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March 2012

【靜思書軒】開幕日-靜思書軒(八打靈店)& 八打靈社教中心

敬愛的諸位仁者,日安!

努力籌備多時,毗鄰慈濟雪隆分會會所的靜思書軒(八打靈店)& 八打靈社教中心正式開幕咯!

為表達對您的誠摯感恩,開幕日當天也特設了各項優惠喔~

兩家店的同時開幕,虔誠期待您的雙倍祝福,歡迎歡迎您!

全體靜思書軒同仁 虔誠合十

PJ靜思書軒opening003

PJ社教中心opening-1

PJ書軒開幕優惠

Thursday, 29 March 2012

【慈青】雪隆慈青烹飪賽 大家來素一素

JY_KL20120324_021d_szh 
限時四十五分鐘的烹飪,慈青同學們發揮默契,搭著細心、專心與巧思地把作品呈現出來。【攝影: 蘇稙涵】

週六,2012年 3月24日 【雪隆綜合報導】

雪隆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於2012年3月24日在吉隆坡靜思堂建設工地食堂、雪蘭莪萬宜以及梳邦USJ共修處三個地方,同步舉辦別開生面的健康素食烹飪比賽。這場比賽吸引了七十七位來自不同大專的參賽者、共二十個組別參與其盛。


“請問你們在準備什麼?”

“我……我……現在沒有時間回答你喲!”

“好香啊,口水快流出來了……”廚房裡傳出了這樣的對白。

為了推動健康素食,也為了讓年輕學子們共同體驗烹飪的樂趣,雪隆慈濟大專青年首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素食烹飪比賽。吸引了七十七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的參賽者、共二十個組別參與其盛。

這場比賽不為獎狀、也不為名次,而是健康與創意的交匯,讓大家共同體驗與見證素食並不難、烹飪更不難。

“比賽開始,計時開始……”主持人一聲令下,同學們分秒不空過,大顯廚藝。限時四十五分鐘的烹飪,大家動手多於動口,氣氛也隨著漸熱的鍋,越炒越熱。同學們發揮默契,搭著細心、專心與巧思地把作品呈現出來,在剁剁切切之間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 廚房新手VS專業大廚

“放菇類,等下!等下!……放太多水了……”
“好累哦,我切菜切到腰酸背痛。”
“好緊張……”

參賽者不乏一些平時都沒下廚的新手,更有學員大剌剌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下廚!”雖然如此,拉曼學院慈青廣文淵就從籌備中學習到了許多有關烹飪的技巧,也體會到當一位廚師很不簡單,更感恩慈懿會的媽媽們在活動中為大家準備大量的食物,反觀自己四十五分鐘的烹飪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腰酸背痛”。

就讀於思霖廚師培訓學院(cilantro culinary)的慈青劉瑞家,帶來了全套的刀具,頓時讓整個烹飪比賽變得更加“專業”。

比賽地點位於雪蘭莪萬宜的參賽者把心思揮灑在食材的搭配裡,就如把芋頭與番茄切塊一起煮,為的是讓番茄的味道與爽口的芋頭融合在一起;有的還細膩地用蘿蔔雕出孔雀。精英大學的三位中國籍學生帶來了一道中國傳統菜餚——鍋貼。他們坦言因為不習慣大馬的辣食,平日在宿舍有下廚做家鄉菜的習慣,既健康又方便。

比賽地點位於吉隆坡靜思堂建設工地食堂的氛圍,結合了日式與中華的料理的福慧平安飯,還有參賽隊伍利用小番茄製成的小兔子,讓人不停地讚:“好Q(可愛)哦!”
三個地區的烹飪場合皆出現廚房新手,然而搭上擁有烹飪經驗的夥伴,讓整個比賽過程充滿活力與創意,趣味不亞於一般的電視烹飪節目。

◎ 菜餚裡最好的調味 創意與健康

再普通的菜餚,若發揮創意,也能喚醒味蕾、娛樂視覺。從食材的選擇、搭配,再到菜餚的命名,無不讓人驚嘆!

參賽者們除了發揮廚藝,也揮灑無限的創意。一道道菜餚伴隨著閃亮的名堂如“春夏秋冬”、“金玉滿堂”、“五彩繽紛”等等,讓人不禁眼前一亮。其中一個最特別的就是“契合素緣”,出自於博特拉大學學生,他們是全場唯一的男生組合。

“契合”寓意著他們三個臭皮匠同心協力來呈現這份“素緣”。為了這次的比賽,他們還特意請教了就讀營養系的好友。因此,這份“契合素緣”不僅色香味俱全,也具足各種營養。這群男生直呼:“吃素要吃得健康並不難,只要懂得怎麼吃!”。創意又健康的菜餚讓擔任評審的隊輔爸爸媽媽不由讚歎:“可以吃到食物的原汁原味,不簡單!”

除了健康的考量,創意也不遑多讓,來自國大分校的同學們融合了紅色小番茄、黃梨和青蘋果,還加了黑香菇,讓炒飯充滿水果的芬芳以及清甜的味道,命名為“幸福調色盤”,拿下了最佳創意用心奬。這一組成員透露,他們特別採用印度米,因為它好吃又有嚼勁,是印度飯的特色。

就讀師範學院的何欣洳同學表示,在參與此烹飪比賽,她與組員們都不知道素食的“秘密”,如香菇有助提升身體的抵抗力、有抗癌作用,花椰菜還能減少患有糖尿病的機率咧!也正因如此,他們這組用了各種菇類做出了這道“全菇一家喜”。為了讓菜餚更有口感,還加了腰豆,以及在盤圍擺放了橙與葡萄來增加美感。賽前調查、健康的資訊讓眼前的菜餚變得更加誘人。

◎ 將失敗轉奇蹟

摸索的路途裡,往往會讓人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而這次的烹飪比賽也因參賽者的烹飪經驗不足而讓年輕人看見了不一樣創意。就如思特雅大學的慈青林成傑表示,在比賽當中出了一些小狀況,靈機一動,把失敗的壽司卷弄成飯糰;無意中的小插曲竟讓參賽者捏出一份奇蹟。

他們的“五彩繽紛”是由壽司搭配糙米綠茶的小食。靈感來自於靜思語:“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勿因善小而不為。”他們把糙米綠茶當成了“滴水”、壽司當成了“粒米”;然而,在面臨“失敗”這變化球,還能臨危不亂,體現了靜思語“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很有默契地改變之前的構思,因而獲得最有默契獎。

相較一般的比賽不同的是,比賽的結果不是由冠、亞、季軍來獎勵,而是按照各組特點如:最佳默契獎、最佳創意用心獎、最佳健康烹飪奬、最佳和合互協將等以資鼓勵。評審之一的顏榮來媽媽叮嚀大家不要太在意輸贏,重要是享受努力的過程。

◎ 素食有心就不難

“一公克的蔬菜和一公克的肉,肉的農藥比例是素的十三至四十倍……“為了讓參與烹飪比賽的同學們能更了解如何吃出健康,慈青學長姐與同學們分享了一則慈濟綜合醫院主治醫師許瑞雲醫師主講的短片——《健康密碼》。

慈青江其能跟大家分享了他持素三年的心得與經歷。在持素期間,由於有一段時間因工作環境緣故而斷了持素;隨後慢慢得知吃素的主要因素,他發願重新吃素,再也不被外在因素而動搖了信念。國能大學的畢業慈青劉仁俊表示這次是他第一次下廚,雖然烹飪出來的菜餚沒什麽特別,可是卻覺得特別好吃,這讓他覺得下次可以再試試下廚烹飪。

來自博特拉大學的劉宇揚同學表示,早在去年就想當勸素大使了,可是因為因緣不具足無法落實;藉由這次的烹飪比賽擔當勸素大使,他希望能接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吃素的行列。

來自林國榮科技創意大學的印裔慈青迪尼斯(Tinesh),帶來了他的室友狄尼斯然(Dineshram)同學,在這次的活動承擔工作人員,他也有意願嘗試增加吃素的餐量。

素食除了環保,也是為了尊重生命。證嚴上人開示勉勵人人應茹素,讓身心一起環保,淨化人心。期許這場烹飪比賽,能牽引更多的年輕菩薩加入大愛的行列,一同持素救地球。

(撰稿人:陳善沛、彭奕翔、林慧雯、梁蜜雪、李佳恩)

JY_KL20120324_002d_pyz   JY_KL20120324_041d_szh
廚房新鮮人碰上使用廚房用具的難題,常下廚的懿德媽媽隨時陪伴和引導。【攝影:彭宜焯】
 
由慈懿會的媽媽們組成的裁判團,為慈青同學的作品評分。【攝影: 蘇稙涵】
 
 
JY_KL20120324_039d_szh   JY_KL20120324_005d_lrq
參賽隊伍利用小番茄雕出的小兔子,讓人不停地讚:“好Q(可愛)哦!”【攝影: 蘇稙涵】
 
同學們透過素食烹飪比賽,體會煮素和吃素不難,也了解到素食的重要,大家都願意簽下齋戒卡來響應吃素。【攝影:黎日泉】
     
JY_KL20120324_031d_hrq   JY_KL20120324_044d_pyz
參賽者細心的把碟子的邊緣擦乾淨,讓每一道素食展現得更有人文。【攝影:洪瑞勤】
 
國大分校的參賽隊伍運用巧思設計了食譜,透過畫工用圖文並茂呈現烹飪的步驟。【攝影:彭宜焯】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雪隆慈青烹飪賽 大家來素一素

Wednesday, 14 March 2012

『慈青』把志業當家業 廣邀畢業慈青回歸清修

SG20120302CUA_WSX_027 
圖:葉秉倫師兄娓娓道出自己如何選擇放下名利追逐,毅然投入慈濟志業體,更把握殊勝因緣,立願為第一代“清修士”的因緣。【攝影:王綏喜】

週五,2012年 3月2日 【戴佳璧、陳柔潔/ 新加坡報導】

2012年3月2日,台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葉秉倫(誠碄)學長,帶著證嚴上人對慈青的期許和祝福,前來新馬進行海外首場“清修士說明會”,與百多名慈青及學長姊和社區核心幹部深入交流心靈體悟。


“大好人生,我們在做什麼?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2012年3月2日,台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葉秉倫(誠琳)學長,帶著證嚴上人對慈青的期許和祝福,前來新馬進行海外首場“清修士說明會”,與百多名慈青及學長姊和社區核心幹部深入交流心靈體悟。

秉倫學長首先以幽默的28秒短片,從一個人一輩子的縮影,向眾人提問:“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究竟是為了什麼?從呱呱墜地、努力唸書、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結婚生子一直到終老,僅此而已?”

◎ 上人感嘆“來不及”

成長歲月一帆風順的澳洲慈青學長葉秉倫,畢業後即加入東南亞最大的律師事務所。每天西裝筆挺、體面舒適的工作中,他仍深入思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他最終選擇放下名利追逐,回歸生命原點,毅然投入慈濟志業體。八年職掌國際慈善和海外志業,隨師歷練,親炙上人教誨,其間更把握殊勝因緣,立願為第一代“清修士”。這兩大契機,皆來自感念天下苦難沉重,秉持師訓而提起有志一同的承擔願力。

慈濟邁入第46個年頭,證嚴上人近來感嘆“來不及”——“我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個月圓日?”非憂懼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而是思慮宗門法脈的延續,全球四大志業的鞏固和傳承。

由精舍常住眾、清修士和全球慈濟人分別形成“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如立體琉璃同心圓般圈圈擴散,以法華精神行入人間。慈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常住眾入群交涉會務,難免有所不便,而清修士以“出家心、在家身”則更圓通靈活。為此上人期盼清修士是終生奉獻的在家修行者,捨棄私情小愛,“能把志業當成生命中的家業去堅守。”

◎ “清”、“修”、“士”

“上人對所有靜思弟子都抱著同樣的期許,而開啟清修士的法門,是讓我們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秉倫學長遂以“清”、“修”、“士”延伸闡述其精神內涵。

“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銜接靜思精舍和全球志業的重要橋樑,清修士身負內守外弘、內修外行的使命,拳拳服膺上人教誨和調度。如同第一代常住眾,需“能忍別人不能忍的痛,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專心致志救濟群生。

人人皆有自性三寶,皆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才德兼備者,尤重以德帶動、以德服人。秉倫學長表示,“養德”是達到“清”的氣質和情操——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如清淨之水,隨方就圓。

秉倫學長分享:“那份自然流露的清淨氣質,是不可思議的涵養,能讓人人樂於親近和追隨,繼而在四大志業中去發揮‘四攝法’和‘同事度’的力量。”因此上人期待清修士的養成,是在靜思精舍的修行氛圍中熏陶。

慈濟宗門的修行法門在人群中。秉倫學長指出:“修就是能捨,捨去私情小愛、舍時間空間、捨去我執。”在人事互動中,學習開闊心胸,耐聽耐看耐勞耐煩耐相處……非為樂於配合的好好人,而是“謙卑、柔軟、勇於承擔責任的好好人”。

◎ 身心依止處

靜思精舍是清修士永遠的身心皈依處,也像是“種子訓練所”。精舍一切戒律和作息,清修士都須遵循。

秉倫學長幽默地分享自己輪值大寮作香積的初體驗。凌晨三點起床準備幾百人早飯,他在一片漆黑中走進大寮,準備燒材生火,燙傷燒傷時而有之,才終於燒出看似平凡但自己吃得很有滋味的稀飯。原來風王水土恩,一一都要感恩。

他形容:“生火時需要常常‘鼓勵’時而微弱、時而搖擺的火苗;控火也不像一般的左轉右轉那麼簡單。”從而體會到生火就像修行一樣,“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覺不悟。”

精舍的生活點滴說不盡,秉倫咀嚼出了一分“甘願”的甜美。他說:“人生當中有多少決定,真正是我們為自己做的決定?”立願清修,讓他突破了“作為同仁的全部”,更體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 荷擔如來家業

面對“證嚴上人不在時,慈濟會如何?”提問,上人回應:“我會做到最後一口氣。我還會再回來繼續淨化人心的使命。”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開示:“五十位個有慈濟精神的人匯合在一起,就是一位證嚴法師。”這個想法上人放在心中二十多年,如今“因緣不得不成熟”,深思熟慮後明訂“清修士”制度,共同荷擔如來家業,讓慈濟志業綿綿延長。

“將來我們要如何傳承?現在就要趁上人還在時回去用心學。”秉倫學長最後語重心長地說:“佛陀曾經預言,末法時代將有一群賢人從地湧出來承擔大任……或許我們就是注定要在這一段過渡期來接棒,來鞏固慈濟志業,這就是我們的一大事因緣。”

今年二月,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會見上人,回到新馬即積極促成“清修士說明會”,廣招有志青年前來瞭解和共識。他表示:“這兩地的志業體,慈青是其中的主力,說明了慈濟的希望在慈青。這次清修士的招募,正是向一代明師求法的最佳途徑,也是慈青孩子的一大事因緣。”

新加坡分會醫護同仁黃恩婷分享:“明師難得,佛法難聞。《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有云:我本着邪見,為諸梵志師。釋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彷彿就像上人與我的師徒對話。”她也立志回歸本會。“上人立願要擋在地獄門口,讓天下眾生開啟佛性。上人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完成,期待更多有心的學長姊提起正念正信走慈濟菩薩道,回歸志業體來承擔。”

難得有機會向秉倫學長請法,3日上午慈青再闢雙向交流座談。新加坡國立大學慈青張佑平曾耳聞關於清修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志業”,未來將投身教育工作的他,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在兼顧學業之餘,以清修士為人生方向,學習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培養清修的德行。

天下大事,匹夫有責。無論身處哪個崗位上,秉倫學長都期待大家省思“要發揮最大的良能”(What’s your max capacity),如上人四十多年前髮心挑起天下菜籃,秉持佛心師志不退轉,在此大時代共同挑起天下大米籮。

SG20120302CUA_WSX_036   SG20120302CUA_WSX_094
宗教处同仁叶秉伦师兄,带着证严上人对慈青的期许和祝福,前来进行海外首场“清修士说明会”,与百多名新加坡慈青、学长和志工深入交流心灵体悟。【摄影:王绥喜】
 
新加坡分會大家長劉濟雨師伯在法脈傳承環節中,殷切地叮嚀慈青孩子們要肩負起傳承慈濟歷史的腳步外,並廣招有志青年一起幫師公上人(證嚴上人)承擔慈濟志業。【攝影:王綏喜】
 
 
SG20120302CUA_WSX_106   SG20120302CUA_WSX_072
劉濟雨師伯及葉秉倫師兄領眾唱誦《立願文》,大家發心立願、立志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攝影:王綏喜】
 
慈青張佑平(中)參與2日晚間的清修士說明會後,隔日更精進出席雙向交流座談。他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兼顧學業之餘,以清修士為人生方向,學習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培養清修的德行。【攝影:王綏喜】
     
SG20120303CUA_XCQ_049   SG20120302CUA_YJP_042
3月3日上午,慈青們再闢雙向交流座談,把握難得的機會向葉秉倫師兄與濟雨師伯請法。【攝影:許翠琴】
 
“上人立願要擋在地獄門口,讓天下眾生開啟佛性。上人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完成,期待更多有心的學長姊提起正念正信走慈濟菩薩道,回歸志業體來承擔。”分會醫護同仁黃恩婷殷切呼籲。【攝影:楊嘉珮】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把志業當家業 廣邀畢業慈青回歸清修

Tuesday, 6 March 2012

【徵聘】歡迎加入慈濟大家庭

tongren

請有志之士將個人資料及履歷表電郵至以下單位:
雪隆分會及吧生支會:gcchiah@gmail.com或致電03-7880 9048(謝月清小姐)
馬六甲分會:lily_yong@my.tzuchi.org或致電06-281 0818(楊麗麗小姐)

【慈青】做對的事 雪隆大專青年一日營

JY_KL20120303_010a_csp 
「、葉秉倫學長分享當慈青的使命就如超人,哪裡有需要,這一群青年就會出現給予援助。【攝影:陳善沛】

週六,2012年 3月3日 【雪隆八打靈再也報導】

來自雪隆區二十七所大專院校的一百四十二名青年參加由雪隆慈青學長會結合慈濟大專青年所舉辦的“快樂大專生一日營”,一同探索人生價值的方向,堅持做對的事情!


“老師說如果慾望能夠少一點,快樂才會多一些……”隨著《幸福的臉》輕快的旋律,慈濟大專青年(簡稱:慈青)活力十足的帶動,慈青快樂大專生一日營正式掀開了序幕。來自雪隆區27所大專院校的一百四十二名青年,其中還包括了十三位友族同胞聚集,一起來探索快樂的意義。

輕輕松松的手語帶動,讓原本陌生的同學之間有了互動,現場在一片快樂歡笑中。“什麽事會讓你覺得快樂呢?”主持人讓學員們寫下三項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然後引導大家分享。有人說吃喝玩樂會讓他覺得快樂,也有人表示自己所愛的朋友和家人開心、快樂,就會讓他覺得快樂。

◎ 我是幸福的孩子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斷為我們付出,而我們對父母了解有多少?回饋有多少?”

藉由《心中的聲音》音樂,慈青李宜芳帶領同學們回憶父母陪伴著自己的每一個第一次。從孩童開始學走路,牙牙學語;長大後,第一次離鄉背井去求學……父母的關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嘮叨。

“常常回家”是曾慧盈一直想做的事,就讀馬來亞大學的她,在面對繁密的課業與活動,總是讓她無法實現。慧盈表示,經過環節的帶動深思,她對自己說一定要常撥電話回家,讓每通電話都把心裡的掛念傳達給父母,做到讓他們安心及放心。

在馬來西亞留學兩年的中國籍學生史記,覺得自己身在異鄉,距離父母很遠,貼近家人的行動也因此大大減少。史記希望她能多聯絡父母及抽空回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道理銘記。

“你知道爸爸媽媽今年幾歲嗎?他們喜歡吃什麽食物?鞋子的尺碼是多少?他們有什麽嗜好?”李宜芳以幾道問題,引領在場的同學們思考:“我們是否有真正的關心過父母,了解過他們嗎?”

東方人的家庭較為保守,親子之間的代溝及思想差距,造成黃紫騰同學不喜歡與父母交談的原因。在寫家書的環節,黃紫騰同學領悟到孩子不應該要求父母去體諒孩子,反而他覺得自己可以先跨出那一步,多了解父母的想法和習氣。

◎ 地球暖化與你我有關

“一善疼惜綠森林;二善珍惜水資源;三善時時省能源;四善餐餐多蔬果;五善向寶麗龍SAY NO!”慈青們以活潑易記的手語帶出愛惜地球母親的口訣,加深學員們對一日五善的印象。

慈濟志工鄭佐弘以一則短片播映,講述人類為了滿足口慾又想減少成本,廠商將公雞挑出攪成肉醬,只為留下擁有生產能力的母雞,畫面駭人。“科技的發達,是顯示出人類的偉大?還是增加破壞地球的速度?”

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了與大地共生息,無節制的砍伐森林只為了挪出土地來發展畜牧業, 續而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與資源的消耗。地球是唯一的家園,如果人們不懂得珍惜與做出改變,預測在未來的四十年內,石油與食用水將會被耗盡。

從印尼來馬求學的含娜(Hanna)表示,馬來西亞的人很幸福,不被天災困擾日常生活。她希望大家能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也願意付出一分力,為地球做出改變。

“因為宗教的關係,我一向來都有吃素的習慣。今天我從中得知持素不單止是尊重生命,也可以環保減碳救地球!這讓我在日後更堅定地持素!”來自國民大學分校(UKMB)的黃紫騰同學分享道。

◎ 時代青年的使命

二十三歲在東南亞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當一名企業并購律師,穿名牌、開名車、賺取百萬年薪,夢想就是在美麗的海灘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屋子……首次蒞馬的畢業慈青葉秉倫是台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職工,與慈青學弟妹們分享自己的人生規划。

“大好人生,你在做什麼?這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嗎?”一天,他從三十二樓公司望著窗外燦爛的澳洲陽光,內心深處的聲音喚起了他。

領到律師執照五天後,秉倫呈辭了;離開生活了十多年的澳洲,到台灣花蓮慈濟基金會當職工,開始了海外賑災的工作。

葉秉倫侃侃而談,八年前的決定讓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充實的生活。回到台灣靜思精舍服務,沒有私人辦公室,沒有冷氣吹,薪水也不高,他不曾後悔;多年來,他跟著慈濟隊伍到全球做賑災工作,開闊心房,他堅持走對的路。

秉倫以自己平凡的生平,循循善誘著大專青年不把物質享受當成追求的理想,而是手心向下,造福社會,心靈才會滿足、圓滿。

梁文莉贊同秉倫學長所說的:“能夠付出幫助別人,造福社會才是時下青年重要的使命”。文莉的朋友常問她:“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行善?這是那麼疲累的活動。”她覺得幫助別人是很開心、滿足的事,不會覺得後悔。

溫淑彬認為能出席此營隊的人非常幸福,很慶幸地聆聽葉秉倫學長的故事。淑彬表示,學長的分享讓她深知,地位與金錢不該是人生的盲目追求,需要學會如何取捨。

“我們身為時代青年,要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麽,了解自己的可信價值,學習‘四兩撥千斤,不是千斤撥四兩’。”慈濟新加坡執行長劉濟雨以此鼓勵青年應該學習把知識化為智慧,以智慧帶動身邊的親友,並實行展望新時代的使命。

(撰稿人:彭奕翔、黃天驕、李佳恩、謝集財、翁妤珊

JY_KL20120303_013a_lrq   JY_KL20120303_009a_csp
來自雪隆區二十七所大專院校的青年活力十足,大家集聚在一起探索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大專生。【攝影:黎日泉】
 
慈濟志工鄭佐弘為青年分享當今最迫切的環保課題,引導人人必須要從自身做起減碳救地球。【攝影:陳善沛】
 
 
JY_KL20120303_056a_lrq   JY_KL20120303_022a_wzk
素食是一種環保,學員紛紛響應,簽下齋戒卡同時,也讓自己踏出吃素的第一步。【攝影:黎日泉】
 
課程中雙向交流的環節,學員分享學習心得。【攝影:萬志坤】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藏經 - 做對的事 雪隆大專青年一日營

Tuesday, 28 February 2012

【分享會】葉秉倫學長與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有約

諸位敬愛的畢業慈青及在籍慈青:

日安!

感恩能夠得到 師公上人首肯,得以邀請葉秉倫學長(誠琳)前來雪隆與慈青慈懿團隊分享。

getimg

在澳洲當律師時,葉秉倫突然驚覺「大好人生我在做什麼?」於是他放下一切毅然回台,加入慈濟海外賑災的行列,現在的他,每天生活中都有感動。

僅此誠邀大家一定要把握難得因緣,活動細節如下:

日期:3月4日(星期日)
時間:
心靈座談,(1pm報到) 1.30pm-3.00pm,雪隆分會三樓佛堂
對象:畢業慈青、在籍慈青幹部

2011年慈青十五周年慶,我們曾經嘗試邀約過秉倫學長過來分享,可是當時因緣不成熟。這次難得秉倫學長過來,懇請畢業慈青們不要錯過,過來參與哦。

請大家趕緊向慈青慈懿學長會/畢業慈青推動小組報名!

雪隆慈青慈懿學長會暨畢業慈青推動小組 感恩合十

——————————————————————————————————

慈濟海外賑災工作者 葉秉倫:甘願做,就不會計較得失

葉秉倫:甘願做,就不會計較得失

2004年底,菲律賓發生嚴重的土石流,這場災難讓數萬人無家可歸,更帶走1600人的生命;葉秉倫跟著慈濟基金會到當地,在土石流肆虐的災區待了一個月,從清掃、消毒、淨水、蓋組合屋,什麼工作都做,「當我把一瓶乾淨的水交到災民手上,當下那一份感動、一念心,是怎樣都拿不走的。」曾經是律師,轉任慈濟基金會擔任海外賑災工作的葉秉倫有感而發地說。

在此之前,葉秉倫還是個穿著Armani西裝、在澳洲布里斯本一間律師事務所的企業併購律師。那時他有自己的辦公室、秘書、百萬年薪,還有人人稱羨的律師頭銜,這一切都是他在昆士蘭大學法律系時的人生規畫,但是一個星期六早上,在公司加班的他從三十二樓望著窗外燦爛的澳洲陽光,一個念頭跳出來:「大好人生,我到底在做什麼?」

10歲移民澳洲的葉秉倫,大學一畢業便進入Allens Arthur Robinson事務所,24歲的人生一路順遂,但從公司落地窗往外看的那一刻,他發現未來的數十年都是可以預見的:一間更大的辦公室、一棟好房子,甚至有一輛保時捷。不過,回頭看看事業正在巔峰的老闆們,他們卻一點也不快樂。葉秉倫不禁問自己:「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是,還有什麼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做?」

現在不做,50歲會後悔

「如果我50歲生日那天早上醒過來時,看著天花板,我究竟對我的人生滿意?還是後悔?如果我現在給自己的答案是後悔,那我就該做出一些抉擇了。」葉秉倫回想當時的心情。因此,拿到律師執照五天後,他提出辭呈,下午便離開32樓的辦公室,不久後,他飛離了成長十多年的澳洲,回到台灣花蓮,在中央山脈下的慈濟基金會落腳,開始海外賑災的工作。

葉秉倫在學生時代就參與澳洲的慈濟青年服務社團,跟著慈青社,他探訪老人院、孤兒院等弱勢團體,在學習付出的過程中,他體會慈濟在全球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的重責大任,更體會到證嚴法師肩上的重擔。

畢業那一年,葉秉倫回花蓮參加慈青營隊,營隊結束後,證嚴法師問他:「你什麼時候要畢業?回來(花蓮)做事也是做事。」當下,葉秉倫在心中發下了大願,要回花蓮幫助更多的人。

但是在抉擇人生道路時,看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葉秉倫也曾在心裡為自己找藉口:「利用週末做好事就可以了!」或是「當律師也是服務社會的方法啊!」所幸當初證嚴法師一個叮嚀:「你要好好堅持自己。」讓他在掙扎時有了力量。

掉到一樓,看見全世界

而面對他人的質疑:「你這樣做不合邏輯吧!」葉秉倫只是說:「以前當律師時,同事都抱怨薪水不夠、工時太長,卻還是一直做下去,這才奇怪。後來我發現,當你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標為何時,過程應該是為了目標而鋪陳,這才真正合乎邏輯。」

回到花蓮工作,葉秉倫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沒有冷氣吹,薪水也掉到2萬8千元,週末還要當志工,問他有沒有後悔過?他搖了搖頭,因為跟著慈濟隊伍全球賑災看透透,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道路是對的。

三年多來,葉秉倫參加過菲律賓賑災、越南大型義診以及美國卡翠納風災的物資發放等活動。「以前在32樓可以看得很遠,但哪裡都去不了,現在在1樓上班,反而能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聽從了內心的熱情,現在葉秉倫的人生更開闊。

葉秉倫
26歲,現任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員
曾任Allens Arthur Robinson律師

【筆耕培訓】雪隆筆耕組第二次培訓課

日期:03-03-2012(六)
時間:2.30-5.30PM
地點:雪隆分會三樓多功能會議室

con_title5

喜歡寫人物及個案故事的您希望為慈濟留下歷史,
卻不知從何著手?
2012年3月份的筆耕第二次培訓課,
有陳基球和陳金香跟大家分享。

講師簡介:
陳基球累計三十多年的報館編務經驗,
曾擔任星洲日報副總編,負責關心採訪部和編輯部,
也曾提供在即編採人員的培訓。
目前為《慈悲》佛教季刊編委會和專欄作者。

師伯在第二堂課會講解:

各種說明文的寫法。

 

陳金香累積十多年的慈濟文章寫作經驗,
兼任訪視員的她擅長撰寫人物故事和個案,
也曾搭檔三合一團隊企劃勤務。

師姑會分享:

“一支幸福筆寫盡人間悲歡事”

以照顧戶陳英阿嬤作故事題材,
現場即示範找資料及採訪。
內容非常精彩,請大家勿錯過!

注!!

請大家攜帶手提電腦、以及自備筆記本和筆。
請和氣互愛幹事們廣發給社區志工得知,
鼓勵幹事及有興趣者前來參加。


雪隆筆耕組合十
雪隆人文真善美團隊 虔誠合十
With Gratitude,
TzuChi KL 3in1 Group
Email: tzuchikl3in1@gmail.com
Tel: 603-7880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