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芬/馬六甲報導】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除了有分站遊戲,更有真實人物現身說法,真切地讓年輕的學子們上了一堂學堂外的人生課程,學習如何讓人生不留白。
圖:慈青孩子們專心傾聽王慈均媽媽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攝影:楊秀麗】
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兩百九十三名來自中南馬五十六所大專院校的年輕學子,趁著開齋佳節假期,在慈濟馬六甲分會參與三天兩夜的“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主題為“年輕的愛綻放”。
“我們現在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請大家將手搭在前面朋友的肩上,我們要出發了!”在課務組組員的引領下,全場數百名學員與大小隊輔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嘟嘟車”,帶著歡樂又期待的心情進入佛堂。
在佛堂門口,工作人員早已搭成了長長的“人橋”迎接大家到來。活潑的課務組更帶領大家一起跳動活力四射的《向前衝》、《問候歌》以及《慈濟路上》。笑臉充斥的歡樂氣氛,打破了學員們對彼此的陌生感。
◎ 快樂大專生的本分
要如何成爲一名快樂的大專生?不只是學歷,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學力”,即“學習的能力”。
“我們不應輕視任何人,時時要把握學習與助人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優點,更要勇於面對與克服自己的缺點,讓生命更添色彩。”慈青學姐陳淑環分享“快樂大專生”課程,帶領學員一起尋找生命的價值。
學員們透過分站方式,即情緒、時間和金錢管理三站,一起探討對自我的認識與管理,引導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責任,學習鐵珠耐磨的性能,也培養在面對不同考驗時該具有的應對能力。
“你的心念影響了你的情緒,而非外在的刺激和事物的干擾。”在情緒管理中,慈青學姐謝珊媄和鄭安妮以生動方式讓學員學習轉換心念,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在當晚的行孝環節,透過慈青學長、慈青輔導爸爸媽媽和慈濟志工聯合呈獻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舞台劇,再加上慈濟委員陳慈旃慈母般的分享,讓學員的淚水一度決堤。帶著懺悔與感恩的心情,大家默默垂首,將自己對父母滿滿的愛與思念及深深懺悔,化作家書,遙寄家鄉。
◎ 有心就不難
“雖然上天賜給我這樣的身體,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心靈沒有殘缺……”學員伍儀寧自小患上僵直性脊椎炎,常需與輪椅爲伴,然而,她卻能侃侃從容地談自己對生命的領悟。
爲了參加慈青生活營,第一次在外過夜的儀寧還邀請兩位同學——曾劍萍和黃錦汕一起參與。雖然兩位同學都有手部殘缺的問題,但三人彼此幫助,單手的劍萍更在營隊期間幫助坐輪椅的儀寧盥洗,而學員們和隊輔媽媽更不時給予幫助。
在隔天“有心就不難”的分站環節中,慈青學長要求學員效仿“心靈好手”謝坤山在沒有雙手的情況下使用掃把掃地、用筆寫字及用毛巾抹臉。學員們創意地想出許多方法,卻無法在限時內完成任務。
“謝坤山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到,我還可以用我的嘴巴,去勸和開導人、給人安慰。”透過體驗和影片觀賞,伍儀寧深刻體會只要有心就不難。
◎ 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馬六甲慈濟資深委員、也是慈青輔導媽媽的王慈均患上末期骨癌,但她依然穿著背套、強忍著身軀的疼痛,堅持為年輕學子們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生命的長短不是你可以控制,但你可以創造生命的寬度和深度。”短短的一句話道盡了慈均媽媽的堅強與樂觀,讓在場的人感動與震撼不已。慈均媽媽希望孩子們能把握時間,學習手心向下助人,不要讓生命將近臨終時,仍是一張白紙。
“從前的我什麽都不懂,只知道為功課而忙;現在,我希望好好珍惜、善用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來自馬六甲馬來西亞技術大學的鄭美珊幾個月前開始沉迷於網上遊戲,常常大清早就開始上線玩遊戲直至隔天凌晨時分,以致浪費了許多光陰。
從中,美珊也意識到自己應該把握時光,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且好好地孝順體弱多病的父親,做到上人所說的“行善行孝不能等”。
接受英文教育的鍾明俊是基督教徒。起初,他擔心語言和宗教的差異,自己無法融入生活營當中。不料貼心的慈青學長學姐特別安排了精通雙語的大小隊輔,為只諳英語的學員翻譯課程內容。
一直以來,明俊很喜歡閱讀相關投資的書籍,他最感興趣的事就是想賺大錢,甚至認為做環保、幫助別人是浪費時間的事。可是,自參與慈青生活營後,他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心動想要做環保,希望自己能幫助別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
年輕就是本錢、年輕就是力量;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是一個良善的啓發,期許這批年輕學子能珍惜時間,並勇於付出,讓年輕生命綻放著美麗的花朵,人人都發揮力量,促使天下祥和平安。
“我們現在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請大家將手搭在前面朋友的肩上,我們要出發了!”在課務組組員的引領下,全場數百名學員與大小隊輔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嘟嘟車”,帶著歡樂又期待的心情進入佛堂。
在佛堂門口,工作人員早已搭成了長長的“人橋”迎接大家到來。活潑的課務組更帶領大家一起跳動活力四射的《向前衝》、《問候歌》以及《慈濟路上》。笑臉充斥的歡樂氣氛,打破了學員們對彼此的陌生感。
◎ 快樂大專生的本分
要如何成爲一名快樂的大專生?不只是學歷,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學力”,即“學習的能力”。
“我們不應輕視任何人,時時要把握學習與助人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優點,更要勇於面對與克服自己的缺點,讓生命更添色彩。”慈青學姐陳淑環分享“快樂大專生”課程,帶領學員一起尋找生命的價值。
學員們透過分站方式,即情緒、時間和金錢管理三站,一起探討對自我的認識與管理,引導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責任,學習鐵珠耐磨的性能,也培養在面對不同考驗時該具有的應對能力。
“你的心念影響了你的情緒,而非外在的刺激和事物的干擾。”在情緒管理中,慈青學姐謝珊媄和鄭安妮以生動方式讓學員學習轉換心念,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在當晚的行孝環節,透過慈青學長、慈青輔導爸爸媽媽和慈濟志工聯合呈獻的《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舞台劇,再加上慈濟委員陳慈旃慈母般的分享,讓學員的淚水一度決堤。帶著懺悔與感恩的心情,大家默默垂首,將自己對父母滿滿的愛與思念及深深懺悔,化作家書,遙寄家鄉。
◎ 有心就不難
“雖然上天賜給我這樣的身體,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心靈沒有殘缺……”學員伍儀寧自小患上僵直性脊椎炎,常需與輪椅爲伴,然而,她卻能侃侃從容地談自己對生命的領悟。
爲了參加慈青生活營,第一次在外過夜的儀寧還邀請兩位同學——曾劍萍和黃錦汕一起參與。雖然兩位同學都有手部殘缺的問題,但三人彼此幫助,單手的劍萍更在營隊期間幫助坐輪椅的儀寧盥洗,而學員們和隊輔媽媽更不時給予幫助。
在隔天“有心就不難”的分站環節中,慈青學長要求學員效仿“心靈好手”謝坤山在沒有雙手的情況下使用掃把掃地、用筆寫字及用毛巾抹臉。學員們創意地想出許多方法,卻無法在限時內完成任務。
“謝坤山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到,我還可以用我的嘴巴,去勸和開導人、給人安慰。”透過體驗和影片觀賞,伍儀寧深刻體會只要有心就不難。
◎ 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馬六甲慈濟資深委員、也是慈青輔導媽媽的王慈均患上末期骨癌,但她依然穿著背套、強忍著身軀的疼痛,堅持為年輕學子們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生命的長短不是你可以控制,但你可以創造生命的寬度和深度。”短短的一句話道盡了慈均媽媽的堅強與樂觀,讓在場的人感動與震撼不已。慈均媽媽希望孩子們能把握時間,學習手心向下助人,不要讓生命將近臨終時,仍是一張白紙。
“從前的我什麽都不懂,只知道為功課而忙;現在,我希望好好珍惜、善用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來自馬六甲馬來西亞技術大學的鄭美珊幾個月前開始沉迷於網上遊戲,常常大清早就開始上線玩遊戲直至隔天凌晨時分,以致浪費了許多光陰。
從中,美珊也意識到自己應該把握時光,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且好好地孝順體弱多病的父親,做到上人所說的“行善行孝不能等”。
接受英文教育的鍾明俊是基督教徒。起初,他擔心語言和宗教的差異,自己無法融入生活營當中。不料貼心的慈青學長學姐特別安排了精通雙語的大小隊輔,為只諳英語的學員翻譯課程內容。
一直以來,明俊很喜歡閱讀相關投資的書籍,他最感興趣的事就是想賺大錢,甚至認為做環保、幫助別人是浪費時間的事。可是,自參與慈青生活營後,他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心動想要做環保,希望自己能幫助別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
年輕就是本錢、年輕就是力量;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是一個良善的啓發,期許這批年輕學子能珍惜時間,並勇於付出,讓年輕生命綻放著美麗的花朵,人人都發揮力量,促使天下祥和平安。
兩百九十三名來自中南馬五十六所大專院校的年輕學子,在慈濟馬六甲分會參與三天兩夜的“中南馬第十三屆慈青生活營”。【攝影:陳慧茹】
伍儀寧(坐輪椅者)突破身體的不便參加生活營,她覺得自己還能發揮良能去幫助別人。【攝影:鄭錦輝】
罹患末期骨癌的王慈均媽媽忍著身軀的疼痛,堅持要為年輕學子分享“生命的最後一堂課”。慈青孩子們紛紛給予擁抱祝福。【攝影:張愷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