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2 December 2008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跟大家介紹這本書,超棒,結合 上人不同時間的開示,歸納入不同主題內,讓我們對一個主題,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譬如主題如下:

1.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內煮山河~談慈濟大陸賑災緣起及理念(大陸賑災為何用這個主題,書內有很詳細解說)

2. 慈濟之精神堡壘~慈濟靜思堂(書內提到靜思堂對慈濟、慈濟人之重大意義)

3. 湖北賑災~開示“真空妙有”真實義

諸如此類主題多不勝舉。親愛的大家,強力跟大家推薦這本書,忙活動之余,精神上的糧食也不能少,別讓  上人對我們的慧命操心。


跟大家分享其中一篇文章:

大愛在靜思,慈誠造房屋~記靜思精舍第十期修繕工程

靜思精舍自一九六九年大殿落成啟用以來,三十多年間全區道場經過九次整修工程。

自己的家自己蓋

一九九八年,慈濟國際化的腳步已大幅開展;鑑及慈濟三十三周年慶時,全球慈濟人將紛然返回精舍尋根,為因應突增的住宿人數,所以於三月間在原為二層樓房的男眾寮房上增建一層。這項“男眾寮房增建工程”,是精舍第十期工程的前一階段。這項工程由北區慈誠師兄本著“自己的家,自己蓋”的決心,攬下各種大小粗活,再加上常住眾的人力支援,大家日以繼日搶建,終于以三十三個工作天完工。

大家奮力以赴的表現,令 上人既震撼又感動!“若非視精舍就是自己的家,要這樣賣力付出是非常困難的事。” 眾師兄們在大隊長黎逢時師兄帶領下,各工項如板模、泥作、油漆、鋼筋、木工、水電等工作,他們都一手包辦,既體驗專業人才,也有完全門外漢者;即使是門外漢,他們卻都樂意配合做小工。這一片“和心”的精誠團結力,既成就高品質的工程,也帶給 上人、慈誠師兄們更大的信心。于是又持續這股驚人的快速動員力,投入第二階段之增建工事。

“師父,您不用擔心,交給我們就對了!”慈誠師兄們以無比的勇氣與決心,一肩扛起后續工程。這項工程,對慈誠及常住眾,是一項極幸苦的挑戰,不僅常住們投入大量人力,師兄們也投入七千多人次的人力全程參與,在“眾志成城”下,終于趕在農歷年借前完工。長達六個多月的工期能剋期結束, 上人相當地感恩與感動,直說:“事實證明,我真的交對人了!”

在小木屋苦修六個月

這段期間的工程,由姚仁祿師兄創意設計,並派駐公司同仁許俊偉先生,現場掌控將設計理念落實於實體的呈現。精舍第十期后階段的增建及改建工程,除將原女眾寮房及新講堂樓上之寮房改為僧眾寮房、觀音殿與中庭打通填平、增蓋知客室及會客室外,此次最大工程是增建一棟含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大樓,並裝修成新廚房、餐廳及寮房。 上人感念慈誠弟子們的幸苦付出,特將這棟三層樓的新建筑命名為“慈誠樓”以誌紀念。

慈誠樓“的建造工程,依然由大隊長黎逢時師兄領著眾弟兄們,攜手并肩,雄壯威武地於同年八月十五日啟建。從這一天開始,擔任總協調的黎大隊長與總務陳清波及現場監工陳營基三位師兄,為堅守工地現場,應付各工項所需,而住進在工地一角臨時搭設的工寮~“小木屋”里,恰如當年 上人獨自一人在普明寺附近的小木屋清修一樣,他們也抱著“修苦行”的心態,一住就是全工期六個月。

雖然在建筑志工早會已將志工師兄分配協助職工師兄,但慈濟事變化球之多實屬正常,更何況是人多事繁的工地現場?特殊狀況層出不窮,一下子三樓需要幫手,一下子觀音殿需要幾個人,一下子這里要水泥幾包、得趕快送去,一下子那邊要清理現場好施工……鐵錘哪里去了?真正是“霧煞煞”,累得他們晚上睡覺還得跟自己說:“趕快睡覺,不要想了!”才能及早安眠。

工程繁瑣及人員協調問題,原屬意料中事;但是,隨之而來的安全考量,也造成黎師兄內心一大壓力。工地上的小事故頻繁,稍有不慎便容易出事,黎師兄不得不全神貫注,同時在每天一早上工前按例集眾,目的除了分派工作外,不免更來一段“愛的叮嚀”:“第一注意安全,第二注重品質,第三進度也要注意”。

“慈誠樓”地基剛剛開挖時,曾有一位師兄在凌晨一點多醒來,當時正下著大雨,他往樓下工地一看,發現有人打著傘從小木屋走出來,正式~黎大隊長!原來,被大雨沖刷了兩天的地基,已經出現一小處塌方,黎師兄擔心工地的安全,冒著大雨漏夜出來巡視……

在這樣的過程里,每天真的很“操”~既操心又操勞,有事真的會累倒了,原本還可以幫忙做些事,到后來各工項陸續進場,為了應付工事所需,最后,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后四天真的沒力氣!但是應付各工地現場及各工項需求,想著、想著就夠累人了,俗諺:“一個人應二十四個”,對他們三人來說這是最貼切不過的形容詞。

從來沒有這么累過

其實,大部分師兄的職業很少是做粗活者,固然三位“工地常住師兄”非常幸苦忙碌,其他眾人也無不把握時間賣力地做,往往把他們累得黏在墻壁上,不能動彈了!

有位任職公務的師兄就說:“十幾年來,我從來沒有這么累過!挖土、拿圓楸、持電鉆這些工具我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些事我也從來沒有做過。幸好我還撐得下去,雖然第一天比較累,第二天情況好些,第三天卻有倒吃甘蔗甜美的感覺。”這師兄名“武強”,他介紹自己是“武功高強”的武強,當他心得分享說他從來沒有這么累過時,其他師兄不禁糗他累倒連睡覺都說夢話:“好累!好累!”還稱什么武功高強?

工程中多的是待人發心去做的粗活兒,人人也都希望做得“不負此行”,所以雖然疲累不堪,只要稍獲喘口氣的時間,各種姿勢都可以進入甜美的夢鄉。

緊張、艱苦的地下室工程

大家的幸苦,可以從最傷腦筋的地下室工程體會出來。因為開挖后的擋土墻打PC(灌水泥漿),只用帆布蓋起來,每次下雨都讓人十分緊張。有一次正好下大雨,第二天又繼續下,第十五中隊的職工回來后就趕緊裝沙包,提心吊膽地趕快回填崩塌的擋土墻,共用了一千多包沙袋。

原本他們已買好十一點五十分自強號的車票回臺北,但一看情形不對,就說:“我們都回來了,回填工作只做一般,這樣不行,太危險了!”于是就將回程改為下午五點五十八份,陳清波師兄告訴他們這班列車買不到座位,他們卻說:“沒有關系!”那天大家賣力工作,被雨淋得滿身濕,最后還一路站著搭火車北返。

另外最大的苦難點,是設在地下室的蓄水池,無論拆板模或是清晰都非常幸苦。蓄水池有五十五個,高度只有九十公分,出口小、空氣少。拆板模的前一天才灌漿,而且天氣又熱,師兄們一進去就滿身大汗,不論是志工或是專業的板模是師兄,進去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后一定要趕快出來透氣,並躺在地上休息,他們汗流全身就像才從水中撈起。水池共清洗五次,人蹲在高熱、密不透風的水泥槽里工作,而且還無法站立,這種幸苦若非擁有超人毅力,實在難以熬過!

“和心合力”的感覺最甜美

記得,有一次地下室開挖后的一個下雨天,突然聽到緊急廣播:“所有常住師父、大德,請到后面幫忙鋪塑膠布!”廣播聲音才剛停,大家立即由四面八方飛奔而來,每個人都為了保護地下室剛開挖的土墻,在大雨中卯足全力,如長龍般般來塑膠布,雖然緊急氣氛籠罩著大家,卻沒有人想到要穿雨衣。當時的場面甚是壯觀,一個大家庭,一個廣播,在沒有任何組織下,人力全部集中,這份感覺使參與的人每次談起,感動與喜悅的心情,一如當時!

認真做事、溫柔待人

常住師父們的體貼關愛,在工程進行中表露無遺,使回來參與興建陣容的人,感受到“大家庭”的和樂融融。

“大約十點回到精舍,剛向大隊長報到完,就遇到以為常住師父,他輕輕地說:“師兄趕快到餐廳吃些點心!”心想,都還沒有做事,怎么好意思就先用點心?心虛地回應常住師父一聲,還是快步往工地走,等做些事再吃比較心安。沒想到走沒幾步又遇到一位常住師父,再一次聽到同樣的話。在前往工地短短的路程,一再聽到熟絡的招呼聲,常住師父實在很愛護慈濟人。”

諸多此類感動事說不盡。

尤令大家感動與敬佩的是,常住師父們認真做事的態度。潤弘公司同仁舉例來說,八月初小木屋后面要做小水溝時,常住師父們排成一列,用水桶裝水泥一桶一桶接力過后,公司里兩位身體很壯的工程師,自告奮勇地過去幫忙接水泥灌水溝蓋。一直灌、一直灌,想休息一下,轉身一看,還有三、四桶等著接,不好意思說什么,手很酸也停不得,好不容易才將前半段蓮花池的水溝灌好了。同仁晚上回到在外的住宿地,一看,兩位平常不到十一、二點不睡覺的工程師,竟然今晚八點多沐浴后就“擺平了”。

常住師父對師兄們大家無微不至的照顧,任勞任怨、不求回報的埋頭苦干精神,和始終保持著親和力~那滿臉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笑容,以及不求聞達、淡泊名利過著忙碌日子,一一在師兄們心中烙下“老實修行”的面貌。

5 comments:

Blue Star said...

這次慈青和學長姊們回去參與海外慈青干訓營,應該都會去精舍巡禮,屆時,可以用心留意“慈誠樓”在那個地方,嘻嘻!

Unknown said...

去年回去,也是第一次回去。
很遺憾,沒辦法巡禮,
因為在跟各國代表和精舍師父在開會...:(
本會的學姐還特別交代,
要好好仔細的看,
因為精舍又會大肆整修,
大家今年回去又是不一樣的面貌了。

學姐也說,很多以前留下的建筑,
可能都不會留下:(

•●小佑●• said...

两年前回去的时候,
慈诚楼还在建造中,
不知如今好了没?
我也在一年前离开慈济,
至今还未回家。。。
也不知为何,最近总是有点想家了!
真的不知什么因缘,
让我有机会进来这里,
我好怀念当时,
对了,我是前工艺大学的慈青,
大家好!

Unknown said...

因緣就是如此。
證明你跟 師公和慈濟的緣結得很深,
所以無論身在哪里,
都會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把大家再牽引進來。

師公一直都說要人家菩薩大招生,
當然歡迎你回來,
在外面“游游蕩蕩”那么舊,
也是時候“回家”了...

慈濟大門永遠打開,
歡迎回來看看慈青學弟學妹們,
也換衣一起來推動慈青的會務。
期待“佑仔”的回來哦!

Blue Star said...

慈誠樓,應該好了!近期回去,精舍師父有特別簡介。

不管以前是什么因緣讓你離開,歡迎你回家。

末法時期,曾經的法親更要用心把握行菩薩道之因緣,我們也常常在想,如何讓流失的畢業慈青,重新回來慈濟大家庭,一起扛起慈濟志業。

上人已經七十三了。。。

歡迎聯絡我wongkiewmoi@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