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March 2012

『慈青』把志業當家業 廣邀畢業慈青回歸清修

SG20120302CUA_WSX_027 
圖:葉秉倫師兄娓娓道出自己如何選擇放下名利追逐,毅然投入慈濟志業體,更把握殊勝因緣,立願為第一代“清修士”的因緣。【攝影:王綏喜】

週五,2012年 3月2日 【戴佳璧、陳柔潔/ 新加坡報導】

2012年3月2日,台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葉秉倫(誠碄)學長,帶著證嚴上人對慈青的期許和祝福,前來新馬進行海外首場“清修士說明會”,與百多名慈青及學長姊和社區核心幹部深入交流心靈體悟。


“大好人生,我們在做什麼?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2012年3月2日,台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葉秉倫(誠琳)學長,帶著證嚴上人對慈青的期許和祝福,前來新馬進行海外首場“清修士說明會”,與百多名慈青及學長姊和社區核心幹部深入交流心靈體悟。

秉倫學長首先以幽默的28秒短片,從一個人一輩子的縮影,向眾人提問:“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究竟是為了什麼?從呱呱墜地、努力唸書、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結婚生子一直到終老,僅此而已?”

◎ 上人感嘆“來不及”

成長歲月一帆風順的澳洲慈青學長葉秉倫,畢業後即加入東南亞最大的律師事務所。每天西裝筆挺、體面舒適的工作中,他仍深入思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他最終選擇放下名利追逐,回歸生命原點,毅然投入慈濟志業體。八年職掌國際慈善和海外志業,隨師歷練,親炙上人教誨,其間更把握殊勝因緣,立願為第一代“清修士”。這兩大契機,皆來自感念天下苦難沉重,秉持師訓而提起有志一同的承擔願力。

慈濟邁入第46個年頭,證嚴上人近來感嘆“來不及”——“我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個月圓日?”非憂懼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而是思慮宗門法脈的延續,全球四大志業的鞏固和傳承。

由精舍常住眾、清修士和全球慈濟人分別形成“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如立體琉璃同心圓般圈圈擴散,以法華精神行入人間。慈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常住眾入群交涉會務,難免有所不便,而清修士以“出家心、在家身”則更圓通靈活。為此上人期盼清修士是終生奉獻的在家修行者,捨棄私情小愛,“能把志業當成生命中的家業去堅守。”

◎ “清”、“修”、“士”

“上人對所有靜思弟子都抱著同樣的期許,而開啟清修士的法門,是讓我們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秉倫學長遂以“清”、“修”、“士”延伸闡述其精神內涵。

“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銜接靜思精舍和全球志業的重要橋樑,清修士身負內守外弘、內修外行的使命,拳拳服膺上人教誨和調度。如同第一代常住眾,需“能忍別人不能忍的痛,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專心致志救濟群生。

人人皆有自性三寶,皆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才德兼備者,尤重以德帶動、以德服人。秉倫學長表示,“養德”是達到“清”的氣質和情操——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如清淨之水,隨方就圓。

秉倫學長分享:“那份自然流露的清淨氣質,是不可思議的涵養,能讓人人樂於親近和追隨,繼而在四大志業中去發揮‘四攝法’和‘同事度’的力量。”因此上人期待清修士的養成,是在靜思精舍的修行氛圍中熏陶。

慈濟宗門的修行法門在人群中。秉倫學長指出:“修就是能捨,捨去私情小愛、舍時間空間、捨去我執。”在人事互動中,學習開闊心胸,耐聽耐看耐勞耐煩耐相處……非為樂於配合的好好人,而是“謙卑、柔軟、勇於承擔責任的好好人”。

◎ 身心依止處

靜思精舍是清修士永遠的身心皈依處,也像是“種子訓練所”。精舍一切戒律和作息,清修士都須遵循。

秉倫學長幽默地分享自己輪值大寮作香積的初體驗。凌晨三點起床準備幾百人早飯,他在一片漆黑中走進大寮,準備燒材生火,燙傷燒傷時而有之,才終於燒出看似平凡但自己吃得很有滋味的稀飯。原來風王水土恩,一一都要感恩。

他形容:“生火時需要常常‘鼓勵’時而微弱、時而搖擺的火苗;控火也不像一般的左轉右轉那麼簡單。”從而體會到生火就像修行一樣,“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覺不悟。”

精舍的生活點滴說不盡,秉倫咀嚼出了一分“甘願”的甜美。他說:“人生當中有多少決定,真正是我們為自己做的決定?”立願清修,讓他突破了“作為同仁的全部”,更體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 荷擔如來家業

面對“證嚴上人不在時,慈濟會如何?”提問,上人回應:“我會做到最後一口氣。我還會再回來繼續淨化人心的使命。”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開示:“五十位個有慈濟精神的人匯合在一起,就是一位證嚴法師。”這個想法上人放在心中二十多年,如今“因緣不得不成熟”,深思熟慮後明訂“清修士”制度,共同荷擔如來家業,讓慈濟志業綿綿延長。

“將來我們要如何傳承?現在就要趁上人還在時回去用心學。”秉倫學長最後語重心長地說:“佛陀曾經預言,末法時代將有一群賢人從地湧出來承擔大任……或許我們就是注定要在這一段過渡期來接棒,來鞏固慈濟志業,這就是我們的一大事因緣。”

今年二月,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會見上人,回到新馬即積極促成“清修士說明會”,廣招有志青年前來瞭解和共識。他表示:“這兩地的志業體,慈青是其中的主力,說明了慈濟的希望在慈青。這次清修士的招募,正是向一代明師求法的最佳途徑,也是慈青孩子的一大事因緣。”

新加坡分會醫護同仁黃恩婷分享:“明師難得,佛法難聞。《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有云:我本着邪見,為諸梵志師。釋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彷彿就像上人與我的師徒對話。”她也立志回歸本會。“上人立願要擋在地獄門口,讓天下眾生開啟佛性。上人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完成,期待更多有心的學長姊提起正念正信走慈濟菩薩道,回歸志業體來承擔。”

難得有機會向秉倫學長請法,3日上午慈青再闢雙向交流座談。新加坡國立大學慈青張佑平曾耳聞關於清修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志業”,未來將投身教育工作的他,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在兼顧學業之餘,以清修士為人生方向,學習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培養清修的德行。

天下大事,匹夫有責。無論身處哪個崗位上,秉倫學長都期待大家省思“要發揮最大的良能”(What’s your max capacity),如上人四十多年前髮心挑起天下菜籃,秉持佛心師志不退轉,在此大時代共同挑起天下大米籮。

SG20120302CUA_WSX_036   SG20120302CUA_WSX_094
宗教处同仁叶秉伦师兄,带着证严上人对慈青的期许和祝福,前来进行海外首场“清修士说明会”,与百多名新加坡慈青、学长和志工深入交流心灵体悟。【摄影:王绥喜】
 
新加坡分會大家長劉濟雨師伯在法脈傳承環節中,殷切地叮嚀慈青孩子們要肩負起傳承慈濟歷史的腳步外,並廣招有志青年一起幫師公上人(證嚴上人)承擔慈濟志業。【攝影:王綏喜】
 
 
SG20120302CUA_WSX_106   SG20120302CUA_WSX_072
劉濟雨師伯及葉秉倫師兄領眾唱誦《立願文》,大家發心立願、立志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攝影:王綏喜】
 
慈青張佑平(中)參與2日晚間的清修士說明會後,隔日更精進出席雙向交流座談。他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兼顧學業之餘,以清修士為人生方向,學習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培養清修的德行。【攝影:王綏喜】
     
SG20120303CUA_XCQ_049   SG20120302CUA_YJP_042
3月3日上午,慈青們再闢雙向交流座談,把握難得的機會向葉秉倫師兄與濟雨師伯請法。【攝影:許翠琴】
 
“上人立願要擋在地獄門口,讓天下眾生開啟佛性。上人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完成,期待更多有心的學長姊提起正念正信走慈濟菩薩道,回歸志業體來承擔。”分會醫護同仁黃恩婷殷切呼籲。【攝影:楊嘉珮】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把志業當家業 廣邀畢業慈青回歸清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