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百蔬V族”蔬食運動期間,遇到種種的考驗;但是籍由大家一同鼓勵和多元化的推廣蔬食,讓這推廣“百蔬V族”的過程精彩起來。
“開始推廣愛心飯盒的這半年以來,V-Gen們遇到最大的挫折是有同學想取消飯盒的時候沒有提早通知V-Gen。而有些同學也因為久而久之把愛心飯盒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來自國際醫學院(簡稱IMU)的慈青吳麗莹提及他們在大專推廣蔬食愛心飯盒的考驗。
此愛心飯盒計劃的緣起是由慈濟志工林亞章向IMU慈青龍嘉文提議。在二O一O年九月份的慈青人文營隊時,隨著“百蔬V族”的發起,IMU慈青們希望可以利用飯盒的形式來接引更多同學響應素食,更從中把吃素的好處傳出去。
“同學們開始響應此計劃是因為飯盒的價格便宜又方便。”從啓動至今,慈青們都把推動愛心飯盒當作使命。除了學校假期期間,愛心飯盒的運動都不曾間斷過。
突破了困難與堅持了六個月之後,大家看見了滿意的成果。在推動前後三個月的相較之下,供應愛心飯盒的餐次增加了超過一倍,而每星期的蔬食供應從三天增至四天。更欣慰的是,有少許同學開始改變自己,到送飯時間時主動到宿舍樓下拿飯。也有同學們自願幫忙派和收飯盒,感受為別人服務的歡喜。
此外,IMU慈青們也發覺同學們在響應愛心飯盒後,自己吃肉的慾望減少了。“愛心飯盒運動和一般的活動不同之處就是能時常和同學們見面,因而拉進了彼此的距離。”承擔了推動愛心飯盒的吳麗莹同學期許自己再忙碌不能讓它間斷。
隨著IMU的愛心飯盒,不少其他大專也效仿發起了同樣的愛心運動。對IMU的慈青與同學來説,他們感到欣慰有更多人來響應愛心飯盒計劃,無形中也讓慈青對自我的要求提高了,期許這個運動能夠接引更多大專生響應持素!
◎ 對的事 做就對了
一個人的力量要成就那麽大的事是有限的;可是過程當中如果加上許許多多人的鼓勵和支持,較難的事情,也可以完成。來自新紀元學院的慈青葉紫倩,在學長姊的鼓勵和協助中,找到了力量,一個人在校園内接引了二十四位同學參與“百蔬V族”一日營。
“紫倩原本目標只定在找十五位同學出席,而卻對這個目標也非常懷疑,懷疑自己是否能辦得到。”學長梁貴勝表示,雖然紫倩剛踏出第一步很煎熬,可是一路走下去,就越來越順遂了和簡單了。
“當時覺得很壓力,因爲學校放假,住宿的慈青只剩下我一個。加上一日營當天,有許多同學還沒有開課,而在學期中的同學多數都會面臨考試期。”學長們都不斷地關心紫倩並給與鼓勵。當初發願要接引十五位新同學來出席一日營的她,最終的參與者竟是超乎於自己預計中的人數。她終於體會到願大力大,更體悟到原來一切都不難,都在自己一念間。
◎ 科技傳遞美善
今日的年輕人都是活在資訊發達的社會中,而接引年輕人加入蔬食拯救地球的方法更應該多元化。V族人運用“面子書(Facebook)”與各種社交網路的平台來推動蔬食運動。慈青同學在“面子書”上不斷地傳遞素食的好處,號召人參加“百蔬V族”一日營。
目前在台灣升學的慈青陳祖淞雖然無法出席一日營,可是他借用了社交網路來宣傳各種有關蔬食的咨詢。“以自己吃素的經歷跟別人分享或許成效不大;但用明星或偉人的心得讓大家知道吃素的好處,雖然沒辦法令大家馬上改變,但是從中灌輸讓大家對吃素有了改觀。” 當一個朋友通過面子書的平台與朋友分享蔬食時,其他人都會看到,無形中就有更多人知道蔬食的好處。
IMU的吳麗莹說:“我們通過面子書來宣傳愛心飯盒,反應也還蠻熱烈的。”她與其他幹部們成立了面子書的網頁,也通過網路報名來接引更多響應的同學。
來自馬來亞大的慈青舉辦的“V-Gen蔬食聚會”,都是借用面子書來宣傳的。 “那些訂購愛心飯盒的同學都是通過短訊來通知此活動,而其餘的都是通過面子書報名參與的。”慈青學姊戴碧慧分享。那次的活動號召了約一百七十人參與,讓同學們有機會享用美食,而慈青也趁機向這些同學宣導蔬食的重要性。
勸素的過程考驗多,但是大家的快速成長,讓大家集思廣益找出創意的方法來鼓勵更多人蔬食。大家有勇氣克服困難,合心協力成爲拯救地球的大使。希望有更多人一同來參與蔬食救地球的行列,為近幾年來災難偏多的大地付出一分愛心,一分力量。
吳麗莹在“百蔬V族”一日營中跟學員們分享在校園推動愛心飯盒的經驗。【攝影:鄭錦輝】 | 葉紫倩一個人在校園内接引了二十四位同學參加一日營,從做中親身體會到有願就有力,對的事,做就對了。【攝影:林慧雯】 | |
| ||
年輕是一股清流,從每一位“V-Gen 大使”開始做起,各領養了十張百餐蔬食卡,回到各大專去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素食的行列。【攝影:鄭錦輝】 | 慈懿會的爸爸媽媽為學員準備了美味可口的素食餐。透過簡單美味的食材,引導大家認識吃素一點都不難!【攝影:張愷傑】 |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百蔬V族一日營 青年合心集萬蔬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v.generation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__Px-DKYnh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