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September 2009

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二) 深入經藏感念親恩

【郭彩芬/馬六甲報導】由吉隆坡慈青學長會策劃,結合慈青輔導爸爸媽媽以及慈濟志工呈獻的《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報恩”和“終曲”的手語劇,於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在“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的第一天晚上演出。

圖:四十四位慈青學長、輔導爸爸媽媽以及慈濟志工攜手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報恩”和“終曲”音樂手語劇。【攝影:張愷傑】

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晚上七時十分,四十四位慈青學長學姐、輔導爸爸媽媽以及慈濟志工攜手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報恩”和“終曲”的手語劇。

“子過”是全曲中著墨最多之處,列出種種不孝的行為,讓世人自我反省。“報恩”的段落節奏轉快,堅定有勁的手語,急切呼喚:行孝要及時,不容等待!落幕前的“終曲”,一聲“媽……”空蕩蕩的藤椅顯示母親的離去……台下隱隱約約傳來抽泣聲。

“期盼大家都能珍惜生命的來源,運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為人生和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將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善、每一個福,回向給父母,這就是最大的報恩。”證嚴上人的慈示撫慰了大家的心靈。

透過手語劇演繹的經典,主要喚醒學員明白行孝要及時;慈青學長會也希望通過此劇,向一路陪伴慈青成長的輔導爸爸媽媽表達感恩之心。雖然已經圓滿落幕,不過,參加手語劇演出的入經藏菩薩,在人生的道路上,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 粉身碎骨難回報

“帶罪之身云何報,粉身碎骨難回報……”台上正呈現《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報恩”;台下的年輕學子早已因手語劇情而起伏,喚起大家內心對父母的懺悔與思念。

此時,後台的演繹者也因為深入經藏,感觸良多而淚流不止,畢業慈青何彥燕就是其中之一。

“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真的就如經藏所說的粉身碎骨難回報……”彥燕的父親在今年五月中風,儘管工作忙碌,孝順的她仍然把握每一個週末的假期,趕回家照顧父親、關懷母親。

從小,體弱的彥燕不能過於操勞或承受太多的壓力,但是,她深切感受到:報恩一定要及時。即使每星期必須奔波於吉隆坡和芙蓉兩地,要兼顧工作和照顧父親,她依然抱著報恩的心。這次,她把握因緣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出,並希望通過手語的呈現,讓學員認知報恩要及時。

◎ 聞法入法再行經

在演出當晚,有人特地從吉隆坡驅車趕到馬六甲,只是為了成就這部音樂手語劇。兩個月前,吉隆坡慈青學長會決定在慈青生活營呈獻《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報恩”以及“終曲”。大家並非專業,卻從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調整自己的步伐和姿勢。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師姑師伯,或者是慈青學長學姐卻盡力配合練習,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所表演的只是小角色而放棄演出,讓我真的很感動。”此劇的協調鄧健慶真誠地感恩每一位參與演出的學長學姐、輔導爸爸媽媽,以及慈濟志工用心的付出。

排練前,大家都會導讀《父母恩重難報經》,希望參與者能深入了解經藏,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與啟發觀賞的人。

拉曼學院的慈青輔導媽媽顏慈增,在劇中飾演一位白髮蒼蒼的媽媽,她反複摔倒在地上的動作,讓大家心疼,然而,慈增媽媽卻笑著說不痛,然後又繼續積極地練習。因為投入劇情、深入經藏,讓她每每練習時都會感觸地落淚。

雖然排練的地點與慈增媽媽的住家有段距離,但是就如其他參與者一樣,慈增媽媽也不因辛苦與距離而放棄或敷衍了事。

新紀元學院的慈青輔導爸爸陳濟貫反複地觀看預先用手機錄下的影片,重複練習為子遮傘的一幕。濟貫爸爸謙卑地表示:我只是因為害怕忘記才反複練習,但是,他的用心卻深深地感動大家。

濟貫爸爸在二十多歲時患上了僵直性關節炎,造成腰椎、胸椎、頸椎的關節受影響而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左右擺動、彎腰自如。然而,濟貫爸爸很努力配合大家排練,很認真的練習每一個動作,沒喊一聲苦,一直堅持到演出為止。

◎ 子過懺悔 知返歸於愛

台下的學員有所啟發,反思自己平時對父母的態度,觸動了學員埋在心靈深處對雙親的愛與懺悔。

“以後在做每件事前,我會先想到父母,要從父母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感受……”劉雯綺雙眼紅腫,說出自己對父母應有的責任與態度。

就在雯綺讀初中三時,因為父母離異,母親選擇到遠方工作。這讓當時年紀尚幼的雯綺不諒解,不僅常出口頂撞,也不關心母親。直至去年,因為慈青學長一句“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讓雯綺害怕失去父母,並決定要對母親好一些。

台上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台下的雯綺早已深深地懺悔,也非常感恩母親在他鄉辛苦地工作,為她籌集明年出國升學的費用。她在心裡承諾:要好好地孝順父母,不再讓他們傷心。

這部音樂手語劇結合多人的心血,真情演繹孝道經典,不只讓學員反思懺悔,更讓深入經藏的參與者有所啟發。











手語劇演出前,演員們在後台做最好的準備。【攝影:馮美晶】







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子過”是全曲中著墨最多之處,列出種種不孝的行為,讓世人自我反省。【攝影:馮美晶】







慈增媽媽在劇中飾演一位白髮蒼蒼的媽媽,因為投入劇情、深入經藏,讓她每每練習時都會感觸落淚。【攝影:余欣彥】

莫讓心靈得癌症

2009年9月27日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是星期天。當然,聞法不分假日或平時,很多地方上網聽志工早會,聽到師父說的話,了解人世間諸多道理,同時天氣、地理,還有國際間人事物……這當然 要靠科學,才能把一句法在瞬間、秒間傳出去。」

然而科學起始於工業,工業太過氾濫,就會污染大地氣候,嚴重一點的,則會污染人心。9月27日志工早會,上人開示:「工業發達,訊息傳遞快速;好的,就是 正道、正規則,人生假如能守住正規則、道理,就是人能弘道;假如訊息傳的不正確,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癌症病毒若入心,將致後代基因不良

昨日(9月26日),澎湖舉行博奕公投,期待藉此吸引觀光客,帶給澎楜生機。針對此項報導,上人舉早期一位慈濟志工的例子表示,該位志 工心地善良,發心投入慈濟,積極參與訪視和勸募、救貧的工作。然而生性好賭,致使太太、孩子和同事,都對他投以不信任的眼光。

好 幾次他都懺悔,卻哭著說改不了,自比好像心靈得了癌症。幾經慈濟人耐心陪伴,積極邀約他去輔導因酒、因賭而敗壞家庭的苦難人,最終他見苦知福,戒掉「賭」 的不良習性。上人開示:「人世間,都是一個『利』字。利在前頭,害一定跟著上。真的癌症病毒入心、入性,一旦陷下去,沒人好好拉拔,會連下一代,都變成不 良的基因。」

上人提及,舊社會,賭博算是奢侈、慚愧的行為,而今卻正式提倡賭博,實在令人擔心。「澳門、美國拉斯維加斯裡,有人無法全身而退,自殺、發狂或精神失常, 毀掉多少家庭、生命。」

台 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國際社會,多數不知台灣在哪裡?知道的,卻是嗜食保育類動物,或是熱門賭博的負面印象。上人表示,四十三年來,慈濟在國際間將 近七十個國家進行援助;9月中旬,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縮寫NGO)第六十二屆年會,在墨西哥市召開,身為NGO的慈濟應邀參加,國際與會者被菩提樹及宇宙大覺者吸引,紛紛上前祈求 世界和平。而今卻正式提倡博奕,讓國際人士前來,同時開設博奕課程,年輕學子是非觀念模糊,前景堪虞。

無風不起浪,悲智雙運,自然心就平靜

「人 心污染,氣候就不調順。」9月26日,輕度颱風凱莎娜襲擊菲律賓,六個小時內下了一個月的雨量,造成二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馬尼拉週邊三十三省陷入災難狀 態。上人舉佛陀所說「大三災」開示,水淹欲界、火燒色界、風吹無色界,三界如火宅。而佛陀說的三界,就是人的心,欲念被外面的形形色色所誘引,就叫做色 界。

見色不動心,自然火就燒不到色界;心若如如不動,沒有欲念,水就不會淹過來,欲若能控制得下來,那就是水調了!上人開示:「心的定力夠,自然不受境界誘 引,就不會欲火燒心。所以都是從欲開始。無風不起浪。還是一念心,要從最基礎的一念──欲念控制住。」

「就是要往善的方向走,不要往惡的方面去追求。對的事要把握時間去做;不對的事,絕對不要染上錯誤的偏向。」一念心悲切,上人期待人人要把心顧好,行動、 時間要把握好,去見苦知福,在境界中自我警惕,培養慈悲與智慧,悲智雙運,自然心會很平靜,沒有風浪。

Friday 25 September 2009

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一) 讓人生不留白

【郭彩芬/馬六甲報導】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除了有分站遊戲,更有真實人物現身說法,真切地讓年輕的學子們上了一堂學堂外的人生課程,學習如何讓人生不留白。


圖:慈青孩子們專心傾聽王慈均媽媽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攝影:楊秀麗】


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兩百九十三名來自中南馬五十六所大專院校的年輕學子,趁著開齋佳節假期,在慈濟馬六甲分會參與三天兩夜的“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主題為“年輕的愛綻放”。

“我們現在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請大家將手搭在前面朋友的肩上,我們要出發了!”在課務組組員的引領下,全場數百名學員與大小隊輔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嘟嘟車”,帶著歡樂又期待的心情進入佛堂。

在佛堂門口,工作人員早已搭成了長長的“人橋”迎接大家到來。活潑的課務組更帶領大家一起跳動活力四射的《向前衝》、《問候歌》以及《慈濟路上》。笑臉充斥的歡樂氣氛,打破了學員們對彼此的陌生感。

◎ 快樂大專生的本分

要如何成爲一名快樂的大專生?不只是學歷,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學力”,即“學習的能力”。

“我們不應輕視任何人,時時要把握學習與助人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優點,更要勇於面對與克服自己的缺點,讓生命更添色彩。”慈青學姐陳淑環分享“快樂大專生”課程,帶領學員一起尋找生命的價值。

學員們透過分站方式,即情緒、時間和金錢管理三站,一起探討對自我的認識與管理,引導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責任,學習鐵珠耐磨的性能,也培養在面對不同考驗時該具有的應對能力。

“你的心念影響了你的情緒,而非外在的刺激和事物的干擾。”在情緒管理中,慈青學姐謝珊媄和鄭安妮以生動方式讓學員學習轉換心念,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在當晚的行孝環節,透過慈青學長、慈青輔導爸爸媽媽和慈濟志工聯合呈獻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舞台劇,再加上慈濟委員陳慈旃慈母般的分享,讓學員的淚水一度決堤。帶著懺悔與感恩的心情,大家默默垂首,將自己對父母滿滿的愛與思念及深深懺悔,化作家書,遙寄家鄉。

◎ 有心就不難

“雖然上天賜給我這樣的身體,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心靈沒有殘缺……”學員伍儀寧自小患上僵直性脊椎炎,常需與輪椅爲伴,然而,她卻能侃侃從容地談自己對生命的領悟。

爲了參加慈青生活營,第一次在外過夜的儀寧還邀請兩位同學——曾劍萍和黃錦汕一起參與。雖然兩位同學都有手部殘缺的問題,但三人彼此幫助,單手的劍萍更在營隊期間幫助坐輪椅的儀寧盥洗,而學員們和隊輔媽媽更不時給予幫助。

在隔天“有心就不難”的分站環節中,慈青學長要求學員效仿“心靈好手”謝坤山在沒有雙手的情況下使用掃把掃地、用筆寫字及用毛巾抹臉。學員們創意地想出許多方法,卻無法在限時內完成任務。

“謝坤山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到,我還可以用我的嘴巴,去勸和開導人、給人安慰。”透過體驗和影片觀賞,伍儀寧深刻體會只要有心就不難。

◎  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馬六甲慈濟資深委員、也是慈青輔導媽媽的王慈均患上末期骨癌,但她依然穿著背套、強忍著身軀的疼痛,堅持為年輕學子們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生命的長短不是你可以控制,但你可以創造生命的寬度和深度。”短短的一句話道盡了慈均媽媽的堅強與樂觀,讓在場的人感動與震撼不已。慈均媽媽希望孩子們能把握時間,學習手心向下助人,不要讓生命將近臨終時,仍是一張白紙。

“從前的我什麽都不懂,只知道為功課而忙;現在,我希望好好珍惜、善用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來自馬六甲馬來西亞技術大學的鄭美珊幾個月前開始沉迷於網上遊戲,常常大清早就開始上線玩遊戲直至隔天凌晨時分,以致浪費了許多光陰。

從中,美珊也意識到自己應該把握時光,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且好好地孝順體弱多病的父親,做到上人所說的“行善行孝不能等”。

接受英文教育的鍾明俊是基督教徒。起初,他擔心語言和宗教的差異,自己無法融入生活營當中。不料貼心的慈青學長學姐特別安排了精通雙語的大小隊輔,為只諳英語的學員翻譯課程內容。

一直以來,明俊很喜歡閱讀相關投資的書籍,他最感興趣的事就是想賺大錢,甚至認為做環保、幫助別人是浪費時間的事。可是,自參與慈青生活營後,他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心動想要做環保,希望自己能幫助別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 

年輕就是本錢、年輕就是力量;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是一個良善的啓發,期許這批年輕學子能珍惜時間,並勇於付出,讓年輕生命綻放著美麗的花朵,人人都發揮力量,促使天下祥和平安。






兩百九十三名來自中南馬五十六所大專院校的年輕學子,在慈濟馬六甲分會參與三天兩夜的“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攝影:陳慧茹】







伍儀寧(坐輪椅者)突破身體的不便參加生活營,她覺得自己還能發揮良能去幫助別人。【攝影:鄭錦輝】











罹患末期骨癌的王慈均媽媽忍著身軀的疼痛,堅持要為年輕學子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慈青孩子們紛紛給予擁抱祝福。【攝影:張愷傑】







三天兩夜的生活營,每一組學員身邊都有一位貼身又貼心的隊輔媽媽或爸爸陪伴和照顧,溫暖了大家的心。【攝影:鄭錦輝】


慈青們無常的一課




如果一個擁抱代表一次傳承,那么玉蘭師姑已經忍著痛,將使命一一努力傳承給慈青。

9月20日,師姑特地來到慈青營與年輕人分享生命學。本來只有400人的營隊,當時卻人滿為患,每個人的眼淚幾乎都可以下一場小雨,落在馬六甲靜思堂的周圍。

我最怕有人哭,一滴淚,就是一個開關,會讓一個感性的攝影師,無法按下快門,因為觀景窗只剩一堆朦朧美。張開一對朦朧的眼,我看見的是更多的朦朧和紅紅的眼... ...

生命與無常,是很多從未嘗過愁滋味的年輕腦袋里,沒有想過的連接。

至少,在我逝去的年輕歲月里,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與無常面對面。無常?看來像是把電腦里Final Year Project給Format掉的電腦病毒般,讓人一時無法反應過來,然后在痛心疾首的跳起來的人生插曲。

無常,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結尾曲,也或許是另一首主題曲?反正,無常對豁達的師姑來說,是人生中另一段插曲。

主持人用只剩下三個月來介紹師姑時,師姑反應說,醫生從沒說我只剩下三個月,反而跟我說我的病還是有希望的。師姑運用智慧,觀機逗教,馬上問慈青們:“如果醫生宣布你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你會怎么做?”

有慈青舉手說,他會把握與穆青相處的時間,好好做慈濟。

師姑的分享,讓慈青們忽然接近無常,面見無常,從迷糊的人生中,頓然驚醒。只是,我自己也曾經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善變慈青,只能祝福每個曾聽過師姑用痛來成就的人生一課的孩子們,都能好好把握住那一刻的感動,永遠不放手。

為什么?因為師姑分享后,臉色青白,全身虛脫,回家后虛脫地昏睡著到晚上(那兩天剛好是我在陪師姑)。太多的擁抱幾乎讓他窒息,她卻死撐著,一句拒絕都沒有。她痛得連一位忽然上前對她頂禮的慈青都阻止不來,更遑論去拒絕每一渴望她的擁抱。

在此想跟關心師姑的親朋好友們說,10月12日師姑要去做CT Scan,再給醫生檢查,才會知道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器官。而目前師姑所使用的hormon治療看來很適合她,可是此等治療法無法制止癌細胞的擴散。目前,師姑精神飽滿,訪客一樣來者不拒,一樣談笑風生。至于只剩三個月的說辭,我只能說誰也不明白無常,只能把握當下。





感恩秀麗學姐的分享,文章及圖片轉載自 Life is Beautiful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09

2009年第13届中南马慈青生活营

,


唱唱跳跳,揮灑活力,動感十足的慈青開營活動,讓兩百九十三位來自中南馬的各大專青年都熱絡起來。大家要在三天兩夜的營隊中,不只學習提升自己,也要發揮生命良能。

雖然坐在輪椅上,無法和大家一起跑跳踫,但這位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伍儀寧,卻在課程中,學會了跨越心理的障礙。

轉心念,當情緒高手,這些都不是學校能教的課。而孝順父母,這樣的一個課題,透過慈青學長和慈懿爸爸媽媽演譯的手語劇,也讓學員有了更深的省思。

父母給予的是生命,而這位患上癌症末期的慈青媽媽王慈均,穿著背套,忍著背痛,也要為學員上這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來成長孩子的慧命。

認清自己的方向,就能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而自愛愛他。慈青營拉闊了學子們的視野,與世界接軌,也讓年青的生命有了更高的價值。

Monday 17 August 2009

線上虔誠祈禱



中颱「莫拉克」於八月七日至九日來襲臺灣,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一千萬人受災

風雨無情,人間有愛。至今已經慈濟人已經動員超過80000人投入賑災。

證嚴上人感嘆:「事情發生了,如何把災難變成真正啟發人人覺悟的心…」所以,禍福是一線之間。假如在這 時刻,看到這樣驚世的災難,人人能學會了警惕,學會一個自我覺醒的經驗,也還算是有所代價。而若犧牲了、受災了,沒有換來人類的覺悟,那,實在是白費了。」

驚世的災難,警示的覺悟,此刻更需要我們用懺悔,反省跟謙卑的心,與大地共生息。

證嚴上人慈示:「面對受傷的大地,我們應該保護它、愛護它、尊敬它,才能免禍於它。人人若能守規矩、順天理,懷抱敬天愛地之心,自能累聚福緣,遠離災禍。

所以,平安的我們,真的要感恩當下的平安,不要再埋怨。多一分虔誠,多一份力量。

希望大家用感恩心,一起來響應網上祈禱,希望用虔誠的心念弭災難。


吉隆坡慈青學長會現呼吁所有慈青學長姐、大專慈青及同學一同每天于下午1點30分或晚上8點一起響應網上祈禱。若兩個時段都不能參與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參與。



Saturday 18 July 2009

2009年慈青幹部研習營手冊

各位年輕菩薩,7月初的2009年中南馬暨東馬慈青幹部研習營圓滿結束,但是相信那三天兩夜的學習與法喜還是深刻的記在大家的心中。大家久等的2009年慈青幹部研習營手冊已經完成,大家可以在以下網站下載;

2009吉隆坡慈青幹部手冊

祝福大家哦!期許大家把這一份學習都好好運用在大家的生活中,把愛的力量帶回大專去好好發揮。這樣就不會辜負師公上人對我們的愛、師姑師伯對我們的期許、學長姊們對我們的用心哦。

Wednesday 3 June 2009

六月清平致富主題:回歸自然月

口號:向即用即丟Say No!

小小動作:随身攜帶手帕,常用環保餐具或環保袋,拒絕使用即用即丟的產品。

重点:

(一)減少地球上的垃圾,拒絕使用即用即丟的產品。

(二)讓大家回歸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單純的心,更貼近地球媽媽

小時候的味道,你還記得嗎?和同齡玩伴穿梭在那片茂密的叢林中,一同嬉戲一同歡笑,採著野生的果子吃;有時候下雨了,雨后,地上一洼一洼的積水,青蛙大聲大聲地叫。天空烏云密布,刮起狂風時,趁著風勢把風箏放上天空,然后趕在下雨前把風箏收下來。。。

那個時候,黝黑的皮膚,男生女生沒有多大差別,但是有著同樣和大自然融合閃亮的眼睛,亮得跟夜晚時滿天的星星爭亮麗。每當開始煮飯時,每一家每一戶,總會看到開始冒出一縷一縷的煙,沿著天空緩緩上升。那個是古早生活的味道。生活沒有很多方便,出門最常用的是腳踏車,速度沒那么快,卻多了欣賞大自然的心情,多了人情味的鄰里互動。

后來“繁榮”的腳步開始走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逐漸有了改變,“繁榮”為我們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于是:

  1. 小販不再使用可以重復清洗使用的碗筷,改用即用即丟的碗筷,因為那個叫做節省時間。
  2. 沖泡飲料,不再從大包裝的袋子內一小匙一小匙的取出,改用“三合一”包裝,因為那個叫做方便。
  3. 打包不再使用飯盒,用潔白亮麗的寶麗龍,因為那個叫做反正不用也白不用,每個人都在用,而且寶麗龍是免費的。
  4. 出門動不動就開車,不再騎腳踏車或走路,因為那個叫做節省力氣。
  5. 身上不再帶著手帕,紙巾已經取代手帕的功能,因為那個叫做跟得上潮流。

“繁榮”為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而我們也從來不去思考,這樣的改變其實會給我們及地球帶來怎么樣的結果?我們用心配合,以為自己走在時代的尖端,證明我們生活其實過得很好。

于是,我們節省下了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卻花更多的時間和力氣:

  1. 看更多的電視。
  2. 吃更多的零食。
  3. 逛更多的街,買更多不需要的物品。
  4. 玩更多的電腦,上更多的網。
  5. 最后的結果,看更多的醫生,做更多的健檢。

講求速度和方便的社會,造就了更多的污染。消費越多,用更多的地球資源,垃圾量就會隨著越多,進一步污染地球。垃圾多了,空氣被污染,水源被污染,大地被污染,抬頭不再見到蔚藍的天空,低頭不見清澈的小橋流水人家,雨后不再嗅到泥土的芬芳味道。

地球暖化的問題,自工業革命開始就不斷嚴重化,是我們生活在地球村中的地球子民需要共同去面對和解決的迫切性問題。單做一個好人,已經來不及拯救地球,因為好人也有不好的習氣:

  1. 好人有惰性,環保餐具要隨身帶,會覺得用寶麗龍比較方便一點。
  2. 好人常常容易原諒自己,這次沒帶手帕,就用紙巾,下次記得帶就好。
  3. 好人常常覺得反正多我一個無所謂,少我一個沒影響。所以打包個小糕點用塑膠袋也無所謂。
  4. 好人覺得帶環保袋去購物中心購物時,會覺得自己是奇怪的動物。
  5. 好人覺得我必須要跟別人一樣,在朋友群中用手帕好奇怪,所以我應該要用紙巾。
  6. 好人常常會忘記帶水瓶出去,然后要去買礦泉水瓶。
  7. 好人會覺得,這個我好喜歡,就買多一個,下次不買就好,可是下一次還會看到另外一個喜歡的。
  8. 好人常常忘記隨手關電器、節省用水

好人有那么多不自覺的生活小習慣,每個人一點點,卻對地球造成最大的傷害,再好的習慣沒有學著去養成,那么也只是一場空談,保護地球變成“口號”而已。你是要做影響別人的清流呢,還是被濁流牽著走的好人?知道和做到,是有一段距離的,學會自我察覺習氣,就是人生最美的時候。


學著讓生活簡單一點,對該堅持的原則多堅持一點:
(一)手帕隨身帶
(二)環保碗筷、環保杯隨身帶
(三)出門購物使用環保袋

只要肯用心養成好習慣,地球會因為有您的用心,而多一份被拯救的機會。

Tuesday 21 April 2009

五月份清平致富主題:素食齋戒



(一)齋戒的意義
2003年SARS蔓延,佛經里所說的小三災,在人間迅速發生,戰爭、瘟疫、饑餓,那刻上人警覺,善與惡之間的拔河,善的力量越來越薄弱,所謂的來不及,真的就快要來不及。那年,上人思考,是不是因為沒有呼吁及鼓勵大家吃素,所以才有瘟疫的蔓延。于是從那刻開始,慈濟正式推行齋戒月。

齋戒月,定在每年的五月。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臺灣公訂的佛誕節,母親節及全球慈濟日。上人期許,全球慈濟人能夠在這個吉祥月份,共同虔誠齋戒,為地球植福,為牲畜留一條生路,讓世界在吉祥的五月,能少一點生靈被殺的哀叫生。

上人期許我們效仿回教徒每年齋戒的精神,能把五月份視為重要的齋戒日子。

(二)培養慈悲心
佛教常說慈悲。世界最大的墳墓是在哪里,就在我們填不滿的腸胃中。為了好吃、想吃,多少生命因為我們的口欲消失?

如果因為我們想吃,而忽視生靈被殺害時的哀叫聲。那么我們這邊在做助人的工作,那邊在吃著別人的生命,這樣,慈悲心只發揮了一半。上人說:從小,我們喝牛的奶長大,長大后,還要吃它的肉,啃它的骨,這個不是忘恩負義是什么?

吃素,是我們心疼每一個有生命眾生的開始,培養生生世世慈悲心很重要的第一步。

(三)素食VS環保
您知道嗎?
根據去年的統計,全球大約存有13億頭牛,700億只雞,20億只豬等等的經濟動物。養這么多動物是為什么?只為了供應地球上67億的人類的口欲。而就因為我們想吃。為了我們想吃,同時供應節節上升的需求,我們砍伐更多的土地、用更多的谷物喂養這些動物,換取一餐的肉感,也換來了全球暖化。

大量的森林逐漸消失,這些龐大數目的經濟動物日常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供應者。就以牛只來說,每天吃飽後的打嗝放屁,其實就是甲烷(methane)和氨(ammonia)。至於羊隻,卻會排出甲烷和氮(nitrogen)。這些都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隻動物的排放,就占了全球大約2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你知道嗎?甲烷所造成的地球暖化速度,與同等量二氧化碳還要快二十倍。。

關于全球暖化的迷思:
全球暖化不是指全球將越來越熱,而是暖化將讓地球的極端氣候,頻率變得更多、威力變得更大,冷會更冷,熱會更熱,乾會更乾,澇會更澇。

(四)做好事不能少你一人:素食可救地球
當你感覺到天氣不尋常的炎熱,或是雨大得令人害怕,四季嚴重失調,南北極的冰山正在快速的溶化,海平面不斷地在升高,越來越多居住在低窪區陸地人民被迫搬遷,你是否還覺得,災難裡我們很遙遠?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馬來西亞也會發生旱災、水災,甚至森林大火?在今天還來得及的時候,您愿意用一餐素食,來換取地球的未來嗎?

今天幸福平安的生活不是必然,有天福報用完了,那么未來,馬來西亞很可能變成現在的非洲。

點點滴滴,期許您能一起來認真的思考,我能怎么做?為了我們的家人、地球、孩子们的未來,我們是否要開始醒覺了,并以實際的行動來呵護。

挽救地球很簡單,就從您每天的三餐開始。只要虔誠、為善堅持,就能累積善的共業,消弭惡的共業。

誠邀您一起共同響應,五月份素食齋戒月:
口號:素菜多吃健康好
小小動作:
慈青干部~每周齋戒日:每逢周一和周三
慈青學長姊:五月份每日齋戒
重點:
配合齋戒月,力行齋戒,逐步落實吃素觀念
用實際的行動來保護地球

無限感恩

Monday 6 April 2009

四月份清平致富主題:感恩

(一)學習培養懂感恩的心
上人說,如果以現在的科學觀點來看,一個人累生累世的業力在那里,就藏在個人的DNA里面,主宰著我們的習氣和個性、待人處事的方式,決定我們的未來。修行其實很簡單,就是學會反觀自省,學會觀察自己的心念,改變自己的態度,進而從被命運的人,變成運命的人。

一切唯心造,心念可以決定一切,因此四月份清平致富主題,誠邀您一起來學習培養懂得感恩的心,從每天睜開眼睛開始,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今天您最想感恩的人,學習心想好意,法喜滿滿。

(二)我們存活在世上,是來自很多人的成就
從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上學了,師長對我們無私的教導;每日的衣食住行,無數人、眾生的用心成就。。。
**有沒有想過我們衣服的來源?經過多少個人的手?
**有沒有想過我們吃的一餐飯,經過多少的努力?
**有沒有想過我們住的屋子,是多少人用心付出才建造出來?
**有沒有想過我們能擁有那么便利的交通,來自多少人的心血?

還是您已經覺得,我是付出金錢買下我需要的東西?為什么需要感恩?人需要群體生活,沒有人有辦法一個人獨活下去。我們需要有人可以聽我們說話、跟我們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滿足我生活上所需。

學會感恩,我也們將學會欣賞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道風景,未來人生路將活得歡喜自在,做個真正的富足人。

(三)何为感恩?又要如何感恩?
有人說,說“謝謝”已經很有禮貌了啊,還說什么“感恩”?“謝謝”是“言”字部,只是用口說;“感恩”卻是以“心”字為部首。從心而發,用心將別人的付出記在心里。感恩不能只挂在嘴边说说就算,必须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會感恩:
遇到有人提醒我們的習氣,感恩他對我的要求,讓我看到自己的弱點,更努力求進步,向100%的人生邁去。
遇到朋友向我訴苦,感恩他對我的信任,讓我有機會去協助他,學習他人生的課題。
能為老人院的阿公阿嬤付出,感恩他教會了我,要把握時間,及時行孝。
今天踩到一個洞,跌倒了,感恩那個坑,讓我未來走過同樣的路時,會記得要繞道而行。
遇到錢包被搶,感恩對方,沒有拿走我的性命。
遇到有人對我生氣,感恩對方讓我看到發瘋的一面,未來提醒自己別做個丑陋的人。

一切都是好因緣,對于身邊發生的一切,只要我們用美善的一面去體會,心開,境轉,命轉。人生每一次的經驗都是讓我們學會成長好因緣。

(四)人生最美的時刻,就是開始學會覺醒、做一個有修行的好人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一個人最美的時刻,就是開始學會覺醒自己的習氣、突破人生的不同關卡。那種生命的動力,將是我們延續生生世世慧命的重點。將佛法運用在所面對的人生課題,不容易,可是從你開始嘗試落實的那一刻,就是“受教”的起點。

那么今天,你開始學習感恩了嗎?

Tuesday 31 March 2009

見證菩提林立,看見菩薩身影


2009年3月29日,歷史的一個畫面。

33位馬來西亞慈青學長,攝于2009年3月29日馬六甲靜思堂。

這一天,33位身穿灰衣學長姐(之后發覺原來還有更多,一些缺席,一些沒有召集到),一同上見習培訓課,真的是隊伍浩蕩長,馬來西亞慈青學長,真的很久沒有那么熱鬧了。

這么多年了,終于看到學長會開花結果了,這么一張難得畫面,那么殊勝的因緣,相信遠在心靈故鄉的   上人也等很久了。

親愛的伙伴們,真的很期待在今年年尾,我們這一張照片內所有的灰天菩薩,變成湛藍的藍天白雲作為彼此之間美麗的約定,并相約在2010,照片內的每一位(甚至更多學長姐),我們能一起長跪   上人面前對   上人說:“   上人,您的慈青孩子回來了!”。


P/S: 期待下一次的見習培訓課,我們有更多的學長姐加入在畫面中。不用羨慕我們,只要您愿意,您就是其中一份子。這,是我們共同的約定。

末學  貴勝感恩合十

Friday 13 March 2009

佛門大孝地藏經『證嚴法師講述』



讀《地藏經》,是要學習菩薩濟世之心,上人演說《地藏經》,則為發揚菩薩慈悲喜舍之胸懷,希望大家“知孝道,明因果”,使貪者去貪能舍、瞋恚者息瞋轉慈、愚癡者離癡得慧。

此經宣講時間,是在釋迦摩尼佛即將入滅前,思及生母摩耶夫人生育之恩未報,因而前往摩耶夫人投生的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并將娑婆世界尚未得度的眾生,托付與大愿地藏菩薩。

所以“承佛遺命”,是“地藏經”的第一個重要性。

第二個重要性是“應合時機”。這部經的經文,有很多段落都在呈現因果報應的現象,造何業因受何果報,經文中皆明確闡釋。

“闡揚孝道”,是此經第三個重點。佛陀為了報答母親生身之恩,即將入滅前,思及母親雖生天界享受天福,卻不是畢竟解脫,一旦天福享盡還墮人間,依然要受六道輪回之苦,因而為母講說此經,是母親體解真正的佛理與修心軌則,在天福中更修慧業,達致徹底解脫的境域。

研讀此經,就要明白知恩報恩的道理,對正法更不能有毀謗之心。自身浸潤佛法,更能引領父母同入正道道跡,這才是學佛報恩的根本。

第四個重要性:《地藏經》是“諸祖師所共榮信”。佛教界的歷代宗師,重新《地藏經》,更不遺余力弘揚教法。先賢大德學養超然,都能重視這部經典,我輩凡夫又豈能以經文淺顯生輕視,應該效法前賢尊重此經;深思領會起而力行,這才是閱讀經典的真是意義。

地藏王菩薩教導眾生是無始也是無窮盡的,永遠與剛強的眾生在一起。為了使眾生早日得脫地獄之苦,無論多么艱難,都不退失他的愿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放證菩提”。“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眾生”,佛累生累世勤勸,為的是度脫剛強罪苦的眾生。因此,現在尚未得度者,皆是難化的剛強眾生,否則早該被佛度化了。我們成了漏網之魚,淪落在苦海之中,真的應該徹底反省。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業”有二義:一者動,二者因。動即是造作,造作善惡諸業,樂果、苦果皆由善惡業而來,故業即是因。心起了貪念,身就會去計劃做殺、盜、淫等行“動”,這就是種下惡的“因”,以后就會得到惡的果。若時常思惡,偏向貪、瞋、癡的念頭,將來必定會墮入惡道中。若日日行善利益眾生,則生往人天;若時時思惟觀察世間的無常苦空,則會走向聲聞緣覺。如果能常常思惟六度的行法,就能漸漸向菩薩與佛的境地去實行。

所以身口意要照顧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重點就在這里。

娑婆世界眾生必墮地獄的罪報,簡述如下:

  1. 不孝父母罪業深重
  2. 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 佛法可以救世,這將使人性的不到救拔,這樣的罪業是很重的。
  3. 除了用心尊重僧侶、佛像,經書也要用心尊重。經書和私人衣物放在衣櫥里,這樣是很不恭敬。
  4. 侵擾損壞寺院常住,玷污僧尼,或在寺院行淫欲,或殺害生靈:一人得周身瘡癩果報,因為前世為人時,在圣地行淫欲之事。
  5. 污道沙門者(身出家,生活卻不檢點):破壞寺院清凈規約,不告而私自去用常住物品,欺騙在家人的供養。
  6. 進到寺院,不問自取常住的財務、物品、稻谷米糧、飲食或衣物等。

凡夫所造的業力,以上只是小部分,若想要更深入了解,很期盼大家能夠一起來讀“地藏經”,常常聽到說“知因明果”,人生的路才知道如何走。

接觸佛法,需要因緣具足。有些瞎眼的人,從然佛在眼前也看不見,當然無法靠眼睛閱讀經典而學佛;耳聾這,無法藉耳根聽聞佛法,對分辨善惡難免有所偏差;口不能言者,從然聽了佛法,心有疑問也無法發問,疑惑無法得到解決,學佛就不能深入。又或者,自視聰明,認為世間事無一不曉,恃才傲物,逞口舌之辯,對學佛也是一種障礙。

把握現在有緣遇到慈濟,感恩自己所有因緣具足,若無法用心精進,道心進進退退,屆時流失學佛因緣,緣盡法散,千載再難逢修行機會。

Friday 6 March 2009

德凡師父:紅茶


有一次,嘗試祁門紅茶。世界三大紅茶其中的阿薩姆和大吉嶺都出產於印度,唯有祁門紅茶產地在中國安徽。既是中國人,自然是想了解祁門紅茶有何獨特之處。第一次泡祁紅,哇!好香的甜香!好好喝!為了實驗再實驗,後來整天都沒喝白開水,就只是用祁紅,喝到晚上,覺得奇怪怎麼完全沒有香甜的味道了呢?是時間或溫度出問題呢?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嗎?


不死心,一定要找出問題所在,雖然夜晚了,請坐在旁邊的師父試喝,泡第一次祁紅時也曾請他喝喝看,他也覺得很特別很好喝,他擔心晚上用茶會睡不著,但經懇求只要喝一點點就好,他終於喝了,且竟然說和最初喝時一樣好喝啊!那麼,應該不是泡茶的技術出了問題,而是自己出問題,味覺有問題。是否是連續幾天整天喝所以才使味覺變麻木了呢?即使祁紅獨特的甜香再也感受不到了呢?於是停了兩天不喝祁紅,改喝白開水及台灣高山茶。之後再試著喝祁紅時,祁紅那分甜香又出現了!


由此想到,有時候環境或團體就像祁紅,它的真善美始終存在,我們剛投入這個團體或環境時,感受到它的美好所以就一直投入;但就如中國人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我們待得很久了,若對真善美的感受遲鈍了,就可能不再感受得到它的美好了!但事實上,它的真善美始終存在啊!是我們自己有問題,對真善美的感受出問題,所以才不再覺得它是那麼美好,或者認為它不像我們剛開始認識時那麼美好了! 那麼,如何再度感受這個團體或環境之美呢?時間與空間。倒不一定要離開團體一陣子才能再度有美好的感受能力,可以讓心的「空間」有沈澱與省思的「時間」,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再度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了!


想到曾隨師到台中分會,有一天晚上我在小會議室趕稿,恩師父也還在世,他坐對面在看報紙。會議桌上有一盆花,老是聞到陣陣花香飄過來,令人心情愉快。告訴恩師父花好香啊,你聞到了嗎?恩師父用力地吸了幾次,聞不到!原來是恩師父生病了感冒了,鼻子不靈所以就聞不到。是健康的人就聞到了。 想想看,花香始終存在,但亦得健康的人才能聞得到啊!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若老覺得處處令人不舒服或很討厭,有時實在是出在自己身上。

Tuesday 10 February 2009

《慈懿父母心》

親愛的伙伴們:

想與大家分享這本書《慈懿父母心》
http://www2.tzuchi.org.tw/case/edu-2007tcu/html/02/2-1.htm

這本書是我在網上無意發現的!
它讓我覺得師姑師伯們真的做到師公上人要他們做的,用心、用自己的生命來陪伴慈青!看了這本是之后,讓我深深的覺得,自己做的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懿師姑師伯們,是抱著慈青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師公上人的希望!陪伴慈青是他們的使命,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把時間挪出來!師姑師伯們為了可以與我們溝通,他們去嘗試探索新的話題!為了跟上我們的腳步,他們去學電腦!而我呢?曾體會到他們的用心嗎?自己又是抱著什么心態來陪伴慈青呢?

師姑師伯們除了要在社區里承擔,還要在懿德會里陪伴學長姊和慈青,師姑師伯的年齡也逐漸年長了,我們更該加快腳步,踏實的快速成長來接棒!

那天,Wai Meng 與我們分享有關陪伴慈青的使命!就有談到懿德會,慈青的品質,學長姊的使命與心態等等!
這次回花蓮就有聽到,海外慈青幹訓營是否還要繼續辦?就有提到是因為與慈青的品質有關!無可否認,現在的社會道德價值觀已淪落到讓人非常擔憂的階段,那慈青扮演的角色就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我也曾是慈青,也是被師姑師伯們用愛陪伴出來的,當初自己也是很不懂事,是師姑師伯的耐心陪伴出今天的我!有多少次,沒有把心照顧好,掉了出去,又要麻煩師伯把我愛回來!師伯就是深信大家都是那顆善的種子, 所以不曾放棄過我們,守護著我們發芽、等待著我們成長!很自然的無論遇到慈濟事,人生的考驗就會想到師姑師伯,他們總會給我們最正確的引導!

很感恩,自己曾是慈青,更感恩,師姑師伯們不曾放棄我!今天,我才有這份福報成為學姊,與慈青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讓自己在慈濟的路上有著慈青陪伴,一起成長!現在是學長姊的我們,期許授證后,可以成為懿德會的一份子,把這份使命一起承擔起來!

陪伴慈青不是件簡單的事,但難行乃要行!還記得師伯常常叮嚀,以后慈青是什么品質,那要看現在的我們如何陪伴大家!以后,還會不會有海外慈青幹訓營,那就要看現在的我們如何耕耘!一路走來,一定有辛酸,坎坷與感恩。然而,所有的坎坷、辛酸都會煙消雲散,而無限的感恩,將會永遠存在!

感恩一起承擔、分擔、分享的慈青伙伴,
感恩一路陪伴的學長姊們,
更感恩,一路用愛引導、耐心等待我們成長的師姑師伯們,
更更感恩我們敬愛的師公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讓我們在這人間菩薩道場里修行!

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

安妮 感恩合十

Thursday 29 January 2009

隆慈青推動小組易名慈青學長會 落實社區四合一架構

【林英意、甘彩瑩/吉隆坡報導】自二OO九年一月份起,吉隆坡慈青推動小組正式易名為“吉隆坡慈青學長會”,並且落實四合一在社區的架構。





圖:透過一月十八日的“吉隆坡學長會共識營”,慈青學長統一各大專會務的腳步,建立彼此的默契。【攝影:蔡雨鴦】


二OO七年,曾有慈青學長提出欲將慈青推動小組易名為慈青學長會的概念,當時吉隆坡分會簡慈露執行長建議學長姊先集中心力帶動慈青,把慈濟人文精神穩健地傳承給年輕的學弟妹,待因緣成熟再具體落實理想的架構。

二OO八年,慈青帶動大專生力行環保不遺餘力,各大專學院的畢業慈青回流推動小組的人數也逐漸增加,從之前的三十一名增加至目前的六十名,這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能力陪伴慈青。

◎ 正式成立學長會

一年之計在於春,二OO九年一月十八日,學長姊在慈濟吉隆坡分會會所舉辦的“吉隆坡學長會共識營”,通過一系列精彩充實的課程,統一各大專會務的腳步、建立默契;且帶領全體參與學長姊深入靜思法髓,期許大家向上承擔,向下傳承。

為了感恩眾學長姊過去的勇於承擔,用心推動慈青會務,來自各社區的組長和幹事以恭敬的心為在座的夥伴獻上一杯溫暖的感恩茶。茶杯裏的餘溫暖和了彼此的心坎,散發的是一分人與人之間關懷和感恩的香氣。

慈青學長會落實四合一架構在社區,讓學長姊們不再是一至二人陪伴一間大專的方式,而是藉助團隊的力量,傳承經驗、陪伴慈青走過象牙塔的歲月。對慈懿輔導師姑師伯而言,學長會和新架構的落實更是搭起了一座橋樑,讓慈青、慈青學長和社區緊密結合,落實人間菩薩社區化的理想。

學長會的架構主要劃分為四個社區,即東區、東北區、中區及西區,每一組都由一位小組長負責關心。位於雪蘭莪和吉隆坡區內的慈青,未來將在學長姊和慈懿爸爸媽媽的帶動下回歸到社區發揮良能。

◎ 燕子返歸緣不遲

中南馬暨東馬慈青從種子到發芽,十三年來一代接一代的傳承和接棒,唯一不變的是一顆顆在黑暗裏依然閃閃發光的慈悲心。



目睹慈青夥伴已經回到社區付出,或回到慈濟志業體承擔,沙大畢業慈青吳小麗(中)希望自己也能趕快回到慈濟承擔。【攝影:蔡雨鴦】


吳小麗曾是推動沙巴大學成立慈青的學姊之一。回想沙巴大學慈青草創期,慈濟志工歐陽濟緣還結緣了全程經費讓學子到慈濟馬六甲分會參與慈青營隊。之後,這群年輕人帶著滿滿的感動和勇氣,將慈濟愛的種子撒播到沙巴大學校園。

“當年,我承諾生生世世跟隨師公上人的腳步,卻因為常常給自己藉口,發現原來自己的心不堅定,沒有把上人的教誨和對慈青的期許放在心中。”透過慈青十週年慶影片,小麗看見一批熟悉的慈青夥伴已經回到社區繼續付出,或回到慈濟志業體承擔,她覺得很慚愧,留下了懺悔的眼淚。

“我們不能遲疑了、不要再後悔了,師公上人的志業如此沉重,我們要趕快回來!”小麗堅定地說。

◎ 規劃人生 作靜思弟子

課程中,和氣副組長蘇祈逢師兄受邀為慈青學長姊分享“人生經濟學”一堂課。他分享如何善用人生有限的資源,將事業、家業和志業作平衡的規劃。

學長會因應上人的呼籲,把法入心,用心規劃和佈達新一年的方向。透過現代的媒體和科技,善用時間的分秒,緊隨上人的腳步、學習上人的妙法。慈青學長會組長梁貴勝師兄,為大家導讀《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並引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作為補充,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接著,已授證為慈濟委員的慈青學姊陳懿毅,目前為吉隆坡分會行政秘書,為大家解說吉隆坡志工的培訓制度。期許人人都能精進向上,儘早受証為慈誠委員,正式成為上人的靜思弟子,傳承法脈、度化眾生。

◎ 編寫今生的劇本

“因為感受到上人心中的那一分來不及,所以堅定自己要回到志業體。”目前在攻讀碩士班的馬大畢業慈青林惠佳,決定放下學術研究的機會,計劃在今年五月回到慈濟吉隆坡分會志業體上班,幫助上人推動如來家業。她期許自己把慈濟人的身分落實在生活中的分分秒秒,更發願要回到台灣讓上人親自授證,成為上人的入世靜思弟子。

學長會副組長張傳溢感恩這一生能遇見證嚴上人這麼好的一位導師。因為不能掌控來生是否還有機會再遇見上人,所以他非常珍惜當下每一次聽聞上人說法的機會。

“因為一分使命,所以我堅守到現在,都不離開這一條菩薩航道。我的腳步可能會因為個人的障礙而慢下來,但是很肯定絕對不會停下來。”張傳溢沒忘記對自己和上人的承諾──用心陪伴慈青。

多媒體大學畢業慈青鄭美蓉曾於二OO二及二OO三年擔任該大專的聯絡人。畢業至今仍與慈濟保持聯繫。如今,她在吉隆坡任職小學教師;她的先生江志發是國民大學畢業慈青。當天,他也伴隨美蓉一起出席學長共識營。

美蓉表示,她在慈青所學習到的慈濟人文精神落實在生活上。“在師訓的那一年,每當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師公的教誨,惱人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學長共識營給了她許多力量,她期許自己未來的路上能夠在慈濟付出更多。

吉隆坡慈青學長會推動委員魏慈為,感恩許多學長姊不辭勞苦地從其他地區趕來吉隆坡,一起珍惜這分難得的因緣。她勉勵大家不管遇上什麼困難或挫折,都有一群師姑師伯作大家的後盾,祝福學長會新年新的計劃都能一一實現。







學長學姊由於平時工作及活動繁忙,難得聚在一起聯誼和交流。【攝影:蔡雨鴦】


Saturday 24 January 2009

值得慈濟人了解的事情!

廈門世界佛教論壇日誌
敬愛的師兄師姊
這封mail是旻師父推薦傳閱
呈給各為師兄師姊

感恩

值得慈濟人了解的事情! 德旻合十

主旨 : 廈門世界佛教論壇日誌
恭呈上人慈閱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之慈善分論壇於二十,二十一日在廈門閩南佛學院舉行。閩南佛學院曾是太虛大師與師公印順導師講學之地。

開幕式由國家宗教局劉威副司長總結,劉副司長在致詞時,特地代表葉小文局長向慈濟與 上人表達崇高的敬意與謝意,對慈濟在四川賑災成果表達高度肯定。由於葉局長對於慈善團體特別標舉慈濟,似乎可以看出大陸政府對於慈濟的高度肯定與重視。

中華慈善總會廈門的盧紅艷女士也代表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致詞,她多次提到慈濟大愛對中國慈善的貢獻。

與會者是國家宗教局與人民大學共同邀請。一部份是參與慈善工作的佛教團體之住持
方丈,ㄧ部份是研究當代中國佛教的學者以及官員。四川省宗教局楊副局長,福建省
民宗廳林副廳長,廈門宗教局長等都與會。

弟子思詠演講一場,同時應邀主持一場座談。演講內容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開場,從九二一地震,到四川大地震的賑災做法與理念,從緊急安身、安心到長期的學校援建,特別慈濟志工對於當地志工的啟發,讓在坐的與會者有相當大的感動與共鳴。演講最後是陳會長與 上人見面表達感恩的鏡頭。

兩天的會議幾乎所有發言者都讚揚慈濟與上人。特別是從事慈善工作的佛教界法師住持們,都說是受到 上人的啟發,受到慈濟的影響,而積極投入慈善。 上人是他們共同的典範。

包括江西東林禪寺的方丈鏡義法師,創立東林慈善功德會,投入慈善事業,演講中多次提到慈濟的志工精神與專業能力是他們學習的模範。

宏德會的常輝法師,說在一九九五年認識邱玉芬師姊和他做了四天志工之後,就深受上人思想與慈濟實踐方式的影響。他就此決定了以慈善為今生修行的法門。整個十五分鐘的發言,常輝法師將近五分鐘時間在談慈濟。他下來之後對思詠說,他一直自認為是 上人的弟子。常輝法師過去十年走遍河北五十一個貧窮縣做發放與關懷。他近幾年興辦孤兒院,投入兒童照護,是一個很有心的出家師父,主要工作都在河北省。

廈門同心會廣普法師也是受到慈濟作為投入的工作。同心會所作的模式與慈濟頗相像,志工規模數百名,多為年輕人。有理想性,有活力、雖然資源較為有限。她似乎很想與慈濟學習或結合,以提升自我組織與行動的能力。

信德研究所的所長張士江士是天主教的神父,他於發言中示出上人法照並且說,天主教最認同肯定的就是證嚴上人,張所長認為中國應該提名 證嚴上人獲得諾貝爾獎,他說 上人是東方中國最大的光榮。他提到上人時特別開心。

明海法師是河北北柏林禪寺方丈,他們也從事慈善,在發言中方丈說慈善是佛教一定要走的方向,慈濟的 證嚴上人是佛教界必需學習效法的對象。其他與會者對慈濟的肯定者多,無法一一敘述。

這次論壇對於慈濟如此公開的讚揚,或許是他們長久埋在心理的話,而現在政府的態度與政策的氛圍,讓他們更願意或更敢大聲的說出來。行成台上台下都在說慈濟,廈門師兄姊還說整場座談會有點像是慈濟的表揚會。

但是對於目前大陸政府在相關慈善與宗教工作的政策不明,與會者仍提出許多意見與建言。而對於慈善的工作之專業培訓與動員能力,仍是大家想學習與努力的目標。

整體來說大陸佛教界,都認為上人之理念與做法,是中國佛教界必走的道路,慈濟是他們的的典範。但是大陸慈善團體的組織能力尚缺,經驗與規模都還小,不過慈善的土壤已經具備,他們很積極,會是以後的一股力量。

深覺慈濟人在大陸的腳步似應把握大環境的因緣,積極進取、穩健務實地推展各項志業,以啟發更多大陸民眾體現大愛的情懷與悲心,讓慈濟在大陸的慈善與人文,持續起帶頭與典範性的影響。才不辜負 上人所辛苦創建的法脈宗門之歷史定位與使命。

From-台灣台北市

末學
黃冠霖(法號:性霖) 合十

Thursday 22 January 2009

深信人格完美者之言(信為道源功德母)

在“藥師經”中,就曾提及阿難對佛陀所說的教法深信不疑。

上人說,佛陀講經是觀機逗教,所以叫做契經——“上契諸佛的真理,下契眾生的根機”,佛陀這種智慧的說法,阿難絕對不生疑惑。為什么呢?阿難自己說:“我為什么會這麼相信呢?”“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我相信釋迦摩尼佛所說的話,我也相信諸佛他們的身語意業無不清凈。既然是成佛了,乘如來理而來人間度眾生,每一尊佛他在人間來回之中,修行身清凈,意清凈,口業也清凈。

身絕對沒有犯錯,在行為中已經修到非常清凈,從沒有犯過錯才能成佛。身如果不清凈,有了差錯,這樣身業還有污點,何況是心的意業!為什么我們身會犯錯,就是意業不清凈,意業不清凈,就容易起心動念,起了一念的壞心壞意,很快就現出他的身行來,就去造作,就有了污染的業。

不只是身體保持不犯錯,連意業也要修到不犯過,不能想入非非,心猿意馬,心的犯戒比身的犯戒還要厲害。所以意業一定要清凈,意業如果清凈了,口業就清凈了。所以佛陀在“金剛經”中也是這么說,他是一位真語者,也是如語者,也是不誑語者、不妄語者,也是不異語者,他所說的都是真實沒有虛假。所以佛陀所說的教法不能相信,那要相信誰的話呢?

所說的都是真實語,就是如語,就是一切萬物真實之理,從來不曾誑語,也不曾王玉,也不曾有異語,所以是一個人格完美者。人格完美這所說的話,我們當然要相信,所以阿難就說,因為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沒有不清凈的,完全都清凈了,所以我相信。

阿難加強語氣,要表達他的相信,所以他說:“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憂異也。”這是一種譬喻,以及表達他的堅定。就是說,若是日或月說不定會墜落下來,“妙高山王”就是須彌山,整個須彌山會塌下來、會震動,哪怕佛陀說這些話,我也要相信。因為諸佛說說的話,絕對無二樣,絕對是一說一,都是真的。不論佛說太陽會掉下來,月亮會掉下來,或是整個須彌山會倒下去,我也是同樣會相信。

Monday 19 January 2009

向上承擔,向下傳承

我想,當初我們應該沒有做錯決定,2008年底決定擴編,將現有的慈青推動小組分成四個社區,把所有的學長姊和慈青歸入四個小組。簡媽媽其實還問:人力資源夠嗎?問這個的時候,其實還真猶豫了一下。

昨天的學長共識營證明了我們的決定沒有做錯。站在臺前,看著臺下一片的灰天白云,當時心中的感觸是:學長姊,有多久,人氣沒有那么旺了?如果沒有擴編,那么慈青學長姊的福田有限,也沒有辦法更向前邁進一步,那么常常為會務跑來跑去的也只有那幾個資深的學長姊,發揮其實很有限。如果沒有擴編,那么現在學長會不會大部分人都動起來;如果沒有擴編,那么現在大專其實不會有學長團隊的陪伴;如果沒有分區,那么昨天的學長共識營,不會看到那么多的學長姊,還有新進的畢業慈青一起來參與。

親愛的家人們,只是分區的過程,難免有需要磨合的地方。我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新的工作團隊,我們需要去適應新的伙伴相處方式,我們需要去適應新的大專慈青干部還有陪伴方式,可是總是相信,這樣的調整準備,其實是為了未來可以走得更好,也相信大家未來一定可以走得更好。

巧梅感恩合十

Friday 16 January 2009

08年馬六甲慈青回臺分享 - 懺悔書


當婉琦學姐問我:“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時,我沒有回答。我說謊:“食物”。

其實,我最深刻的是思賢師伯說的那句話。一天,師公上人 對思賢師伯說,最近的慈青的素質越來越差了,還有必要辦全球慈青日嗎?當時師伯聽了這句話,馬上從海地的國際賑災中抽身,來到花蓮用兩小時的時間來傳授他二十年的慈濟心得。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慈青太受保護,不去面對很多事情,錯沒關系,沒做也沒關系,就像被寵壞的孩子,一直無法體會到大人的用心。師姑師伯的不忍心,把慈青看成長不大的孩子,讓慈青遲遲無法體會到師公上人 的用心。師公上人 期待慈青孩子快快長大,趕快來承擔如來家業。慚愧的是做得太少了,師姑師伯做得太好了。我們在滿滿慈濟人文的環境中,要把他們的一切學下來,接下來,而不是讓師姑師伯多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直到現在,我覺得學得實在太少了,承接的東西更是少之又少。很想做傳承的一份子,可是自己還不夠精進,做得不夠,不夠太多了。

在這次的尋根之旅時,我遇到UKM的伙伴。聊起來後發現他是佛學會的,後來加入慈青。他和我一樣都察覺慈青完全不是那一回事,總少了一些該有內涵,于是我們都來這裡尋找答案。在回程中我問他,你找到答案了嗎?他說找到了。他說他看到台灣的慈青,他們的活動和處事方式,人文,都沒脫離本質。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同,是因為大馬某些地方的慈青變質了。失去了時代青年原有的動力、正義和使命,變得沒有彈性。

一直以來,關于這問題,我總覺得好像沒人發現到,好久了都沒人知道,很奇怪。聽到思賢師伯他說了那件事之後,我才知道其實師公上人 早已知道,只是沒人對我們說。

力量不足,要不求負擔減重,只求增加力量。

一山還有一山高,強中還有強中手。這次海外營隊中有一位師伯第一次陪伴慈青,態度冷漠,吃東西時沒幫我們裝飯,自己選好吃的先吃,速度還比我快!貪吃程度被比下去時,我心裡大受打擊。想一想,師伯應該不是這樣子的吧?單單一位師伯就讓我內心起了很多分別心,那師公上人 是怎麼去面對如此多的量,如何去調伏形形色色的慈濟人呢?我的心胸是不是要開闊呢?是不是應該把心門打開,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包容,去接收?就算他的理念和我完全不同,我也要把心拉闊,讓他不觸碰到自己內心不滿的情緒?遇到這類問題時,我要想想師公上人 是如何做的,為什麼師公上人 什麼人都可以接受,不管是誰都耐心地聽,不厭煩,而我有什麼理由不能呢?所以我要開始把我看到別人的習氣縮小到無形,想想師伯也不是那麼壞,他只是需要愛的一群,我們如何對他,他就如何對我們。

一說到食物,其實它只是我用來做一切事情的擋箭牌(借口)。我不是很貪吃,但會把食物當做開玩笑的話題。常常因為戲言,而無法保持慈青們彼此間該有的道氣。那種一家人的感覺,個個付出自己而完全不讓人察覺他自己存在的環境,讓人感覺很貼心。慈青一回到靜思堂,不問原因,就可以住下來,然後有六星級的服務,一下車就有暖暖的熱食,有人幫忙搬行李。累了就睡,睡飽就SAY 拜拜,完全不許要繳些什麼用,不許要說些什麼。師姑師伯們把我們當成賓,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我們是 - 慈青。他們把我們當成法的繼承人,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只因我們是慈青!慚愧自己在慈濟中伸手拿得多,給出去的卻是少之有少。有個衝動,想快快長大,來減輕師公上人 的負擔。其實不說也知道,師公上人 的擔子會越來越重,他會用更多的時間來救更多的人,所以覺得自己永遠好像沒幫他減少些什麼。只期許自己不地成長,不斷地盡力承擔。現在的時代以不像從前,師公上人已到了古稀之年,我們無法再回到像以前的慈青或師姑師伯們那樣,在人間玩夠了,經驗豐富了後才回歸志業體。師公上人 還能有多少個三十年呢?現在的我們能力真的不足,所以只能一邊承擔,一邊不地逼自己成長,好能承擔的更多,把師公上人 的法毫無遺漏的流傳下去。

為什麼師公上人 那麼鼓勵慈濟人晨鐘起、薰法香?為什麼師公上人 聽到慈青推動這活動的時候,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有誰會喜歡他在說話時,我們卻在睡覺?然後還要等有空的時候再來聽錄下的?為什麼師公上人,一天只講一點,而不是一次講完?他希望靜思法脈可以很完整的傳下去,所以就要一點一滴,不可有所偏差地讓我們記住。就像傳話遊戲,到最後傳下來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師公上人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所以我們要期許自己聽完整。不能說一天聽一句就夠了,這樣零零散散的文章,沒有多少意義。要一章章地去明白、去深入。平常一句話在傳話時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而需要去傳承的法,是不是要更謹慎呢?菩提心要,是能讓我們去更容易了解與接受的節目。

之前有段時間,沉迷在網絡的文字型遊戲中,常常忽略了生活上的細節,現在不玩,也沒這麼多時間玩了。

以前做事情總會缺乏幹勁,覺得什麼事都無所謂。乍看下是好事,其實是沒去面對問題,逃避問題,“感上”自己就不覺得受到傷害。現在要換個心念,去面對問題,歡迎挫折來考驗我們,讓自己能夠更堅定。有時候在想,如何自己定力不夠,當考驗來的時候我會否被打垮,一挫不振起來?所以勇敢站起來畫面最美、最可貴。繼續站起來後,用堅強、毅力和接受批評,忍辱的勇氣來覺察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些什麼。等定下目標後,當下就要不悔地行動。

之前總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很多人,常常沒有把交代的事情做好。想起師公上人 不管是誰的演講都會抄筆記時,自己就開始提醒自己要培養抄筆記的習慣,把容易忘掉的事情記下,再一直不斷地提醒自己。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欣賞風景,不喜歡關心別人,不習慣約大家一起出來吃飯聯誼。在訪視殘智障院時,看見人人都很投入,只有自己還沒進狀況,覺得自己雖然是聯絡人,卻是他們之中最不適合做慈濟的。所以期許自己要做得更多,學得更多。

我常會有分別心,當慈青伙伴說我和無關系的某某人怎樣怎樣時,一兩次不會怎麼樣,但說多了就開始懊惱。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也開始抵觸和某某人的接觸。面對著流言蜚仍有動搖,有分別心,是我要再修正學習的一環。

假期住在某學長家,在他們家裡自己沒奉獻到什麼,也沒繳租金。很感恩他們讓我住,讓我在那裡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偶而常會懈怠,所以要不斷自我提醒。住在他們的家,讓自己心靈開始重新建設。

關于天天抄靜思語的活動,我荒廢了一段時間。自己不堅持,無法恆持剎那。明明知道只有恆持不間斷,才會有所成長,卻沒常做到。現在努力當中。

在台灣之旅,我找到遺失了的信心、毅力和勇氣。找回了,就要讓他繼續發揮他的良能,願我所有的習氣都能早日消除,讓慈悲三昧水洗滌我的內心,感恩!

Monday 12 January 2009

Discovery看證嚴


Discovery頻道與行政院新聞局花一年時間拍攝製作的「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影片,內容記錄證嚴法師與她創辦的慈濟基金會的故事。

證嚴法師,1937年生長在台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養父經營電影院,23歲,養父中風猝死,傷心難過之餘,開始尋求宗教的慰藉,隻身來到花蓮,在沒有師父剃度下自行落髮,閉門潛修佛經。

後來,畢生提倡人間佛教的印順導師收證嚴法師為徒弟。她在花蓮,不捨人民因病而貧,或因貧而求醫不得,本著慈悲心,於1966年創辦慈濟克難功德會,一生致力「慈悲濟世」。

慈濟基金會從草創時的5名志工,到現在全球一千萬會員,跟隨證嚴法師教導,在世界各地,以教育、醫療、人文、環保,膚慰人民與大地,扶持每個脆弱的生命,慈濟人稱她為「亞洲的德蕾莎修女」。

拍攝證嚴法師紀錄片的製作團隊表示,證嚴法師行善低調,不願居功,製作團隊難以取得她的訪問口述片段,只能以側寫方式,加上訪問志工、到慈濟服務區,如印尼、斯里蘭卡訪問災民,描繪出證嚴法師的大愛精神。

慈濟人眼中的證嚴法師,慈悲、純真,慈濟基金會主任何日生說,「人在她面前只會顯得複雜」。長年近距離拍攝證嚴法師的攝影家阮義忠說,「我看她每天一而再,再而三做的都是重複的事,再平凡不過」,她最不平凡之處,就是「她想做的都做成了。」

因為心臟病,證嚴法師從不出國,但她以電腦、網路、視訊會議等現代科技,滿足她對世界的好奇,並掌握各地的需要,以及志工工作情形,為志工加油打氣。

70歲的證嚴法師,每天只睡5小時,用餐只用5分鐘,一天時間多在「走動」,實地了解慈濟工作。證嚴法師認為,行善能啟發慈悲心。一位慈濟人說,「證嚴法師不但幫助窮人,還教富人幫助窮人,聞聲救苦,徹底實踐人間佛教。」


Discovery「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製作團隊透露,證嚴法師每餐只用5分鐘吃飯,每天只睡5個小時,她的固定行程就是聽取來自世界各地慈濟志工的工作報告,因為太忙且行事低調不願居功,連製作團隊都難以取得本人的訪問口述。

以身作則 領導百萬志工

「台灣人物誌」製作團隊指出,為了能夠精準地管理時間,忙碌的證嚴法師平常PDA不離身;令人無法置信的是,已經70歲的她,不但經常使用遠距視訊會議跟全球的志工溝通,還得像上班族一樣,每天看報紙掌握世界時事,並且使用手提電腦、手機,每天必收E-mail以便得知全球志工的工作情形!

因為難以取得證嚴法師的訪問口述片段,因此「台灣人物誌」的製作團隊寶花傳播費盡一番心思,從各個角度側拍記錄證嚴法師如何喚起百萬人的善念,並且透過訪問志工及越洋訪問災區的受難者,才完整描繪出證嚴法師的大愛精神,以及如何創造跨越地域及宗教的大愛傳奇。

興學蓋屋 愛心分散全球

有「東方德蕾莎修女」之稱的證嚴法師,40多年前,因父喪之痛,希望尋求宗教慰藉,因而隻身來到花蓮,在一間寺廟後方搭建一座小木屋棲身,在沒有師父剃度下就自行落髮,閉門潛修佛經;現在,這位出家人領導著來自全球各地超過百萬的志工,在有苦難的地方興學、蓋屋、建醫院,扶持每個脆弱的生命,由新聞局與Discovery頻道合作的「台灣人物誌」,就是記錄了她與她創辦的慈濟基金會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證嚴法師發現有位婦人小產送到醫院,因為沒錢又送回家了,最後因此喪命。證嚴法師深受衝擊,體會到許多人是「因病而貧」,因此他從獨善其身,轉為投入慈善的工作,要求信徒每天在竹筒存五毛錢濟貧,並發下弘願要在花蓮蓋一所醫院。

但興建醫院的金額高達新台幣八億元,是每年花蓮縣政府的預算的八倍,所以在當地人的眼中,這位瘦弱的女尼根本就是在講天方夜譚。在那時候,證嚴法師的信徒有人靠著幫客人洗頭時募款,有人到處請託地主捐土地,這個「小尼姑蓋大醫院」的故事不久後在台灣流傳開來。

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及行政院長孫運璿也聽聞此事,並著手幫助證嚴,靠著志工七年的奔走,這座醫院落成了,並幫助了東部許多的貧苦者,也開啟了慈濟的慈善事業。

至今在證嚴法師的號召下,全球已有超過百萬的志工服務於慈濟的四大志業,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其中大愛電視台更是志工們花了十年的時間,靠著回收資源垃圾所得的一千萬元美金所興建而成。

在這些服務的志工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老闆,他們也都親自捲起袖子加入濟貧救苦的行列,為得只是要實踐證嚴上人對他們的開導─「用愛實踐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