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October 2011

堅守慈青十五年 燕子歸來歡喜聚

JY_KL20111008_016a_jh 
中南馬暨東馬慈青走過十五年,如今慈青種子在三十七所大專院校萌芽。【攝影:鄭錦輝】

週六,2011年 10月 08日 【雪隆八打靈報導】

馬來西亞中南馬暨東馬“慈青十五週年晚會”集聚了五百七十八人,其中有三百四十六名是畢業慈青。大家滿懷著“回家真好”的心情與慈濟家人團聚!《水懺》之〈懺悔煩惱障〉等曲目演繹,是七十位畢業慈青重返慈濟的其中一個發揮舞台。


二O一一年十月八日,於八打靈再也育才華小禮堂舉辦的“慈青(註)十五周年晚會”,出席者除了有歷屆畢業與在籍慈青,也邀請現任和前任大專院校的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註)回來團聚。一個個畢業慈青不但褪去了大學時的青澀,更有人攜家帶眷,一見許久不見的慈青夥伴,大家紛紛把握機會互相問候並聊起近況,場面好不熱鬧!

從一九九七年迄今,中南馬暨東馬共有三十七所大專有慈濟青年的種子。當晚的“相見歡”環節,司儀介紹一所所大專內慈青組織的陸續誕生,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當大家看見從當初的幾個慈青組織增長至今日的三十七所大專都有慈青的菩提苗,激動且興奮地拍掌及揮手致意。

◎ 慈青種子萌芽

“當初只是一個單純想法,想要把好的事情跟更多人分享。”中南馬暨東馬第一批慈青謝倩儀上台分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和另一個慈青每到週末都會騎著機車,兩個女孩就這樣從八打靈到莎阿南的慈濟會所,造冊建檔,並討論如何策劃活動吸引年輕人加入。其間的艱辛,不為外人知。

一九九五年,倩儀參加由檳城慈濟主辦的“第一屆慈濟大專青年生活營”,從而了解慈濟團體。由於雪隆兩地是聚集最多大專院校的地區,接引更多年輕學子參加慈濟是她的理想。因此,她積極在雪蘭莪找尋聯繫慈濟的管道。

一九九七年一月,當時是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的劉濟雨及簡慈露夫婦伸出觸角,首次踏入國民大學的學生宿舍,為幾位大專生介紹慈濟,這歷史性的接觸,掀開了中南馬慈青緣起的篇章。

“當時跟師姑師伯進入校園舉辦茶會,學長們極力構思年輕人喜歡的活動,懿德爸爸媽媽就很關心我們,也帶給我們很多愛心餐點飲料,更重要的是,他們傳承了慈濟理念。”

如今看見慈青隊伍浩蕩長,倩儀心裡有著感動和激動:“參加慈青是生命中很美好的事!這麼多年以來,慈濟已活在我們的生命裡;無論是在家庭、事業,都落實慈濟理念 。所以,我在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底線,就是慈濟的價值,還有謹記上人的教誨。”
◎ 當螞蟻雄兵 幫上人扛大餅

人稱“麗珠媽媽”的慈濟委員陳麗珠抵達會場,一個個畢業慈青先後上前給予擁抱,她也緊緊地擁著這些年輕的孩子,輕輕問候:“孩子啊,你還好嗎?”對大家深切的關心不減。

“麗珠媽媽”是陪伴慈青十年的懿德媽媽,她生疏的用手機簡訊一一呼籲畢業慈青歸來聚;用剛學會的“面子書”貼上慈青舊照作號召;還精心準備了小食,帶到會場去給大家享用,陳麗珠盼見到歷屆的慈青都能出現在眼前。

陪伴十年,如今一顆顆小幼苗茁壯成長,不管是回歸慈濟志業體當職工或志工,大家同心同志承擔志業的使命,延續慈濟法脈。麗珠心裡有無限的感動及歡喜,哽咽地作殷殷叮嚀:

“上人曾比喻自己是須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在喊救命,呼聲如此微弱。你們忍心讓上人那麼辛苦嗎?好不好讓我們結合群體力量,一起來當螞蟻雄兵,幫上人扛起大餅呢?”麗珠媽媽語重心長對大家呼喚,台下齊口同聲說“好!”

“大家還好嗎?”這是第一屆博特拉大學慈青黃章威學長,親切地在問候學弟妹們“十五年的今天多出一倍的人數,細想之下,還有很多夥伴還沒有回來……”

得知有一些已經離隊的畢業慈青,章威心裡惋惜之餘,也知道有人其實想回來,但是欠缺一股推動的力量。他說:“曾經我們和慈濟結下這麼深的緣,用心付出的感覺是不會那麼容易割捨的。他們忙碌地為事業、家庭奔波,是需要夥伴們在適當時候把他們牽引進來。我希望有更多的‘老慈青’挺身而出,把大家“愛”回來。”章威以自己曾經在二OO六年期間跟慈濟脫節的經歷來說,那時候的他感到生命有一種缺失。

“當有一段時間沒有參加慈濟時,我會害怕去接觸慈濟人。我想現在的他們,尤其是十年沒有回來,那分擔憂卻又期盼的心,跟當初的我是一樣的。”章威說,慈青十五年來有上千人,接引回來的過程需要耐心,只要他們願意在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人人加一把勁,一定可以看到成果!

◎ 《記一段緣》的美好回憶

“離去的腳步無論有多遠,都不會忘記曾許下的諾言,因為慈濟的種子已經耕在心田……”《記一段緣》由眾多已受證為慈誠委員的畢業慈青攜手呈獻,懿德媽媽魏碧華感動不在話下。

五年前,魏碧華從陳麗珠手中接棒成為懿德媽媽,讓她在懵懵懂懂學習如何當一個眾人的“媽媽”:“慈青是社會的棟樑,把愛自己孩子的心,化作愛普天下的孩子,這一路上要感恩陪伴我的慈青學長姊,讓我學到很多,因為常跟年輕人在一起,也讓自己變得更年輕。”

《記一段緣》同樣地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台下的博特拉大學一群草創期的畢業慈青,也隨台上的手語隊比劃,咀嚼著這一首耳熟能詳的歌詞。匯集當初一人一點概念,黃惠婉學姊把歌詞曲填出來,編寫慈青傳承和對上人堅守的諾言。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容易被花花世界影響的人,可是在慈濟這幾年,有人會提醒我生命的單純和本質的意義與價值,讓我可以踏實地生活。剛開始參加慈青活動時,會覺得它比較沉悶,唱的慈濟歌曲也很古舊;可是漸漸地我卻發現,慈濟最可貴的精神在於它一直在提醒,讓我會回頭看看父母,想想自己做人的本分,要腳踏實地。”

黃惠婉繼續說:“當人都在追求很不實在的東西時,上人的一句話會敲醒我,其實我們做人就是要安安分分,不會為這個世界製造太多問題。我一直很相信善的力量會帶動很多人,需要眾志成城來成就一件事!”

◎ 守著初發心

從美國畢業回馬的李尤寧,剛踏入社會工作;短短一個月就面對了許多考驗,尤其是同事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自己更需要去調整。“同事每次出差都會申請公款,而我就不計較這一些,還告訴他們不能貪,同事們卻覺得我很傻、很天真。”

“從參與《水懺》演繹到現在,我一直都很感動!在這個與商業利益掛鉤的社會,我很佩服學長姊仍能‘守之不動’;他們在這十五年來一直為眾生付出,為別人著想,並沒有追求地位、錢財和名利。如此堅定的學長學姊是我學習的榜樣!”

上人說,發心容易,恆心難。當尤寧要持之以恆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考驗,要顧好自己的心才能去影響別人。尤寧開心地分享道:“很感恩自己有幸參與慈濟,如果沒有接觸到善知識,不曉得自己會變得怎麼樣。”

現任台灣慈濟基金會同仁的許秀愛是博特拉大學畢業慈青。在她回馬辦簽證時,把握因緣參加慈青十五週年而延遲一天返台。

“因緣真的很殊勝,可以和很久不見的慈青夥伴一起見面。”

看見大家追隨證嚴上人的那一分心及熱情依然,再度燃燒了畢業慈青們當初的那一分熱情,找回當時的初發心。許秀愛看在眼裡,心裡感覺無比法喜及欣慰,“在生命中,我們的人生價值不能只有工作,還要去做一些利益社會的事,讓生命更開闊。”

許秀愛感恩當初能夠接觸到慈青,十多年來心寬念純地想跟著上人,一路走來最終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感恩就是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沙巴大學慈青超過二十五人從新馬各地前來出席晚會。“今年的十五週年,我們能夠聚在一塊,但我們不知道是否還能出席下一個十五週年的聚會,所以要好好把握。”畢業於一九九五年的李建文學長說出心聲。

今年,三位沙巴大學畢業慈青將回台受證成為慈誠委員:其中梁寶珠於二OO五年畢業後回關丹家鄉,積極參加慈濟,也帶動彭亨大學慈青,還有目前在吉隆坡的劉秀燕及從新加坡的廖婕瑩不約而同地說:“因緣具足了,就要回台給上人授證”。

十五年的歲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畢業慈青,亦接引了一群接一群有心的慈青;不變的是你我曾許下的誓言。畢業慈青召集人張傳溢表示:“這一次晚會結束後,我們希望能夠在一個月內成立畢業慈青組,讓大家不再‘掉隊’。此外,也希望在明年七月的‘全球慈青日’能夠帶一百位畢業慈青回台見師公上人,告訴上人說‘您的孩子回來了!’”

(資料來源: 劉秋玲、黎紹斌、郭美玲、顏倩妮)

JY_KL20111008_008a_jh   JY_KL20111008_010a_tpf
“慈青十五周年慶晚會”以自助餐款待,出席者除了有歷屆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也邀請現任和前任大專院校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回來團聚。【攝影:鄭錦輝】
 
畢業慈青紛紛歸來,見到熟悉的夥伴,喜泣而擁抱,彼此在當下互相勉勵。【攝影:覃平福】
 
 
JY_KL20111008_004a_lrq
JY_KL20111008_002a_wzk
褪去了大學時的青澀,有人攜家帶眷,歡喜地互相問候。【攝影:黎日泉】
早期慈青謝倩儀(左起)、黃章威,首個十年陪伴慈青的懿德媽媽陳麗珠及現任懿德媽媽魏碧華,在司儀郭思慧(右)的帶動下與眾分享心路歷程。【攝影:萬志坤】
     
JY_KL20111008_019a_pyz   JY_KL20111008_017a_lrq
七十名畢業慈青呈獻《水懺》之〈懺悔煩惱障〉、〈改往並修來〉等曲目。【攝影:彭宜焯】
 
由眾多已受證為慈誠委員的畢業慈青攜手呈獻《記一段緣》,歌詞的涵義深厚,讓台下的人重溫歲月的印記。【攝影:黎日泉】
     
JY_KL20111008_018a_lrq    
博特拉大學歷屆的畢業慈青久別重逢,大家努力拼湊著當年共有的回憶。圖為黃章威學長的小孩唱著慈濟歌、比手語,在旁人人難掩心中的喜悅!【攝影:黎日泉】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堅守慈青十五年 燕子歸來歡喜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