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菩提心要.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菩提心要.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8 February 2012

【分享會】葉秉倫學長與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有約

諸位敬愛的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

日安!

感恩能夠得到 師公上人首肯,得以邀請葉秉倫學長(誠琳)前來雪隆與慈青慈懿團隊分享。

getimg

在澳洲當律師時,葉秉倫突然驚覺「大好人生我在做什麼?」於是他放下一切毅然回台,加入慈濟海外賑災的行列,現在的他,每天生活中都有感動。

僅此誠邀大家一定要把握難得因緣,活動細節如下:

日期:3月4日(星期日)
時間:
心靈座談,(1pm報到) 1.30pm-3.00pm,雪隆分會三樓佛堂
對象:畢業慈青、在籍慈青幹部

2011年慈青十五周年慶,我們曾經嘗試邀約過秉倫學長過來分享,可是當時因緣不成熟。這次難得秉倫學長過來,懇請畢業慈青們不要錯過,過來參與哦。

請大家趕緊向慈青慈懿學長會/畢業慈青推動小組報名!

雪隆慈青慈懿學長會暨畢業慈青推動小組 感恩合十

——————————————————————————————————

慈濟海外賑災工作者 葉秉倫:甘願做,就不會計較得失

葉秉倫:甘願做,就不會計較得失

2004年底,菲律賓發生嚴重的土石流,這場災難讓數萬人無家可歸,更帶走1600人的生命;葉秉倫跟著慈濟基金會到當地,在土石流肆虐的災區待了一個月,從清掃、消毒、淨水、蓋組合屋,什麼工作都做,「當我把一瓶乾淨的水交到災民手上,當下那一份感動、一念心,是怎樣都拿不走的。」曾經是律師,轉任慈濟基金會擔任海外賑災工作的葉秉倫有感而發地說。

在此之前,葉秉倫還是個穿著Armani西裝、在澳洲布里斯本一間律師事務所的企業併購律師。那時他有自己的辦公室、秘書、百萬年薪,還有人人稱羨的律師頭銜,這一切都是他在昆士蘭大學法律系時的人生規畫,但是一個星期六早上,在公司加班的他從三十二樓望著窗外燦爛的澳洲陽光,一個念頭跳出來:「大好人生,我到底在做什麼?」

10歲移民澳洲的葉秉倫,大學一畢業便進入Allens Arthur Robinson事務所,24歲的人生一路順遂,但從公司落地窗往外看的那一刻,他發現未來的數十年都是可以預見的:一間更大的辦公室、一棟好房子,甚至有一輛保時捷。不過,回頭看看事業正在巔峰的老闆們,他們卻一點也不快樂。葉秉倫不禁問自己:「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是,還有什麼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做?」

現在不做,50歲會後悔

「如果我50歲生日那天早上醒過來時,看著天花板,我究竟對我的人生滿意?還是後悔?如果我現在給自己的答案是後悔,那我就該做出一些抉擇了。」葉秉倫回想當時的心情。因此,拿到律師執照五天後,他提出辭呈,下午便離開32樓的辦公室,不久後,他飛離了成長十多年的澳洲,回到台灣花蓮,在中央山脈下的慈濟基金會落腳,開始海外賑災的工作。

葉秉倫在學生時代就參與澳洲的慈濟青年服務社團,跟著慈青社,他探訪老人院、孤兒院等弱勢團體,在學習付出的過程中,他體會慈濟在全球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的重責大任,更體會到證嚴法師肩上的重擔。

畢業那一年,葉秉倫回花蓮參加慈青營隊,營隊結束後,證嚴法師問他:「你什麼時候要畢業?回來(花蓮)做事也是做事。」當下,葉秉倫在心中發下了大願,要回花蓮幫助更多的人。

但是在抉擇人生道路時,看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葉秉倫也曾在心裡為自己找藉口:「利用週末做好事就可以了!」或是「當律師也是服務社會的方法啊!」所幸當初證嚴法師一個叮嚀:「你要好好堅持自己。」讓他在掙扎時有了力量。

掉到一樓,看見全世界

而面對他人的質疑:「你這樣做不合邏輯吧!」葉秉倫只是說:「以前當律師時,同事都抱怨薪水不夠、工時太長,卻還是一直做下去,這才奇怪。後來我發現,當你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何時,過程應該是為了目標而鋪陳,這才真正合乎邏輯。」

回到花蓮工作,葉秉倫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沒有冷氣吹,薪水也掉到2萬8千元,週末還要當志工,問他有沒有後悔過?他搖了搖頭,因為跟著慈濟隊伍全球賑災看透透,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道路是對的。

三年多來,葉秉倫參加過菲律賓賑災、越南大型義診以及美國卡翠納風災的物資發放等活動。「以前在32樓可以看得很遠,但哪裡都去不了,現在在1樓上班,反而能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聽從了內心的熱情,現在葉秉倫的人生更開闊。

葉秉倫
26歲,現任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員
曾任Allens Arthur Robinson律師

Wednesday, 23 March 201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3 月26日播出 新青年 心曙光

慈青2010年耶誕節,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慈青,齊聚花蓮靜思堂,歡慶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十八歲的生日,並許下對這個時代的承諾。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黃姿殷:
要學習師姑師伯的精神,勇敢的踏出去向人介紹慈濟。


台灣慈青 黃帝瑋:
不管是學業或人際關係 其實挫折滿多的,「用一顆簡單的心去做複雜的事」,上人這句話陪伴著我一路走過來。

馬來西亞慈青學長 盧子康:
上人說:「帶大家走菩薩道,永不後悔」,我要向 上人學習,發願帶慈青們走菩薩道不後悔。

美國慈青 楊育儒:
我們不要害怕付出,也不要害怕承擔,因為唯有承擔,真正受益的才是你自己。

證嚴法師:
聽到他們的分享,真的好像看到了曙光,在這樣的地球,在現代的社會,我們真的是看到希望了,世界新時代的青年,在我們的慈濟世界裡,他們都是勇於承擔,他們人人都在發願,發願承擔慈濟的歷史使命。

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於1992年,證嚴法師期許這群年輕人,能秉持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啟發良知、發揮良能,成為現代青年。如今慈青社邁入第十九個年頭,遍布17個國家,從共修精進、社區關懷到響應環保、素食,甚至投入慈濟國際賑災,這群新時代的青年,是一道照亮社會的曙光,是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青春歲月不空過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 曹芹甄:
上人對慈青有三個期許:第一課餘做慈濟,第二在慈濟的團體裡,學習與人相處,調伏自我習氣,然後調整自己的心、觀念、想法等等,第三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 上人希望啟發大家的悲心,當一位覺有情的菩薩助人,所以在比較長的假期,花蓮就會辦營隊,讓慈青可以到醫院當志工,實際去付出, 上人常講慈濟的法門是力行,唯有去做了之後,有體會,才能將感動內化,內化之後才有辦法再繼續升起另一股力量、能量,然後再持續的一直做下去。

台灣大學慈青 嚴致孝:
時間管理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把持一個原則,努力做到 上人對慈青的第一個期許:在課餘時間做慈濟,當慈青社活動和課業兩者發生時間衝突時,我會先把課業做好,再去參加活動;當課業碰到困難或問題時,我就會去慈青社做志工,因為每次參加完之後,會很感動、很歡喜,讓我有動力繼續念書。

證嚴法師:
我對慈青的要求很嚴格,慈青不可以只是熱衷於活動,你們要守好自己的本分,行有餘力,才能投入活動,我要他們把時間從那一種的吃喝玩樂,出去飆舞、飆車的時間,好好利用在真正對人有利益的去付出,其他的就要盡自己的本分好好用功,希望大家要珍惜你們現在念書的機會,知識、智慧,是在學中與人群中得來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有休假的時候,多投入幫助弱勢團體,慈青菩薩們,未來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所以肩膀真的要好好地挑起來,要有愛心、要有勇猛心。

自愛知足重孝道downloaded (2)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會徽,象徵慈青心燈相傳,以清淨無染的大愛,成為校園內的清流,因此慈青也要遵守十戒,其中除了端正言行的規範,聲色柔和重孝道,也是上人的殷切叮嚀。

證嚴法師:
什麼樣的人最孝順父母?就是不讓父母操心,讓父母能以孩子為榮,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現在的年輕人「我」太大了,都說:「我已經有自主權了,不需要父母管。」凡事都是我、我、我,把自己看得很重,甚至還有孩子會對父母說:「你怎麼可以不尊重我!」這種話現在愈來愈常出現在年輕人的口中,都沒有想到做子女的,為什麼你不尊重父母,反而說父母不尊重你?這不都是天地顛倒嗎?這也都是因為「我」,這種的我執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有自主權,因此忽視父母心靈的感受,所以我們不能光為自己,盡自己所欲,讓父母操心,要先把自己放空,真正回顧於父母給的宏恩。


慈青證嚴法師常說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若能潔身自愛,不讓父母擔心,就是報親恩;懂得付出造福,回饋雙親,就是感謝父母恩,也是感謝眾生恩。

南榮技術學院慈青 劉俊言:
現在的年輕人上課睡覺,下課玩電玩或是有時候會約去旅遊之類,迷失了方向、目標,曾經我也是,周遭都一些抽煙、喝酒、嚼檳榔的朋友,回想起來會覺得以前很懵懂、很墮落,現在完全不一樣,每天很充實,參加慈青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很喜歡為大家服務,常常說付出才會有收穫,付出雖然身體會疲憊,但心靈是喜悅的。

證嚴法師:
現在的人知不知幸福啊?尤其是年輕人,所以他就會要求、要求,在他的心靈上一定要幸福,還要很圓滿,圓滿的這個圓,他是要畫多大的圓?實在是那種的圓,那個圈圈的範圍無窮無盡,少欲知足的人最幸福。

慈濟心血輪

證嚴法師:
我常常會感覺世間到底有沒有希望?希望在青年,這些青年能懂我的心嗎?但願大家能懂我的心,這一群,層層的青年人,如果能了解我的心,一層一層接棒傳承,這樣我們的社會才真的有希望。

慈青在證嚴法師諄諄教誨下,不論是當前就學的慈青,或是已畢業的慈青學長,這群時代年青人不負眾望,投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承擔佛心師志的使命,為慈濟世界注入心血輪。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 葉秉倫:
期待自己能夠再更快速成長,可以獨當一面挑起大樑,為志業做更多承擔。

花蓮慈濟小學學務主任 王佩茹:
我們那時候還傻傻的,但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得到 上人對這一批年輕人,有非常大的期待,慈濟的棒子就是要這樣代代相承下去,在慈青團體中,不管是對事情的看法、人生的價值觀也好,對我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依據,我們有責任把師姑師伯對我們的好以及 上人對我們的期待,傳給下一代。

證嚴法師:慈青
最近這幾年常常會聽到這句話:「上人,你的孩子回來了」,聽到這一句我就知道是我的慈青長大了,出社會、成家了,而且他們也都就業,回歸於慈濟慈誠或委員的系統裡,而且他們畢業以後還是繼續在聯繫,同時成立學長會,學長再帶著學弟妹們精進,在慈濟系統裡,不只是學佛,在學佛中還要把佛心貼上自己的心,所以叫做佛心;還要身體力行在人群中,所以叫做師志─行菩薩道,這都是慈青的使命!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粒粒很純真的果實,相信這每一粒的種子都能遍布在全球,每一粒都能成長為菩提大樹,全球菩提林立同根生,不就是全球最好的保護,這都是我們的期待。

2011/03/26

菩提心要:新青年 心曙光 (預告片)

文章轉載自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3 月26日播出 新青年 心曙光

師公上人對慈青孩子的殷殷期盼

Monday, 27 December 2010

《菩提心要》來不及 - 20101225

從2001年至今,證嚴法師在公開場合的開示中,總共有八百多場­提及,平均每年要提近百次,為何證嚴法師如此急切、不斷地強調「來不及」?

「來不及」這三個字,從2001年至今,證嚴法師在公開場合的開示中,總共有八百多場­提及,平均每年要提近百次,為何證嚴法師如此急切、不斷地強調「來不及」?

【器世間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我說來不及,就是感覺到已經這麼久了,放眼天下,有這麼多人,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把淨­化人心的聲音,很徹底的傳到每一個地方,讓人人能聽到,讓人人本具的愛心,能被啟動,­儘管我常常都說感恩,感恩跟我有緣,聽我說話,相信我,不惜一切投入付出、盡心盡力的­慈濟人,但是還有很多沒有啟發的,這種比率比起來實在是不成比例,所以我會說來不及了­,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假如人人的那分心、那分良知沒有被啟發出來,只要人­還在無知中,這個社會就會危機重重,所以我說來不及,我們的聲音太微弱了,看看天下,­天災、人禍,不斷不斷發生,什麼時候才能天下無災難?

二十一世紀至今才過十年,每年的天災人禍已是越來越嚴重,英國地球物理學家比爾麥奎爾­(Bill McGuire),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書《7年拯救地球》(Seven Years to Save The Planet),書中警告著:「人類只剩下7年時間拯救地球和人類自己。」他說:「從­現在到2015 年,如果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將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包括­戰爭、瘟疫、饑荒、乾旱、洪水、颶風等各種災難將席捲地球,使人類遭遇末日般的劫難。­」

如今我們已然邁入2011年,時間只剩下4年。

【心世界的來不及】

證嚴法師:
地球不斷在毀傷,是什麼讓它毀傷?是濁流。這個濁流是什麼樣的濁流?就是眾生心靈的濁­氣。眾生的心本來跟佛陀一樣,本性清淨而明亮,慈悲有智慧,因為人間社會有很多污染,­貪瞋癡慢疑,這些東西不斷地污染,社會的污染、人群的污染,這種濁氣,的確很令人擔心­,尤其是佛法裡面的五濁,見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劫濁等等,就是表示已經到達有­病的時候,所以我一直說來不及了,因為清流太微弱,濁氣,濁流像洶濤波湧一樣,一直湧­上來。

如果清流代表的是善的力量,濁流是惡的力量,試問善惡拔河,究竟哪一方會贏?
答案是:人多力量大的那一方會贏。

請問您選擇站在哪一邊?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發揮善的力量,讓「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慈濟人的來不及】

2010年十月,在慈濟宗門法脈的研習營圓緣開示中,證嚴法師明白向慈濟志業體同仁及­慈濟人要求,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法脈的傳承。

證嚴法師:
你我相聚在這個時候,師父也還在,我們一同投入慈濟,這都是我們的緣,雖然有緣相聚,­難免也會有別離,因為生命遲早都會過去,所以我自己也在做會過去的準備,因為人漸漸的­老邁,老邁難免就會有凋零的時刻,所以既然是老邁凋零,我就要做這樣的:我假如不在的­話,慈濟怎麼樣做下去呢?未來的慈濟,千年的事情,到底要如何傳?到了往後,我就看不­到了,既然未來看不到,我想要求及時能看得到,看看四大志業如何傳法脈,如何再承擔。

這段開示帶給慈濟人的心靈震撼難以言喻,在祈求 師父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的同時,慈濟人能夠做的,就是精進、再精進,承擔、再承擔,對­內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對外拉長情、擴大愛,共同為天下人群而付出。

本週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帶您深入體會【來不及】的迫切、無奈與不捨,期盼您能以行動將­【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本集精彩內容:
一、 器世間的來不及
二、 心世界的來不及
三、 慈濟人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