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1 February 2011

慈濟信念 何日生哈佛分享

058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何日生,受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演講,與Professor Leonard(右)課前討論。(攝影者:曾慶方,2011/02/08)

週日,2011年 2月 11 【慈濟基金會報導】

佛教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於美國時間2月9日下午,應哈佛大學管理學院之邀,以慈濟大學學者之身分前往該學院進行客座演講,分享「慈濟賑災經驗與人文」。

安排此次課程的李奧納多教授(Professor Leonard)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課程,證嚴上人的領導模式與慈濟人的大愛,將提供管理學一個新的思維模式,這模式是以價值與信念為核心,慈濟的經驗將於哈佛大學持續進行研究,並成為學生學習管理最好的個案之一。」

 

受邀哈佛客座 「賑災經驗與人文」
此次的系列課程以「大型急難的處理與應變模式」為主題,負責規劃課程的李奧納多教授表示,他特別將慈濟作為首堂課程,期望透過慈濟的賑災模式,給予學生完全不同的管理經驗,他認為,「不以策略為管理手段,而是以價值領導的管理模式,和傳統管理學院教學完全不同,將帶給學生很大的啟發。」

此次課程全程兩個小時,何日生教授講授四十分鐘之後,即與現場的碩博士生進行雙向座談。座談時,慈濟的賑災原則「及時、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引發學員熱烈的討論。學員們認為,慈濟能夠以智慧保持單純的慈善原則,是相當不易的;而慈濟於中國大陸自九一水患援助至去年(2010)獲准成為境外第一家掛牌的NGO組織,李奧納多教授也認為,「慈濟屬於宗教組織、又是必須直接接觸民眾,這樣的肯定,是非常難得的成就,也是值得當代管理人員學習的目標。」

另一項深受學員關注的即是慈濟於緬甸賑災的行動,慈濟人從風災急難救助後,持續進行希望工程與稻種發放,慈濟人能夠做到西方團體所不能,獲得緬甸軍政府的認同,由此更可見慈濟的『軟實力』,以及與政府領導溝通的柔軟態度。

全球管理學精英   受益慈濟思維

而組織的永續發展是所有管理人員最關心的議題之一,這群商管精英也不例外,許多學生紛紛對此提出回應,並深入了解上人。李奧納多教授特別於課堂上播放上人行腳的影片,透過影片的畫面,看見上人行腳時傾聽會眾、接觸各地志工的身影,上人的慈悲容顏,超越語言,讓學員們非常感動。

慈濟如何永續發展?何日生教授提出「多元創發」的概念,以上人決策為核心之外,志工的提案、幕僚的研究共同灌注成為推動慈濟的力量,「我們每天都在傳承,傳承慈濟的核心理念」,何日生表示,此核心理念即是「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的賑災原則以及「慈濟十戒」等等。核心價值的堅守與多元創發的過程,讓慈濟人文能跨越宗教、種族、語言而隨著志工的腳步遍地深耕。

規劃此次課程的李奧納多教授於課堂間直接拿出香積飯,向學生說明上人領導志工開發以及體會災民的用心,他認為,上人的管理方式,將為現代管理學帶來嶄新的思惟,一項不以利益為目標、不以策略為手段的管理方式,而是以「信念」領導群眾的方法,可以獲得更大的效益,而從慈濟激發志工並落實賑災的過程中,即可看見上人領導的力量。

東方的佛教思維走入西方的管理殿堂,此次的講演與互動,呈現現代管理以價值為核心的新思維模式之可能,誠如李奧納多教授於2009年10月親自前來台灣進行各案研究並造訪上人時所說的,他在證嚴上人的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力量,這力量是以信念與價值作為領導的基礎,他在南非曼德拉身上曾看過,也在上人身上得到印證,這是能影響世界的力量!

059    
何日生哈佛管理學院課堂上,與全球管理精英講述分享「慈濟賑災經驗與人文」。(攝影者:曾慶方,2011/02/09)
 
 
 

文章轉載自:慈濟大愛網 - 慈濟信念 何日生哈佛分享

Friday, 4 February 2011

古晉慈青生活營 飛往幸福的前方

JY_KU20110116_64_hxx 
潘美琳學姊在“快樂大專生”環節分享自己的心靈成長。【攝影:黃賢賢】

週日,2011年 1月 16日 【劉仁國、林采韵/古晉聯合報導】

慈濟古晉舉辦了主題為“飛往幸福的路途”兩天一夜的第九屆古晉慈青生活營。冀望四十位來自大專的學員從中了解慈濟以及人本精神理念,積極響應慈青的邀約,參與未來的慈青活動。


二O一一年一月十五至十六日,慈濟古晉舉辦了主題為“飛往幸福的路途”兩天一夜的第九屆古晉慈青生活營,吸引了四十位來自砂拉越大學、峇都林當師範專院及詩巫的大專生前來參與。

 

有人生活清苦、沒有父母,躲在角落裡哭,我應該滿足……”營隊主題曲—《我很幸福》手語呈獻為此次的營隊掀開序幕。扣人心弦的歌詞,讓學員重新檢視自己,學會知福、惜福、再造福。

學員們從講座、體驗遊戲、影片觀賞、心得分享中,領悟到珍惜的重要。不但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且還要愛惜資源、疼惜大地,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學員們也從中更了解慈濟以及人本精神理念,冀望能被慈濟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積極響應慈青的邀約,參與未來的慈青活動。

◎ 幸福 你到站了嗎?

首日下午的“幸福小站”環節,分為四個結合了生命、資源、親情等元素的分站遊戲,即“生命的勇士”、“珍惜所擁有”、“時間的長度”和“遊戲人生”,對“幸福”有更深一層的領悟與體會。

現代的年輕人擁有豐富的生活資源,把所擁有的一切都視爲理所當然,逐漸忘了要珍惜和愛護。“珍惜所擁有”小站分享了甘肅孩童求學的故事。學員這才知道原來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有人在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仍堅強樂觀的過著日子,感覺自己原來是那麽的富足。

人生總有無數的選擇和取捨。“遊戲人生”對學員們起了很大的衝擊,領悟生命的無常,唯有珍惜眼前,才不會留下遺憾。

學員池惠嘉表示,對自己最重要的是家人,當自己被迫做出抉擇,最不願意犧牲的就是親愛的家人。

“要把寫著媽媽的那一張紙撕掉,我真的很不捨得但也很無奈。”

“回去後,我要和媽媽一起做環保,不再浪費時間,不再為自己找藉口。我會努力讀好書,賺多錢,讓媽媽可以專心地做慈濟。”來自詩巫的沈金婷語氣凝重地道來。

◎ 莫到懺悔時 未能報答父母恩

“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風霜的堆積,雙親容顏已漸老,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慈青幹部以《跪羊圖》柔美的手語闡釋“行孝環節”。

學員矇上眼睛,靜心傾聽慈青呈獻的溫情廣播劇,訴說著離家遊子的故事。學員們隨著劇情的演述,想起遠方的家人,倚門盼兒歸的父母。有人強忍淚水,有人淚如雨下,在抽泣哽咽中寫下對父母家人的愧疚與思念,激動的情緒久久無法平復。

“我六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爸爸,我很遺憾的是我從來沒對我爸爸說過我愛你。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還有機會,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學員姜幸妮上台哽咽分享。

幹部曾威淞表示這是第三次參與行孝環節,但卻是第一次流下男兒淚。他分享道:“我不希望父母為我擔心,總是裝得堅強一點,讓他們可以看到我的一切都是正面的、美好的”。

學員沈金婷以一句靜思語“人不怕做錯,最怕不改過。”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要好好孝順父母。她對自己曾經的叛逆行爲而傷透了母親的心,表示懺悔不已,並以此作爲大家的借鏡。

◎ 四大志業 愛灑全球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以分站方式呈現,學員們深入了解慈濟四十多年來默默的耕耘,愛灑全球。

學員鄒昌杰表示在一次機緣下參與慈青活動後,就深深被吸引了。他表示這四大志業中以慈善和教育,最震撼他的心。發願回去校園後,將會大力向朋友們分享慈濟,因為好的東西不怕與人分享。

兩天一夜裡,大家搭上了慈濟的幸福班機,飛往幸福的路途。途中大家重新檢視了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從歡笑與淚水交織中,體悟到了“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人生幸福方程式。幸福,你到站了嗎?

生活營集合了三十三位慈青幹部的付出與努力,還有慈濟志工作為堅強的後盾,加上學員們的積極參與和高度配合;第九屆古晉慈青生活營終於在法喜充滿的氣氛下圓滿落幕。

 

JY_KU20110116_111_hxx   JY_KU20110116_036_zbl
慈青幹部在“生命的長度”遊戲小站引導學員省思如何去分配自己的時間。【攝影:黃賢賢
 
在醫療小站裡,學員們在進行“骨髓捐贈”運輸的遊戲。【攝影:張碧麗】
 
 
JY_KU20110116_137_cpl   JY_KU20110116_158_zbl
學員馬縈恩把對父母的思念化為文字寫在家書上。【攝影:陳佩莉】
學員們上台領取結緣品時,依依不捨地向陪伴的志工道感恩獻擁抱。【攝影:張碧麗】

新聞轉載自慈濟大愛網古晉慈青生活營 飛往幸福的前方