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授證.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授證. Show all posts

Sunday, 25 December 2011

2011全球慈青日 承擔使命責任

260-1 
十多年前的盧威程,料想不到自己竟然會成為一場大災難的救災要角,在賑災過程與經藏演繹中,感動許多不同宗教的外國人。圖:昆士蘭省洪患慈濟人展開救援,盧威程等人和獅子會會長討論災情。 (攝影者:江明光,地點:澳洲布里斯本,日期:2011/01/18)

2011年12月24日 何郁郁 楊美鳳

慈濟全球慈青日活動12月23日起至25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本次共計有13個國家地區,將近1300位海內外慈濟大專青年回臺參與。有別於其他年輕人趁著聖誕假期享樂狂歡的方式,這群學子選擇以一個單純信念,凝聚成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今年以「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帶動護生推動素食,營隊中藉由會務研討與分享,讓各地慈青彼此學習、觀摩如何帶動茹素。

因應素食是減碳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新加坡慈青努力推廣素食,不僅從自己節能減碳做起,也在各個大專院校宣導環保、做資源回收,帶動VERO「素食英雄」(Veggie Hero)活動,半年內勸素1萬5千餐,並募得243位年輕人加入VERO行列。

澳洲墨爾本慈青自從2009年開始,每月兩次挨家挨戶推廣電池回收,至今超過八百家住宅響應電池回收,兩年內回收超過五百公斤電池(大約兩萬顆電池),避免十三億公升水被污染。

在世紀災難中成長 學長分享精進行


營隊的口號呼應:「來不及嗎?」、「趕得上!」,全體工作人員喊出對世界付出的渴望。

2011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40位承擔工作人員的慈青夥伴與學長學姊於12月20日提早進駐花蓮靜思堂,開始為接下來的營隊籌備。雖然活動準備工作繁雜又緊湊,但在工作人員相見歡中,領隊林冠瑋期許團隊化壓力為精進力,運用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四物湯來發揮良能,傳承慈濟法脈宗門。藉由營隊凝聚共識,希望能夠帶動慈青幹部們發心傳承,而承擔營隊工作的慈青夥伴也能吸取法水,回到僑居地推動會務。

來自澳洲的盧威程學長,人人暱稱「滷蛋」,自稱是一個問題多多,又很奇怪的人。車輪餅、酥皮濃湯與巧克力棒是他熱愛的點心,卻因為省錢而十幾年來不曾買過。但是,十多年來,每逢歲末,他總是買了聖誕節旺季的昂貴機票,準時抵達花蓮參加海外慈青營隊,為了是要傳承慈濟的法脈。

滷蛋學長分享,與身旁的「老」夥伴在十年多的時間,從小慈青成長為澳洲昆士蘭省水患與「無量義經演繹」的全程籌劃者。如今回想,十多年前的他們,絕對料想不到自己竟然會從青澀的慈青,成為一場大災難的救災要角,在賑災過程與經藏演繹中,感動許多不同宗教的外國人。

合和互協勤帶動 要當慈青的榮耀

善與惡的拔河,人多的一方會獲勝。目前,全世界人口不到0.015%是慈濟人。善的一方,需要人人擁有勇氣與毅力,就像小麻雀奮力用自己的翅膀灑水撲滅森林大火,雖然看似自不量力,還是盡力付出,選擇做對的事情。盧威程希望在十年後,「不論世界有沒有因慈濟人的努力而改變,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的對自己說,我們有盡力付出過!」「盡心盡力永不後悔」是盧威程承擔慈濟事的座右銘。最後,盧威程以慈濟基金會宗教處謝景貴主任的一句話期許工作人員:「如果有一天,你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苦難蒼生,那就是慈青的榮耀!」

知心相契時刻,澳洲慈青邱昕嵐分享年少時期喜歡玩樂,被父母帶進慈少班,當時也不敢告訴朋友回花蓮參加營隊。歷經快十年的時間,她終究還是找到回家的路。由於滷蛋學長的邀約參與布里斯本團隊演繹《無量義經》,

邱昕嵐因接觸經文而對慈濟與佛法有很深的感觸,進一步找到勇氣承擔明年黃金海岸總幹事,可見當初滷蛋學長傳承的新芽,已經茁壯並開始結成果實。

澳洲布里斯本的學長學姊用心帶動團隊,許多當地的慈青都深受一股合心的力量感動,布里斯本夥伴高敬堯這次承擔隊輔,期望學習滷蛋學長的精神,在陪伴組員的過程中撒播種子,讓種子發芽,十年後也能有傳承的力量。另一位來自布里斯本的林華妍也因為學長學姊的身教與真誠不間斷的關懷,排除困難提起勇氣毅力往前走,她發願在承擔總幹事完的明年,開始參加培訓。

慈青在代代傳承中承擔時代青年的使命,發願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樑。證嚴上人期許慈青「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務求慈青們從內到外,學習當一位讓人心生歡喜的年輕典範。目前,全球18個國家地區有六千多名慈青;這群慈青不僅擁有學識專業能力,更有愛心、感恩心與對地球的責任心。

261   262
新加坡慈青們組成「素食英雄」(Veggie Hero,Vero),向民眾宣導素食護地球。
 
311東日本震災,慈濟賑災團於岩手縣進行慰問金(見舞金)發放。日本慈青長堀克哉(左)等人合力將器材等搬上賑災車。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全球慈青日 承擔使命責任

Tuesday, 11 October 2011

堅守慈青十五年 燕子歸來歡喜聚

JY_KL20111008_016a_jh 
中南馬暨東馬慈青走過十五年,如今慈青種子在三十七所大專院校萌芽。【攝影:鄭錦輝】

週六,2011年 10月 08日 【雪隆八打靈報導】

馬來西亞中南馬暨東馬“慈青十五週年晚會”集聚了五百七十八人,其中有三百四十六名是畢業慈青。大家滿懷著“回家真好”的心情與慈濟家人團聚!《水懺》之〈懺悔煩惱障〉等曲目演繹,是七十位畢業慈青重返慈濟的其中一個發揮舞台。


二O一一年十月八日,於八打靈再也育才華小禮堂舉辦的“慈青(註)十五周年晚會”,出席者除了有歷屆畢業與在籍慈青,也邀請現任和前任大專院校的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註)回來團聚。一個個畢業慈青不但褪去了大學時的青澀,更有人攜家帶眷,一見許久不見的慈青夥伴,大家紛紛把握機會互相問候並聊起近況,場面好不熱鬧!

從一九九七年迄今,中南馬暨東馬共有三十七所大專有慈濟青年的種子。當晚的“相見歡”環節,司儀介紹一所所大專內慈青組織的陸續誕生,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當大家看見從當初的幾個慈青組織增長至今日的三十七所大專都有慈青的菩提苗,激動且興奮地拍掌及揮手致意。

◎ 慈青種子萌芽

“當初只是一個單純想法,想要把好的事情跟更多人分享。”中南馬暨東馬第一批慈青謝倩儀上台分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和另一個慈青每到週末都會騎著機車,兩個女孩就這樣從八打靈到莎阿南的慈濟會所,造冊建檔,並討論如何策劃活動吸引年輕人加入。其間的艱辛,不為外人知。

一九九五年,倩儀參加由檳城慈濟主辦的“第一屆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營”,從而了解慈濟團體。由於雪隆兩地是聚集最多大專院校的地區,接引更多年輕學子參加慈濟是她的理想。因此,她積極在雪蘭莪找尋聯繫慈濟的管道。

一九九七年一月,當時是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的劉濟雨及簡慈露夫婦伸出觸角,首次踏入國民大學的學生宿舍,為幾位大專生介紹慈濟,這歷史性的接觸,掀開了中南馬慈青緣起的篇章。

“當時跟師姑師伯進入校園舉辦茶會,學長們極力構思年輕人喜歡的活動,懿德爸爸媽媽就很關心我們,也帶給我們很多愛心餐點飲料,更重要的是,他們傳承了慈濟理念。”

如今看見慈青隊伍浩蕩長,倩儀心裡有著感動和激動:“參加慈青是生命中很美好的事!這麼多年以來,慈濟已活在我們的生命裡;無論是在家庭、事業,都落實慈濟理念 。所以,我在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底線,就是慈濟的價值,還有謹記上人的教誨。”
◎ 當螞蟻雄兵 幫上人扛大餅

人稱“麗珠媽媽”的慈濟委員陳麗珠抵達會場,一個個畢業慈青先後上前給予擁抱,她也緊緊地擁著這些年輕的孩子,輕輕問候:“孩子啊,你還好嗎?”對大家深切的關心不減。

“麗珠媽媽”是陪伴慈青十年的懿德媽媽,她生疏的用手機簡訊一一呼籲畢業慈青歸來聚;用剛學會的“面子書”貼上慈青舊照作號召;還精心準備了小食,帶到會場去給大家享用,陳麗珠盼見到歷屆的慈青都能出現在眼前。

陪伴十年,如今一顆顆小幼苗茁壯成長,不管是回歸慈濟志業體當職工或志工,大家同心同志承擔志業的使命,延續慈濟法脈。麗珠心裡有無限的感動及歡喜,哽咽地作殷殷叮嚀:

“上人曾比喻自己是須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在喊救命,呼聲如此微弱。你們忍心讓上人那麼辛苦嗎?好不好讓我們結合群體力量,一起來當螞蟻雄兵,幫上人扛起大餅呢?”麗珠媽媽語重心長對大家呼喚,台下齊口同聲說“好!”

“大家還好嗎?”這是第一屆博特拉大學慈青黃章威學長,親切地在問候學弟妹們“十五年的今天多出一倍的人數,細想之下,還有很多夥伴還沒有回來……”

得知有一些已經離隊的畢業慈青,章威心裡惋惜之餘,也知道有人其實想回來,但是欠缺一股推動的力量。他說:“曾經我們和慈濟結下這麼深的緣,用心付出的感覺是不會那麼容易割捨的。他們忙碌地為事業、家庭奔波,是需要夥伴們在適當時候把他們牽引進來。我希望有更多的‘老慈青’挺身而出,把大家“愛”回來。”章威以自己曾經在二OO六年期間跟慈濟脫節的經歷來說,那時候的他感到生命有一種缺失。

“當有一段時間沒有參加慈濟時,我會害怕去接觸慈濟人。我想現在的他們,尤其是十年沒有回來,那分擔憂卻又期盼的心,跟當初的我是一樣的。”章威說,慈青十五年來有上千人,接引回來的過程需要耐心,只要他們願意在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人人加一把勁,一定可以看到成果!

◎ 《記一段緣》的美好回憶

“離去的腳步無論有多遠,都不會忘記曾許下的諾言,因為慈濟的種子已經耕在心田……”《記一段緣》由眾多已受證為慈誠委員的畢業慈青攜手呈獻,懿德媽媽魏碧華感動不在話下。

五年前,魏碧華從陳麗珠手中接棒成為懿德媽媽,讓她在懵懵懂懂學習如何當一個眾人的“媽媽”:“慈青是社會的棟樑,把愛自己孩子的心,化作愛普天下的孩子,這一路上要感恩陪伴我的慈青學長姊,讓我學到很多,因為常跟年輕人在一起,也讓自己變得更年輕。”

《記一段緣》同樣地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台下的博特拉大學一群草創期的畢業慈青,也隨台上的手語隊比劃,咀嚼著這一首耳熟能詳的歌詞。匯集當初一人一點概念,黃惠婉學姊把歌詞曲填出來,編寫慈青傳承和對上人堅守的諾言。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容易被花花世界影響的人,可是在慈濟這幾年,有人會提醒我生命的單純和本質的意義與價值,讓我可以踏實地生活。剛開始參加慈青活動時,會覺得它比較沉悶,唱的慈濟歌曲也很古舊;可是漸漸地我卻發現,慈濟最可貴的精神在於它一直在提醒,讓我會回頭看看父母,想想自己做人的本分,要腳踏實地。”

黃惠婉繼續說:“當人都在追求很不實在的東西時,上人的一句話會敲醒我,其實我們做人就是要安安分分,不會為這個世界製造太多問題。我一直很相信善的力量會帶動很多人,需要眾志成城來成就一件事!”

◎ 守著初發心

從美國畢業回馬的李尤寧,剛踏入社會工作;短短一個月就面對了許多考驗,尤其是同事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自己更需要去調整。“同事每次出差都會申請公款,而我就不計較這一些,還告訴他們不能貪,同事們卻覺得我很傻、很天真。”

“從參與《水懺》演繹到現在,我一直都很感動!在這個與商業利益掛鉤的社會,我很佩服學長姊仍能‘守之不動’;他們在這十五年來一直為眾生付出,為別人著想,並沒有追求地位、錢財和名利。如此堅定的學長學姊是我學習的榜樣!”

上人說,發心容易,恆心難。當尤寧要持之以恆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考驗,要顧好自己的心才能去影響別人。尤寧開心地分享道:“很感恩自己有幸參與慈濟,如果沒有接觸到善知識,不曉得自己會變得怎麼樣。”

現任台灣慈濟基金會同仁的許秀愛是博特拉大學畢業慈青。在她回馬辦簽證時,把握因緣參加慈青十五週年而延遲一天返台。

“因緣真的很殊勝,可以和很久不見的慈青夥伴一起見面。”

看見大家追隨證嚴上人的那一分心及熱情依然,再度燃燒了畢業慈青們當初的那一分熱情,找回當時的初發心。許秀愛看在眼裡,心裡感覺無比法喜及欣慰,“在生命中,我們的人生價值不能只有工作,還要去做一些利益社會的事,讓生命更開闊。”

許秀愛感恩當初能夠接觸到慈青,十多年來心寬念純地想跟著上人,一路走來最終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感恩就是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沙巴大學慈青超過二十五人從新馬各地前來出席晚會。“今年的十五週年,我們能夠聚在一塊,但我們不知道是否還能出席下一個十五週年的聚會,所以要好好把握。”畢業於一九九五年的李建文學長說出心聲。

今年,三位沙巴大學畢業慈青將回台受證成為慈誠委員:其中梁寶珠於二OO五年畢業後回關丹家鄉,積極參加慈濟,也帶動彭亨大學慈青,還有目前在吉隆坡的劉秀燕及從新加坡的廖婕瑩不約而同地說:“因緣具足了,就要回台給上人授證”。

十五年的歲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畢業慈青,亦接引了一群接一群有心的慈青;不變的是你我曾許下的誓言。畢業慈青召集人張傳溢表示:“這一次晚會結束後,我們希望能夠在一個月內成立畢業慈青組,讓大家不再‘掉隊’。此外,也希望在明年七月的‘全球慈青日’能夠帶一百位畢業慈青回台見師公上人,告訴上人說‘您的孩子回來了!’”

(資料來源: 劉秋玲、黎紹斌、郭美玲、顏倩妮)

JY_KL20111008_008a_jh   JY_KL20111008_010a_tpf
“慈青十五周年慶晚會”以自助餐款待,出席者除了有歷屆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也邀請現任和前任大專院校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回來團聚。【攝影:鄭錦輝】
 
畢業慈青紛紛歸來,見到熟悉的夥伴,喜泣而擁抱,彼此在當下互相勉勵。【攝影:覃平福】
 
 
JY_KL20111008_004a_lrq
JY_KL20111008_002a_wzk
褪去了大學時的青澀,有人攜家帶眷,歡喜地互相問候。【攝影:黎日泉】
早期慈青謝倩儀(左起)、黃章威,首個十年陪伴慈青的懿德媽媽陳麗珠及現任懿德媽媽魏碧華,在司儀郭思慧(右)的帶動下與眾分享心路歷程。【攝影:萬志坤】
     
JY_KL20111008_019a_pyz   JY_KL20111008_017a_lrq
七十名畢業慈青呈獻《水懺》之〈懺悔煩惱障〉、〈改往並修來〉等曲目。【攝影:彭宜焯】
 
由眾多已受證為慈誠委員的畢業慈青攜手呈獻《記一段緣》,歌詞的涵義深厚,讓台下的人重溫歲月的印記。【攝影:黎日泉】
     
JY_KL20111008_018a_lrq    
博特拉大學歷屆的畢業慈青久別重逢,大家努力拼湊著當年共有的回憶。圖為黃章威學長的小孩唱著慈濟歌、比手語,在旁人人難掩心中的喜悅!【攝影:黎日泉】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堅守慈青十五年 燕子歸來歡喜聚

 

Thursday, 23 December 2010

『菩薩身影』憶捨身菩薩——李彩蘭師姊

◎ 雪隆/何彥燕(懿彥)

來不及說再見,心里雖然難過不舍,但一想到您已成為捨身菩薩,我就提醒自己把心裡面的悲傷轉化成祝福。

憶起與您短暫的緣分,讓我心存感恩。感恩有機會和您結上那尾班車的緣分,您讓我的感覺就是很善良、單純,有著沖勁、發心力願的菩薩。

您在營隊時分享您加入慈濟的歡喜、承擔及成長,回到心靈故鄉的喜悅,雀躍地分享著被上人受證的心情,展望著回來馬來西亞發心力願的承擔。

想起營隊的最后一天早上,您身體不適,大家手忙腳亂的照顧和關心您,也幫忙收拾好您的行李,可是因為課程還在進行,我們只好托大隊輔代照顧您。

第一節課過了,你沒來;我們一直等一直等,您都沒出現,大家心裡很擔憂,您到底怎麽了?早上的靜思精舍尋根,有位夥伴還在提起您一定很想回到靜思精舍。到了下午我們才知曉您進了醫院,而且動了手術,我們想應該沒什麽大礙,大家也抱著稍微安心的心搭上飛機回馬。

回來的這段日子雖然忙碌,每天早上起來禮佛三拜的時候都為您祈願,每晚還是不忘為您獻上祝福。每每想到您,都希望您好好地,希望您趕快回來和我們一起精進。

但是到十二月十五日的早上,聽到了您情況惡化,陸陸續續從台灣傳來了很多關於您信息,我的心情也跟著上上下下,錯愕的心真的很難接受,一個可以動、可以笑,活動自如的人,怎麽一霎那就不見了,讓我內心的撞擊很大。

一直到了聽到您的師兄決定幫您完成遺願,捐贈器官的那天早上,同一時聽著上人前天的開示,心裡覺得很悲痛,眼淚也不聽使喚的留下來了。事后同仁夥伴告訴我:要把眼淚收起,我們要化成祝福讓您成為大捨菩薩的心願,因為前一晚您的檢驗沒通過,我們祈求著您的心願可以達成。

您的發心,讓您的願都能圓滿,但願您就如您的法號——慈康,健健康康地再回到菩薩道來。

您是我們的老師,因為您帶給了我太多震撼的生命教育,這也是我離無常最接近的一次 ,我會永遠把您帶給我的教示永遠記在心頭,精進不懈地行走在慈濟菩薩道上。

感恩與祝福您,大捨菩薩!

備註:筆者在受證營隊時與彩蘭師姊同組,這一則是筆者想對師姊說的心裡話。感恩師姊這位捨身菩薩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命的震撼教育。

菩薩身影 - 李彩蘭師姐拓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菩薩身影』對『無常』的體悟

◎ 雪隆/林惠佳(懿嘉)

好好的一個人,沒有任何癥狀,就突然暈眩腦充血,意識不清醒~給惠佳的震撼,何其之大……

2010年12月7日, 上人為一千多位來自海外的弟子授證,營隊也接近落幕。2010年12月8日,營隊的最後一天,對身為行政同仁的惠佳而言,心情是放松的,該處理的都處理了,該協助的都協助的,今天應該可以好好地享受最後一天上課的滋味。

早上七點十分左右, 上人剛開示不久,惠佳的手機響了,心想“又有什么事情漏了處理?”,拿起電話,不認識的電話號碼,接起電話,電話裡傳來的聲音“惠佳師姊,您可以出來一下嗎?有些事情想要和您溝通。” 掛了電話,走出講經堂,找不到人,回電給打電話來的師兄。師兄告知,馬來西亞有位師姊被送入慈院的急診室,需要過去一趟。當下,不知哪里來的力量,讓惠佳沒有緊張的心情,還可以很清醒鎮定地帶了緊急聯絡人的資料一同前往。

到了醫院,師姑需要緊急動一個手術,將腦室裡的積血輸出。動腦部手術?!這不是很大的一個手術?!動手術,由於親屬不在身邊,需要兩位法親來為師姑簽手術同意書,就這樣,走進了ICU,為師姑簽了手術同意書。蘇主任的解釋,安了惠佳的心~ 手術前,身邊的護理師說,不能讓師姑昏睡,所以要不斷和師姑說話。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還真的不知道要說什么,不過還是很努力和師姑說話。師姑的意識沒有很清楚,也多次昏睡,所以和師姑說話,要很大聲,也壓迫輕拍師姑,讓師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除了問師姑記不記得惠佳,和記不記得自己剛授證,師姑點頭說嗯以外,其他的問題,師姑都記不得了。

兩度師姑從昏睡中醒來,說了同樣一句話“double storey的屋子太窄,放不下車”,當下惠佳被師姑的這句話震撼了一下。為什么師姑在意識不清醒的情況下會說這樣的一句話?是人的八識田嗎?想起地藏經裡頭寫的,人在往生時候會跟著自己的八識田去。那人在意識不清醒的時候,是否也是這樣?當下升起警惕的心,想起 上人說的,不要執著於任何事情,一定要顧好自己的心念。一定要在自己的八識田中,種下慈濟善的種子,萬一意識不清醒,都還記得慈濟。

回到馬來西亞,知道師姑已經醒了,也比較安心了。

一星期後,師姑再次動手術。雪隆分會慈青學長2010年度最後一次共修會後,來到一樓辦公室,佩琪說,師姑的情況緊急,需要安排家屬都盡速前往臺灣,當下體會到的,又是另一個無常。原以為一切如常,師姑不久後就可以回到馬來西亞了,又在自己的心放松下來的那一刻出現無常了,深深地懺悔自己沒有每一時每一刻戒慎虔誠。當晚,努力地溝通,希望師姑的家人可以順順利利飛去臺灣。也做了從來都沒有做過的事,拜了108拜,每一拜,虔誠祈求師姑平安回來馬來西亞做慈濟,這樣一拜,內心是多么的清凈,對虔誠有了另一番的體會。

隔天,在機場東奔西跑,處理著機票事宜,心中沒有忘記一直默默祈禱,一定要讓家屬們都成功飛往臺灣。

幾天過去了,師姑的情況并沒有好轉, 上人行腳回來了。這一天, 上人開示到師姑,請師姑要放心、放下,更安排了家師兄陳先生前往拜見 上人。因緣不可思議,因為授證提前一天,彩蘭師姑才圓滿了授證的心愿。 上人更請師兄要放下、要安下心,要顧好自己的身體。師兄更答應 上人要做 上人的好弟子,不讓 上人擔心,要承擔起彩蘭師姊最愛的慈濟志業,為師姊做她想做的慈濟事。看到這裡,眼淚不自覺地往下流,是感動的。到底是什么因緣,成就了這一切?

今天早上,得知師姑家師兄答應讓師姑舍身器捐,可是昨晚的測試沒有通過,心中默默祈求,祈求師姑今天的測試可以順順利利,圓師姑成為舍身菩薩的願。更在今天早上恭聽20101220的人間菩提時,看到了師姑在ICU的畫面,看到了自己就在ICU裡師姑身邊,腦海裡回蕩起12月8日的一切一切,心中莫名地感到難過,差點流下淚水,但是告訴自己,要祝福師姑,要明白這就是因緣,所以不能哭。人生就是那么無常,前前後後不到一個月的經歷,卻好像經歷了好久好久,每一天都活在虔誠及感恩的心念中,有什么突發狀況,都全心全意配合,使命必達!

整理著師姑的照片、看著師姑的照片,想著自己的心情、想象著家屬們的心情,似乎可以體會,卻不能掉入悲傷中,多么的感恩家屬們,成就師姑的菩薩願。

很感恩師姑示現無常的人生,讓惠佳全全參與在其中。從這次的體悟,讓惠佳更懂得把握當下,讓惠佳體會很多很多,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現在這個當下要把握,更要把握每一個當下去兌現自己曾經發的願。這一趟授證,發了什么心?立了什么願?~踏踏實實把握當下,做好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認真對待每一件交代給惠佳的責任與使命,相信不管事有多大,都可以以願力去完成,更期許,不管事有多小,自己依然虔誠及感恩地去完成。

人生沒有擁有權,只有使用權,願自己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每一件托付在自己身上的責任,不管是什么責任,自己都願意去完成,不要讓自己錯過可以付出結善緣的機會。

 

菩薩身影 - 李彩蘭師姐捨身器捐

『菩薩身影』馬來西亞李彩蘭師姊家屬精舍行

週一 ,2010年 12月 20日 【醫發處曾慶方師姊/台灣報導】

20101222_thumb1

馬來西亞李彩蘭師姊的牽手陳先生,在林媽媽慈聯師姊、顏惠美師姊、馬來西亞江慈伶(月媚)師姊、與二位家鄉的好友陪伴下,帶著三個孩子到精舍拜見  上人。
陳先生見到上人頂禮之後,長跪不起,上人親自向前扶起,並細數自12月7日為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授證之後必須外出行腳的心情。在家鄉開貨運行,有一百多位員工的陳先生,聽聞上人感同身受,句句關心,數度痛哭發抖。

上人言及自己也覺得因緣不可思議,往年為海外慈濟人授證,都是在最後一天圓緣的下午舉行,這一次卻因為大愛臺董事會安排在8日下午,所以才提前一天為大家授證。但就這樣因緣湊巧,吉隆坡分會的李彩蘭師姊7日歡喜受證之後,第二天一早就因為頭痛,緊急送至慈院檢查後,立刻開刀安置引流管引出腦內出血。若是按照往年的慣例在營隊最後一天舉行,師姊就來不及參加受證,師姊圓滿心願入慈濟門之後,發生這樣的狀況,誰也無法預料。

上人說,8日出門時,執行長與副院長就報告李師姊的狀況,讓他心裡牽掛著,每到一處,上人就請精舍師父電話詢問師姊的狀況如何?一路上聽到報告,狀況穩定了,清醒了,師兄趕來花蓮照顧了,也比較安心,但醫療團隊檢查之後回報,建議師姊還是要做腦血管栓塞手術,因為李師姊有二個腦血管瘤,還伴隨著複雜的動靜脈畸形,若不處理,隨時都有危險。沒想到15日下午完成血管栓塞手術幾個小時後,彩蘭師姊狀況就突然急轉直下,昏迷不醒,讓上人很擔心。上人說,這種狀況,任誰都會覺得很突然。上人理解師兄「很難接受」的心情,但還是鼓勵師兄要堅強。

上人提到行腳到高雄時,剛好15日發生空軍官校T34教練機失事意外,第二天12月16日,殉職學員劉哲宏的家人在高雄慈濟人的陪伴下,來到靜思堂。劉先生的雙親是慈濟會員,獨子劉先生是在爸爸一而再、在而三的鼓勵下,才前去報考飛官。劉先生的父親不能原諒自己,因為是他鼓勵孩子去報考,考上之後,又鼓勵孩子去就職,孩子很聽話,雖然不是自己的興趣,還是去當飛官,雙親沒有想到,才第三次飛行訓練就發生意外而往生。上人不捨安慰雙親,如果孩子的緣就是這麼短,就算走在路上,躺在家裡睡覺,也都可能就這樣離開我們,希望雙親要安下心,祝福孩子;但悲傷的父母還是哭泣落淚難捨喪子之痛。隔天,慈濟人也陪伴飛官教師牛鵬育的太太和孩子來見上人;太太表達,先生才50歲,很疼愛家人,牛先生平日都在靈鷲山學佛,人非常好,竟然發生意外,讓家人非常不捨。

上人又提及豐原張寶桂師姊,10月參與活動後,在回程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原本緊急送到苗栗某家醫院搶救,但因為傷勢嚴重又再轉送臺中慈濟醫院搶救,當時病況危急,有生命危險,先生江春金師兄也是慈濟人,江師兄跟上人說,他會為師姊祈福,但若是萬一不幸,就要讓師姊發揮大用,回到花蓮慈大做大體老師,培育良醫。二個月後,這次上人行腳到臺中慈院,遠遠就看到有病人坐在輪椅上等候,走近看見是江師兄推著寶桂師姊,師姊雖然還不能講話,但會以點頭回應上人的問話。

陪同孩子從馬來西亞趕來花蓮,李師姊的協力組長江月媚師姊告訴上人,彩蘭師姊進入慈濟才短短四年,從當會員,到參與環保得歡喜心,一直都非常認同慈濟理念,進而參加委員培訓,也因為師姊非常優秀,還在培訓就承擔起協力副組長的重任,也承諾受證後,明年要出任互愛組長。對陳師兄來說,平日師姊不但打理家,照顧三個孩子,還幫忙公司業務,一家人都很依賴她,平日有時會喊頭疼,她就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也曾經到醫院檢查,但查不出確切病症,這次突生嚴重病痛,讓家人心疼不已。

上人慈悲,言及一路上掛心著弟子狀況,很想去探望,但前一天結束行腳,太晚回到精舍,沒有辦法去看師姊。大家都在祝福彩蘭師姊,醫療團隊也會盡最大的努力,但是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心裡要有「萬一」的準備,希望師兄要放下、要安下心,要顧好自己的身體。

陳師兄答應上人,要做上人的好弟子,不讓上人擔心,要承擔起彩蘭師姊最愛的慈濟志業,為師姊做她想做的慈濟事。也答應上人,會在花蓮慈院接受健康檢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李彩蘭師姊–大愛遺人間

影片轉載自大愛電視 -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7842

『志工早會』慈悲喜捨 人生精緻豐富

20101222 
回顧彩蘭的一生,上人讚歎她的精進與美善,「她是家裡的好太太好媽媽,是賢妻良母,來時盡本分,真的是美善人生;走入慈濟了以後,不但沒有放下照料家庭的責任,也更加把握時間,不讓時間空過,不論是醫療志工或者是老人院關懷她都不缺席……在慈濟人的眼中,她真的是一位人間菩薩,是這麼完美的善女人,她一生所要求的一個心願,就是回來受證……」

週三 ,2010年 12月 22日 【慈濟基金會/台灣報導】

【證嚴上人12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佛說:『無業不來人間』,因緣盡了,愛別離、難割捨啊!這都是人生的寫照。人間啊,苦偏多,不管是生命長或短,有的人生命很長,可是事事不如人意,心靈障礙,造成了一生中的災難,是苦啊;有的人財名都富有,可是所求不足,心靈遺憾偏多,同樣也是苦,這都是業,所以佛陀說『無業不來人間』,因為過去的因緣業力來到人間。」

證嚴上人今日志工早會上,感嘆人生總有因緣業盡的時候,雖然愛別離苦,令人不捨,但更重要的是,人生活在世上時,是否能有精緻豐富的人生。

上人說,「我們的人生如何才能很精緻?有慈心的人時時都會在人間造福;有悲心的人不忍眾生受苦而拔苦難;同時菩薩是用喜心,歡喜的心,智慧娛樂人間;捨心就是智慧解脫,這都是人生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都能夠做得到,這都是很精緻人生。」

以精緻的人生把握生命,即使生命有盡,捨掉了這娑婆堪忍的世界時,也能清淨自在,「不管生命是長或是短,但願我們的人生最後就是喜捨娑婆苦,願得清淨樂,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目標。」

千里皈依善無瑕   生命圓滿最上乘

將近半個月來始終讓上人掛心的李彩蘭師姊,在醫護團隊的努力搶救下,病情依然無法好轉,在家人同意後,以器官捐贈遺愛人間。這段期間以來,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慈濟人一直為她祈禱,醫護團隊也全力照護,雖然穩定了彩蘭的腦出血,但由於先天性的血管畸形瘤,在遺憾中,師姊還是離開人間。

回顧彩蘭的一生,上人讚歎她的精進與美善,「她是家裡的好太太好媽媽,是賢妻良母,來時盡本分,真的是美善人生;走入慈濟了以後,不但沒有放下照料家庭的責任,也更加把握時間,不讓時間空過,不論是醫療志工或者是老人院關懷她都不缺席……在慈濟人的眼中,她真的是一位人間菩薩,是這麼完美的善女人,她一生所要求的一個心願,就是回來受證……」

上人為了行腳,特別提前一日為海外慈濟人授證,而就在上人授證後的隔一天,彩蘭即病發昏迷,上人行腳一路上掛心彩蘭,彩蘭也似乎等著上人回來。返花後上人前往病房探望,彩蘭張著雙眼,默默地聽著上人說話……

「我覺得這位弟子真的是善解人意,我到了加護病房,醫師跟我說,她就是維持這樣,沒想到我去看了以後,我跟她聊聊天,『妳已經受證,師父已經提前為妳授證……』就這樣跟她聊聊天。我們心裡都知道,人生啊!能這樣的無痛苦的情況下解脫也是福,雖然家屬難捨、法親難捨,但對她來說已是了無遺憾……」

最終在家屬不捨的心情中,仍能同意捐出器官,造福無數的家庭,來自千里之外的她能造福台灣的患者,此不可思議的因緣,源自彩蘭和家屬的大愛。「雖然醫護團隊是那樣盡心力的搶救照顧,這麼多人為她祈禱,但是生命長短半分由不得人,這就是佛陀常常在提起人生苦難偏多!」

菩薩道上續因緣   人生劇本莫空白

此次上人行腳高雄時,歲末祝福的故事裡也有一則感人的真實人生。陳新銀師兄二十多歲因職場的意外而失去右手手掌,他為了不讓母親難過,打起精神,常常帶著母親出外散步,一次,看到慈濟的環保站,於是和母親投入環保,雖然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非常精進地投入,並一心一志期待能接引兄弟走入慈濟。令人惋惜的是,歷經見習與培訓後,2008年終在即將受證前,癌末病危陷入昏迷,一直企盼能接受上人親自授證的陳新銀師兄,最後在宗教處與當地慈濟人的祝福下,病榻上為他致上委員證與皈依證。

陳新銀師兄的離去,也接引了弟弟走入慈濟,此次歲末祝福的短劇中,弟弟親飾自己的身分,他在舞台上不斷拭淚,母親也參與演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劇中重現陳新銀要弟弟與家人不要離開慈濟,要家人為他圓這個願……

「他來人間才四十一年,二十多歲就失掉一隻手掌,那樣的低沉的心情,直到遇到慈濟人生才要重新振作,無奈生命苦短,總之,雖然我沒有親自為他……我也是很不捨,已經兩年兩個月的時間,還是慈濟人不捨……」

慈心造福悲心拔苦 喜心智樂捨心慧解

不論是高雄陳新銀師兄或吉隆坡李彩蘭師姊,雖然人生短暫但卻精緻美善。「就如彩蘭,可是她的人生很精要,我們還是為她祝福,她已經做到『慈心造福,悲心拔苦,喜心智樂,捨心慧解』。但願她喜捨娑婆苦,願得清淨樂,希望這娑婆世界的苦,她捨掉了,她清清淨淨地再來人間行入菩薩道……」

「萬般的不捨也要捨,轉悲為虔誠的祈禱啊,真的很感恩,多少家庭因為她而幸福,她的捨心助人,真的很難得!」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

慈心造福清淨樂

Saturday, 11 December 2010

海外培訓志工 返心靈故鄉

180 
一千多位海外慈濟志工,12月4日開始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五天四夜營隊活動。圖為此次課程地點:二樓講經堂。(攝影/高雄人文真善美李黎鐘)

週六,2010年 12月 4日 【陳怡君/花蓮報導】

佛教慈濟基金會「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2月4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開營典禮,全球五大洲、23個國家與地區,一千一百多位海外慈濟志工回台參與五天四夜營隊。證嚴法師將親手致贈福慧紅包給每位慈濟委員慈誠。8日圓緣返回各國後,繼續推動大愛與關懷。

一千多人將接受證嚴法師的祝福
五天四夜的研習會中,安排有四大志業課程讓志工更加深入慈濟的精神理念之外,並希望藉由研習讓海外慈濟人相互交流;此外,也能在歲末之際,感受家的溫暖與祝福。課程中講師們分享慈濟歲月的點點滴滴,勉勵海外志工志為菩薩,守護眾生,同時也透過人文志業的課程分享,

讓海外志工體會人人都是創造清流的小水滴。

今年23個國家與地區的學員包括: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大陸、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香港、南非、泰國、澳大利亞、日本、巴拉圭、越南、法國、阿根廷、英國、紐西蘭、約旦、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荷蘭與德國等地。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志工齊聚一堂,長途飛行雖然讓人疲憊,學員看來卻精神奕奕。

大馬志工逾全體半數 南非見首位慈誠

今年南非祖魯族回來了第一位男性志工--札雷奇杜(Zakhele Dumisa),7日,他將和5位祖魯族女性志工同時受證,成為南非祖魯族第一位慈誠。札雷奇杜和其他五千多位祖魯族志工在生活貧脊的黑色大地,儘管本身條件困苦,仍發心立願、盡心盡力幫助族人,關懷愛滋病患、每天提供午餐給失去雙親的愛滋遺孤。

此外,隊伍浩蕩長的馬來西亞,從去年(2009)開始號召1108位志工,齋戒108天,在歲末祝福感恩會中以最清淨的身心表演《無量義經》音樂手語劇,用音樂與肢體來詮釋佛經意涵,深入經藏,帶動志工精進在慈濟菩薩道上,凝聚向心力。這次馬來西亞共回台585人,有506位志工受證,佔全數受證人員的二分之一以上,足堪全球慈濟人的典範。
4日開營典禮時,服務志工熱情迎接海外學員的到來,700多位工作人員投入服務。課程中,有人專心聽講,有人勤做筆記,此次難得回來,人人都相當珍惜這樣的機緣,把握學習的機會認真吸收舊法新知,期待將慈濟的真善美帶回去,接引更多民眾參與志工服務,創造人心祥和的美麗家園。


(文:陳怡君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0/12/4)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海外培訓志工 返心靈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