坡靜思堂動土典禮 打造千年希望的未來

Tuesday, 14 September 2010

『隆靜思堂募款』 三包金飾換三根屋梁

RW_KL20100906_01a_yy
三位媽媽級的慈濟志工捨出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金
飾,換成現金來捐助靜思堂。【攝影:蔡永瑩】

週一,2010年 9月 06日 【陳金香/吉隆坡報導】

三位媽媽級的慈濟志工為了籌募靜思堂而聚在一起“密密斟”(細細商量)後,捨出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金飾兌換成現金,為靜思堂增添三根屋樑。

吉隆坡靜思堂終於在二O一O年九月十六日動土了,這是志工期待了很久的夢。因此,一接到要籌靜思堂建築材料的募款卡,大家興致勃勃,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要如何為靜思堂盡一分心力。

◎ 賣金捐獻 來自一念心

有志工提起上人建醫院時,有婦女拿著一包金去捐給上人……故事說到這裡,戴亞蓮馬上舉手說:

“我沒有錢,我無法像大家一樣,可以捐幾千又幾千,可是,我還有一些金器,可以拿出來捐。”

雖然戴亞蓮已說服年屆五十歲的先生提出一千令吉的公積金來捐,但她自己卻無能為力。當她聽到大家談捐錢的事時,顯得有些失落,心想自己沒做工、沒收入,也沒多餘的錢可以捐;但一聽到捐金飾,她眼睛一亮,記起家裡還有幾條金鏈、幾枚金戒指,她即刻決定要把這些身外物捐出來。

“金飾放在家裡也沒用,現在治安又不好,戴出門怕被搶,放在家裡又怕被偷,存進銀行保險箱還得每月付租金,倒不如賣掉金飾捐給靜思堂更有價值!”

戴亞蓮的心聲讓王幼珍深有同感,她想起自己也有一包金飾,正遲疑間,先生高耀文鼓勵她向亞蓮看齊。

這一切看在梁玉媚的眼裡,回家後,她趕緊從旅行袋裡找出一小包金飾,打開點算一下,便打電話給亞蓮:“你們幾時要賣金,記得叫我,我也有一些金飾,我也要捐!”

◎ 三包金 換三根屋樑

王幼珍細細訴說,那條金項鏈是她在十九歲工作時拿到第一份薪水買的,另一條手鏈是結婚時,丈夫送的聘禮……

戴亞蓮則不諱言,這些金器跟隨自己已有二十多年,有些是結婚時戴的首飾。而梁玉媚更笑言,這些金飾只在結婚那天戴過一次,自此就被打進“冷宮”;甚至在收拾家裡時,這包金器曾經不知所蹤。

“這邊塞那邊塞,塞到哪裡都不知道,而且還把戒指弄斷了,現在有機會捐給靜思堂,我真的很安心,再也不怕金飾不見了。”梁玉媚的心情顯得興奮不已。

九月六日,在金鋪裡,三個女人拿出金項鏈、手鐲、戒指、金牌等。

金鋪老闆幫三個女人的金飾估價後,極力說服她們將這些舊金飾換成金條、或換項鏈、鑽石,因為金條能保值。三個女人馬上搖頭,堅持一定要將金飾變賣換成現金。最後,老闆無奈地告訴她們,金鋪不能將她們的金飾換現金,只能兌換金飾。

三個女人只好帶著三包金另找金鋪。問了幾間金鋪,都是相同的答案。直到志工高耀文找到專做買賣舊金飾的店鋪,總算為三個女人找到買主。

買賣舊金飾的老闆阿強聽三個女人說,要賣掉金飾換現金捐靜思堂,深受感動,不但給予合理的價錢買下這些金飾,他甚至願意捐出一百令吉作為靜思堂的建設基金!

三包金脫手了,換取了現金一萬五千多令吉,等於捐助了靜思堂的三根屋樑。三個女人喜上眉梢,連連說:

“捐了錢,心裡的快樂真是無法形容,整個人特別輕鬆。”她們體會到上人所說:“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捨棄煩惱、心無掛礙”原來是這麼輕安自在。

憧憬三、四年後,靜思堂建好的那刻,可以讓更多人走進慈濟的大門,接引更多人間菩薩,三個女人霎時笑得一臉燦爛。

 

RW_KL20100906_08a_yy   RW_KL20100906_13a_yy
買賣舊金飾的老闆知道三個女人要賣掉金飾,換現金捐靜思堂,深受感動,給予合理的價錢買下這些金飾。【攝影:蔡永瑩】
 
從右至左:王幼珍、梁玉媚、戴亞蓮捐出金飾換取了現金一萬五千多令吉,捐作靜思堂建設基金。【攝影:蔡永瑩】媚師姊(右)受到兒子愛的感染,捐出四萬令吉,連兒子的一萬令吉,為一家人圓滿十根屋樑。【攝影:何溫儀】

吉隆坡靜思堂-圓滿度眾之願 點滴匯聚成就大愛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吉隆坡靜思堂募款溫馨故事 三包金飾換三根屋梁

『隆靜思堂募款』 捨出十三年的儲蓄

RW_KL20100911_01a_lqy

週四,2010年 9月 02日 【陳金香/吉隆坡報導】

靜思堂像一間很大間的屋子,屋子最需要的是屋樑,沒有屋樑,屋子就沒法完成。

十三歲的鄭慶源看著媽媽遞過來的靜思堂特刊,翻到靜思堂大圖的那一頁,他專注地看著,略有所思。然後對媽媽表示:“我要捐一根屋樑(屋脊主樑)。”

媽媽廖愛媚嚇一跳,連忙提醒兒子:“捐一根屋樑,要五千令吉,你捨得嗎?”

九月十一日,慶源(中)為九月十六日靜思堂動土典禮彩排《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手語。【攝影:梁倩宜】

慶源堅定地點頭,愛媚既意外又感動。其實,身為慈濟志工的她領了靜思堂的募款卡時,第一個籌募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孩子。她告訴慶源,等待了好幾年的吉隆坡靜思堂,終於可以在二O一O年九月十六日動土了。但,建靜思堂需要很多錢,所以要募沙磚、木枋、鋼筋、玻璃及屋樑等建築材料。

她原以為慶源最多只肯拿出幾百令吉捐一包沙或一塊玻璃;沒想到兒子要捐的竟然是募款卡裡最貴的屋樑。他告訴媽媽,願意捐出銀行裡的儲蓄。

◎ 做好事不心疼

十三年前,爸媽為慶源做彌月時,親朋好友紛紛送上紅包祝福。爸媽遂為他在銀行開戶口,將紅包錢存在戶口裡。

從此,每逢節慶或生日,身為獨子的慶源得到家人和親友的紅包時,他不捨得用這些錢;當他以優異的成績拿到獎勵金時,也將之原封不動存進戶口。每月媽媽給他五十五令吉零用錢,他會拿出五令吉繳慈濟善款,每月還省下一些錢,養成儲蓄好習慣。

除了曾經拿出一筆錢給爸爸醫病外,存放了十三年的存款,慶源是一分錢也沒有花過。

“我什麼都有了,要看戲,家裡有電視機,要電腦,媽媽已經買給我了。我也有玩具啊,真的不需要用到錢。將錢捐給慈濟一點都不心疼。因為我在做善事啊!”稚氣的慶源堅定地告訴志工。

志工為慶源的“捨”深感讚嘆,尤其聽愛媚說,慶源很節儉,一條沖涼用的毛巾從四歲用到現在;九年了,整條毛巾都破爛了,他仍不捨得丟掉,他也很少要求物質的享受。

志工和慶源分享當年上人建醫院時,有志工向公司預支幾年薪水給上人捐院的故事。慶源聽了,似乎深有感受。

考慮了兩個小時後,慶源毅然告訴媽媽,他願捐出八千三百令吉的所有存款,再向媽媽與外公外婆預支紅包錢以湊足一萬令吉來捐給慈濟。

“錢並不重要,反正我以後長大了,還可以賺很多錢,但靜思堂不能等,我希望能快快建起來。讓更多人認識慈濟,更多人來做好事。”

慶源的話讓志工和媽媽為之動容。愛媚為兒子感到自豪之餘,連夜點算一家的生活費及往生丈夫的保險金。原本只想捐兩萬五千令吉的她,受到兒子愛的感染,也願意節衣縮食,捐出四萬令吉,連兒子的一萬令吉,一個小康之家竟圓滿十根屋樑(五萬令吉)。

◎ 許一個希望的未來

任職幼兒園老師二十年的愛媚加入慈濟當志工才短短十個月,但,她卻深深感受到人間有愛最幸福。

對愛媚來說,這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無私的愛。原來,她的丈夫在二OO七年突然患上淋巴癌,在一年半內,癌腫瘤轉移全身,前前後後動了九次大手術。

陪伴丈夫進出醫院,愛媚看盡無數的病苦,也嘗盡人情泠漠。尤其當丈夫欠下手術費而遭到醫院追討時,她真正體會到彷徨無助的悲苦。

為了讓時時刻刻都處在病痛中的丈夫得到精神慰藉,愛媚在家裡裝上大愛台,兩人常聽上人的法語,每每從大愛台節目中看到慈濟醫院醫生呵護病人的情景,兩人的感觸就特別深。

儘管他最終敵不過病魔,在今年三月往生;但卻口口聲聲要愛媚做他想做的事——多做慈濟,幫助有苦難的人。

愛媚感恩在丈夫病痛至往生這段歲月,志工一直陪伴在旁。這分愛看在慶源眼裡,感念在心裡。

“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因緣,讓慶源感覺到溫暖,現在,他不但跟隨我做環保,還參加慈少班,九月十六日靜思堂動土典禮,慶源也有機會比手語呢!”

愛媚笑說,她剛剛領到丈夫一筆保險金,才將錢存入慶源的戶口,沒想到慶源卻將這筆錢捐給靜思堂。

“靜思堂是每一個人的家,靜思堂也是每個人的希望……”

慶源靦腆地說,他要比的手語正是《許一個希望的未來》。他也深深期待,當靜思堂建好後,當他望向屋樑時,一定會很開心,因為,那裡蘊藏著他和媽媽及許多人的愛心呢!

RW_KL20100902_01a_yy RW_KL20100908_14a_hwy
慈濟志工和慶源分享當年上人建醫院時,有人向公司預支幾年薪水給上人建院的故事。【攝影:蔡永瑩】
愛媚師姊(右)受到兒子愛的感染,捐出四萬令吉,連兒子的一萬令吉,為一家人圓滿十根屋樑。【攝影:何溫儀】
RW_KL20100909_05a_ot
每逢節慶或生日,身為獨子的慶源都會得到家人和親友的紅包。【攝影:廖愛媚提供】

吉隆坡靜思堂-13歲慈少鄭慶源 捐出積蓄匯大愛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隆靜思堂募款溫馨故事 捨出十三年的儲蓄

『隆靜思堂募款』狗寶寶助靜思堂牽出串串愛心

RW_KL20100904_17a_cyy

週六,2010年 9月 04日 【陳金香/吉隆坡報導】

志工高耀文為狗寶寶“阿Boy”捐一千令吉護持靜思堂,萬萬沒想到,這“善行”傳開後,竟帶動不少人向狗寶寶看齊,捐出自己的愛心,善的連鎖仍在串聯……

高耀文在家翻閱靜思堂特刊,看見莊嚴的靜思堂圖樣,心生歡喜地自問:建靜思堂要用到很多錢,自己只是一間公司老闆的司機,能夠為靜思堂盡力嗎?

當他想到上人說過:“錢不拿出來就等於是沒用的東西,將它花在適當的地方,才有價值!”

志工高耀文為自家小狗“阿Boy”捐一千令吉種福田。【攝影:蔡雨鴦】

想想自己在公司做了十多年,也有一筆公積金,心念一動,盤算著要提早拿出一部份公積金,為自己和家人捐蓋靜思堂。

“我要捐一根屋樑(五千令吉的建材費),我家師姊也是一根屋樑、兒子一千令吉、女兒一千吉,往生的父母各一千令吉……”

就在這當兒,家裡的狗寶寶跑來,親熱地將頭靠在他的腳背上。狗寶寶四年前剛出生一個月,就被耀文買下並取名為“阿Boy”。一身白褐色的毛髮配上圓溜溜的大眼睛、乖巧的神情,深得全家人疼愛。

當下,高耀文想到阿Boy好比是自己的兒子,也應該為牠造福。於是,他毫不猶豫在募款卡上寫下阿Boy的名字,並對阿Boy說:

“阿Boy,你既然來到我家,我就以你的名字捐一千令吉,讓你也有機會做好事,希望將來你可以投胎做幫助人的慈濟人。”

◎ 牽出串串愛心

一位慈濟會員原本只打算捐一千元,結果,受到高耀文那分“捨”的感染,馬上捐出五千令吉。

在藥材店當店員三十多年的陳俐郿是慈濟會員,當她得知耀文為狗寶寶捐款的事後,不但自己領先捐了一千令吉,還積極地向人說慈濟、募靜思堂。

“反正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夠付出就要把握機會!”

陳俐郿與人分享時,不忘帶出狗寶寶的故事。聽的人感動之餘,更萌生起“狗寶寶都能做善事,更何況是人呢?”

於是,藥材店老闆的兒子、隔壁裁縫店的老闆也掏出一千令吉來捐,甚至在早市賣涼水的駱翠萍阿嬤也深受感動,即刻響應。

駱翠萍阿嬤每天左一籃右一袋的提著涼水和龜苓膏搭巴士到菜市場擺攤,每天只能賣出十多瓶的涼水和三十多小盒的龜苓膏。一瓶涼水一令吉兩角,一小盒龜苓膏一令吉五角;一個月所賺到的只有三百令吉左右,僅夠糊口。

“我每天早上六、七點就搭巴士來早市擺賣;中午賣完後就搭巴士回家;下午二三點開始煲涼水五六個鐘頭,然後就做龜苓膏,忙到晚上。”

省吃儉用過日子,但是,當阿嬤聽到陳俐郿說靜思堂募款的點點滴滴時,毫不考慮就捐一千令吉。

◎ 我還有能力付出

“感恩,感恩師兄給機會我做好事!”

二O一O年九月四日,當阿嬤將錢交給高耀文後,即眉開眼笑,真正感覺到有能力做善事的快樂。她毫不諱言,以前,自己的心一直處在鬱悶焦躁中,從來就不曾這麼開心過。

阿嬤感恩在心很苦的時候,認識了慈濟。自從兩年前每月捐十令吉做善事以後,她感受到自己並不是一個沒用的人,至少還有能力付出。

“看到慈濟人後,我的心開了,現在我什麼也不要想,每天要多做幾瓶涼水來賣,這樣,就可以捐多一點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說著說著,阿嬤看到認識的人經過,馬上拉著對方說慈濟。阿嬤捐錢捐得那麼歡喜,連志工也感染到她的喜悅,當下,耀文感動地對阿嬤說:有那麼多愛心護持的靜思堂將會是傳揚佛教的精神堡壘,也會是每一個人的心靈之家,而靜思堂的每一塊磚、每一根木、每一粒石頭都是一分分永不褪色的愛心,伴隨著靜思堂,永遠活在每個人的心中。

RW_KL20100904_03a_cyy RW_KL20100904_11a_cyy
賣涼茶和龜苓膏的駱翠萍阿嬤聽到靜思堂募款的點點滴滴時,毫不考慮就捐出一千令吉。【攝影:蔡雨鴦】
慈濟會員陳俐郿將感動化為行動,不但自己先捐了一千令吉,還積極向人說慈濟、籌募靜思堂建設基金。【攝影:蔡雨鴦】
RW_KL20100904_15a_cyy
志工高耀文帶動了不少人一起護持靜思堂建設。圖為裁縫店的老闆娘也願意捐出一千令吉。【攝影:蔡雨鴦】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隆靜思堂募款故事 狗寶寶助靜思堂牽出串串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